温聪慧 杨营军
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观察
温聪慧 杨营军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参考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参考组患者采用诺和锐胰岛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 治疗12周后对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记录。结果 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明显控制(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参考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实现良好的降糖效果, 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 安全高效, 值得推广使用。
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 ;低血糖;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临床治疗时将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修复及保护作为重点[1]。初诊2型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微血管、血管并发症, 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甘精胰岛素作为长效胰岛素类似药物, 半衰期时间较长, 血药浓度稳定, 效果显著, 作者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6例, 女44例, 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56.32±3.19)岁,病程1~6个月, 患者平均体质量为(68.65±8.32)kg。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胰岛素、血糖及C肽水平进行检查, 前2周采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 同时由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常规运动及饮食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及胰岛素敏感度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 患者血糖水平达标后将胰岛素泵撤离, 对于胰岛素泵撤离后餐后血糖正常, 而空腹血糖水平不达标者, 继续采用基础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生产公司: Aventis Pharma Deutschland, 国药准字:S20030078)治疗, 初始剂量为10 U/d,每晚10点时进行皮下注射;参考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生产公司: Novo Nordisk A/S, 国药准字:J20030082)治疗, 起始剂量为0.5 U/d, 每天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 每周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观察, 调整胰岛素, 患者共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治疗期间同时对患者饮食及运动进行控制, 必要情况下可追加二甲双胍及糖苷酶抑制剂治疗, 治疗前后对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患者体质量变化及心、肝、肾功能, 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测量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毛细血管血糖水平测试使用仪器为美国强生血糖仪, 采用拜耳公司的糖尿病专用分析仪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经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 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511.36±3.595.41±0.7316.77±4.399.56±2.14参考组4510.94±3.276.25±0.9117.15±4.238.02±2.18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32± 1.38)%, 相较治疗前(9.86±1.7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5±1.44)%, 相较治疗前(9.79±1.8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为6.7%, 参考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1例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为24.4%, 比较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B细胞功能退化及胰岛素抵抗等特征, 近年来国际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仅为正常人的1/2, 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基本无相关性[2]。传统采用胰岛素治疗中主要以恢复B细胞功能, 延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 从而实现长期控制血糖的目的。然而长期血糖控制治疗中, 低血糖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极易导致急性脑、心血管事件, 致使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由于对低血糖的恐惧而放弃治疗[3], 不利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甘精胰岛素作为长效胰岛素, 药物酸性溶液表现为溶解状态, 进入人体后出现一些沉淀, 治疗效果更佳持久稳定, 因此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作为基础药物使用。本次治疗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知,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同时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可作为有效药物推广使用。
[1] Erol Cerasi.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β细胞.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2):194-198.
[2] 姜瑾.老年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BMI相关性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0,08(02):78-79.
[3] 聂晓亚.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0,05(24):161-162.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