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及种植改良

2014-09-04 06:28宋婷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量玉米影响因素

宋婷

摘 要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是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出发,了解影响玉米产量的相关因素。在对影响玉米产量因素探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种植改良,从而,探究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的目的。最后,对玉米种植相关技术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和研究期望,从实质问题上解决玉米产量问题。

关键词 玉米;产量;影响因素;种植改良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6-02

长期以来,玉米一直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很多重要工业的原料,在我国农作物经济主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大玉米产量,保持玉米单位面积高产高质迫在眉睫。近年来,很多相关专家学者,甚至是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企业,都对玉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周聪等[1]对影响玉米产量主要因素进行了协整分析,提出了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张秀范[2]对春玉米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玉米高产的理论基础是靠光合作用积累起来的。李北齐等[3]对土壤含水量对玉米产量进行了探究实验。由此,在现有研究的技术下,从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两个方面出发,对玉米产量的制约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种植改良

措施。

1 影响因素

1.1 自然因素

光、热、水、气等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自然因素,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在影响玉米产量的自然因素中,主要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需要高效的光利用率才能达到高产量。所以充足的光照能够让玉米积累更多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化合物,来影响玉米实际的

产量。

由于玉米在发育过程中拥有喜温的特性,所以在玉米生长期间,较高的温度保障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按照研究证明,玉米种子发芽较为适宜的温度在10~12℃,而需要缩短其发芽的周期,那么在25~35℃较好,因为在此温度下,玉米发芽速度最快。

水分是玉米生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其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一影响因素除了靠自然的降水,实际上多为人为的范畴,一般大量种植玉米,采取的都是人为灌溉,这就属于人为影响的因素了。

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时时存在于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从品种选择、育苗栽培到田间管理,都需要人为的对玉米所需生长条件进行控制、改良,从而达到期望的收获。总结影响玉米产量的人为因素,主要从品种选择、移栽密度和肥料的配比3个方面进行介绍。

优良的品种和种子是丰收的基础,品种的选择是玉米生产的第一步。不同的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水平、抗病性、耐旱性、抗倒性以及适应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选择玉米品种上,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高抗倒伏的、耐病抗病的优良

品种。

玉米播种后,其移栽密度往往是种植者忽略但却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合理密植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即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特性、管理水平和种植方式等实际情况,来做到合理密植[4]。玉米植株的长势一般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对于半紧凑种植密度可以比平展型大;紧凑型的透光性更好,可以较大地提高密度,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肥料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物质。不同比例的肥料配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对肥料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氮肥。好的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生长的抗倒性,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2 种植改良技术

针对于上述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主要是水肥耦合[5]和“蜂巢式”栽培技术[6]从肥料配比和种植密度2个方面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

改进。

2.1 水肥耦合

玉米的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是2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是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又是相互制约。水肥耦合技术就是根据不同水分和养分条件,提倡灌溉与施肥在时间、数量和方式上合理配合,促进作物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吸水范围,多利用土壤深层储水,并提高作物的蒸腾和光合强度,减少土壤的无效蒸发,以提高降雨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2.2 “蜂巢式”玉米栽培技术

“蜂巢式”玉米栽培技术,主要针对紧凑型的玉米品种,通过减小每株玉米种植的行距,增大玉米单位面积的玉米群体种植密度,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利用“蜂巢式”的田间管理技术,能够用适宜的种植密度来让群体玉米单株均匀受光。紧凑型的玉米需要较强光照,在抗倒伏性能上也较好,所以采用“蜂巢式”玉米种植方法,可以极大地利用此类玉米品种的优势,达到增产的效果。

3 结语

玉米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另一个重要原料,在我国粮食和工业都占有极大的分量。所以,在有限的耕地资源约束下,提高玉米单位产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分析了影响玉米产量的相关因素后,从肥料配比和种植密度两个重要因素出发,提出“水肥耦合”和“蜂巢式栽培技术”两个较为成熟的改良技术,对玉米的种植进行探讨。总之,合理的根据不同条件,对玉米种植采取适宜的方法,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周聪,王新华.中国玉米产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39(1):78-79.

[2] 张秀范.关于影响春玉米产量因素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24-26.

[3] 李北齐,吴坚,等.土壤含水量对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0.

[4] 张军旗.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林科技,2014(2):84-85.

[5] 贺冬梅,张崇玉.不同水肥耦合对玉米产量效应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11):28-30.

[6] 张永科,王立祥,等.玉米密植和营养改良研究进展——植物占位立体营养调控研究[C].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2-9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产量玉米影响因素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