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颖烈士纪念文集》
——一部颂扬共产党人“正能量”的力作

2014-09-04 03:31何毅亭
当代陕西 2014年6期
关键词:戏剧革命文化

文/何毅亭

文/何炳武

文/梁星亮

文/肖云儒

文/高建群

文/齐雅丽

《张剑颖烈士纪念文集》
——一部颂扬共产党人“正能量”的力作

先辈精神照耀未来

文/何毅亭

张剑颖是一位革命前辈 党的忠诚战士。他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长期在关中地委工作 历任专署建设科长、分区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宣传部长等职务 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在时任关中地委书记习仲勋同志领导下他在坚持革命斗争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同时 大力推动关中分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毛泽东同志说过 “秦腔对革命是有功的。”边区文协主席艾思奇“在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的报告中说“边区的艺术界所表现的成绩有这样几点,最主要而最有力的表现是民众剧团的组织。民众剧团所运用的完全是边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秦腔 因此在农村中有极大的影响 对于政治上与民众的动员 民众剧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张剑颖就是将自己的革命热情和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将复杂的革命理论通过秦腔作品通俗易懂地向群众表达出来 号召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积极开展革命生产 坚定政治信念 从而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张剑颖烈士纪念文集》的整理出版很有价值。这不只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 也是对党的历史的一种复原和保护 对于传承党的光荣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 发扬优良传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革命先驱张剑颖

如闻历史撞潮声

文/何炳武

对于张剑颖这位戏剧界的革命前辈 我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 他对党、对革命赤胆忠心 而且多才多艺 成就卓著。

其戏剧佳作《黄花岗》 我是一读再读 感触颇深。《黄花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经典艺术价值 而且具有博大的文化胸襟与广阔的历史视野 我每读一次都能得到新的感悟和思想启迪 都能听到那“一朝野火忽燎原 拼把崔嵬轻葬送”的彻心裂胆的呐喊 都能感受到那一代革命先贤誓为国家“雪大耻 振积弱 臻强盛”的革命豪情。《黄花岗》中 钟花蕊的一段唱词是专门讲述中华民族苦难史的。在讲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史、奴役史、凌辱史之后 钟花蕊唱到 “再说民国新纪元 羞耻就是二十一条件 件件依从不敢言 从此已伏亡国线 只看应在哪一天混沌竟然成延缓 会案至今犹应悬 可怜把五四运动与请愿苦了多少好青年 南北当权都不管 只知发财与升官”。这部作品创作于1927年 字里行间 血泪空垂 怒火炙燃 既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忧患意识 又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洪流中扬清激浊 呼唤民主与自由 呼唤雷霆与闪电。

时世乱则文献毁 时世治则文教兴。而今我们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在这样的时代 整理先贤的作品 不仅仅是为了向历史学习 向前辈们学习 更重要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力量。蔡尚思曾对他的学生说过 我们有两个老师 一个是活老师即教员与学问家 一切都是有限的 一个是死老师即历史与先贤著作一切都是无穷的。从这个角度看 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张剑颖的人生经历及其戏剧作品 而且可以通过张剑颖烈士的纪念文集重温那个血与火的时代 从中获得更多的历史感悟。

颂扬共产党人“正能量”的力作

文/梁星亮

《张剑颖烈士纪念文集》是一部颂扬共产党人“正能量”的可信、可传的力作 对存史、资政、教化都具重要价值。

张剑颖50多年的人生旅程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他早年投身革命 护法时期为于右任领导的陕西靖国军筹措粮饷 “二虎”守长安期间不遗余力为守城军民提供急需 大革命失败后 奉命在关中国统区做党的秘密工作。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 他最初在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国民经济部工作 后调任陕甘宁边区 历任关中特委教育部长、边区合作社联合办主任、地委宣传部长等职。他为了追求真理、捍卫正义 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他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 不计得失 舍生忘死 始终不渝 他在平凡的工作中 步步踏实 入真入微 勇于担当 他忠诚于党和人民 逆境不惧 顺境不骄 把对人民的爱化入自觉的行动之中。这些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在《文集》“传略”中得以真实彰显。这是他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张剑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也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 从《文集》中收录的作品看 既有新编历史剧《九宫山》《南宋痛史》和现代戏《黄花岗》《关中炮火》《关中四杰》等 也有改编剧目《破宁国》《风波亭》《八件衣》等 既有场面恢弘、唱做并重的大型秦腔剧 也有滑稽诙谐、韵味醇厚的眉户喜剧 既有激励民众抗日救国的重大题材 也有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记事 还有群众喜爱的关中方言民谣《百子图》 对打击敌人、教化民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剑颖以自己不凡的贡献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张剑颖是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 他在这里成长、生活、战斗、工作了二十多年 对家乡和乡党素怀挚爱之情。《文集》中记述的张剑颖民国十八年年馑为父老乡亲施舍饭、自筹资金为乡亲办起栎阳合作社的史事 至今在家乡传颂。他在任分区教育科长期间 办识字班、夜校、冬学等 普及文化知识 消灭文盲使当地落后的文化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在经建科任内 为解决群众用水困难 走遍沟沟岔岔寻找水源 设计施工 成功出水。张剑颖深厚的乡情是陕西精神的体现 是陕西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我们三秦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前行动力。

历史不会忘记

文/肖云儒

我们没有忘记张剑颖同志 也不会忘记张剑颖同志。虽然他早已离去 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为寻求真理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 不会忘记他用犀利深湛之笔所写下的篇章。这些都成为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应该是巨人” 这既指人必须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强韧 也包含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文化自觉。我们推崇张剑颖 是因为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中国老一辈文化人蕴含心底的不灭光华 是因为他使我们看到了文化人为振兴中华文化所担当的使命。他书写历史的同时 历史也在书写他。

早在青年时期 剑颖同志就创作了剧作《黄花岗》 “歌泣无端字字真” 表达了革命烈士在他生命深处引发的痛。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 除了觉醒与战斗 除了用自己的双手去粉碎铁的链条、火的枷锁 我们将会葬送民族自强的希望 永远得不到独立与自由。

在抗日战争的刀光剑影里 剑颖同志任关中地委教育部部长 一直战斗在文化抗战的最前头 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他担任关中地委宣传部部长 主管宣传、文化和新闻工作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用思想文化的武器为革命奋斗 直至献出生命 表现了一位文化人勇于担当的壮阔胸襟。

朱尔斯·亨利曾强调 “富于创新精神的文化热爱‘美丽的人’ 即所谓勤于深思、富有才智、品味崇高的人。”剑颖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人”。

流传不用锣鼓宣

文/高建群

张剑颖是临潼人 在乡党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不仅是因为他为人豪侠 乐于救危助贫 还因为他戏缘好 远近闻名。

最近读到张剑颖传略及其作品辑 使我欣喜不已。才知道 张剑颖首先是一位忠诚的革命前辈 又是位才华出众、为秦腔艺术做出重要贡献的剧作家。他不仅传统文化根基深厚使其作品具有立根之本 而且是一位让赤子之心常在腔子里、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写戏、演戏的赤诚的革命剧作家。他的戏不是靠锣鼓敲出来的 完全是从不竭的源泉中生发出来的。

时代造就了张剑颖 时代也造就了张剑颖的戏剧艺术生命。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 思考与探究张剑颖的人生路与戏剧之路的关系 能够从戏剧发生学的角度深入探索其意义与价值 就将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一 将对时代生命的体验 一点一滴地融入戏剧生命之中 使其戏剧生命与时代生命息息相通 让戏剧的艺术生命与千千万万同时代人同呼吸共命运 携手同行。二 一切必出自于灵魂的勇毅与戏剧的自觉。张剑颖创作的许多优秀剧作 都体现了他对戏剧发生学本质的独特感知与理解 体现了他掏出一颗心来追求伟大的时代真理。三用骨头里的血去写戏 写戏要有大精神。什么叫大精神 大精神就是骨头里燃烧的血 就是人们生命核心里的赤子之血 这也正是张剑颖戏剧作品中的文化精魂。如果没有这种“宝血” 张剑颖的许多戏剧作品就不会流传至今。

我觉得我这位革命前辈与乡党的身上 燃烧着的那股子“不觅封侯但觅戏”的精神爝焰、那股子为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汹涌须挥剑”的革命家的豪情 都被他注入到戏剧作品中去了。正是这些 使其戏剧作品充溢了一种摄魂纳魄般让人深深感动的艺术精髓。

需要传承的精神力量

文/齐雅丽

面对文集书稿 一个志向坚定、知识渊博、志趣广泛 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崇高精神境界和伟大人文情怀的鲜活生命深深印在了脑海。景仰和崇拜之余 更多的是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感染和思想震撼。前辈身上所体现出的理想信念的坚定、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担当、对革命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忘我付出以及对秦腔创作的激情投入等 无不昭示其精神境界的纯洁和崇高 这种精神力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积极弘扬和传承的。尤其是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 先辈的榜样力量对于年轻一代更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我们当谨记 以先辈张剑颖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承的无价之宝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 我们需要用文字礼赞他们 更需要用行动践行他们的也是我们的共同梦想 以告慰英灵。

book=50,ebook=45

猜你喜欢
戏剧革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谁远谁近?
中国的出行革命
戏剧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