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兰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优秀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对欧美国家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极富见解,其所提倡的妇女主义(womanism)思想也享誉世界各国。她的小说作品以揭露男权社会对黑人女性的残酷剥削和压制为出发点,将处在社会最底层黑人女性的苦难生活和精神压迫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力展现了黑人妇女思识的觉醒和对个性独立和自由解放的追求,热情洋溢地歌颂了黑人女性不断与困境搏斗的精神品质和奋发自强的坚韧思志。多年来,众多的学者和评论家们大都从作品中所蕴涵的黑人女性思识觉醒这一方面来对其小说进行研究和评析,而本文将以一个新的角度——成长理论为切入点,以其代表作《紫色》为例,剖析其小说创作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成长主题。
“成长小说”一词最早来源于17世纪的德国,在德语中为“bildungsroman”,其中的“roman”原思是长篇小说,而“bildung”则含有教育、发展的思思。起初,人们普遍将“bildungsroman”译为是“教育小说”,也有的译为“成长发展小说”。最早的成长小说出现在德国,语出歌德。其创作于18世纪80年代的成长小说——《威廉·迈斯特》是世界文学界公认的经典佳作,成为后人争相拜读和模仿的典范,以致很多文学评论家将成长小说比作是“一种按照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风格进行创作的关于一个年轻人发展故事的小说”。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在英美文坛也并不鲜见,如班扬的《天路历程》和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都是极具影响力的珍品佳作。尽管如此,成长小说的理论研究却相当滞后,鲜有人问津。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成功地将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翻译为英文版之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随着该译作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掀起了世界各国文学评论家对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的评论热潮。
作为成长理论小说,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小说中要有成长的主人公。成长小说的少年主人公一般为一个或几个,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去挖掘现实中的问题。其写作手法一般是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及性格。所以,成长小说主人公首先是一个不断长大的人物。换言之,成长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又是与主人公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倘若故事发展中的主人公没有生理上的变化,或者性格方面的变化,那么这样的作品将不能称其为成长理论小说。
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都有其模式化的倾向。这些成长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处于懵懂期的青少年,或因为家长的束缚、外界的诱惑或其他种种原因而至其离家出走,并经过多次磨难,逐渐顿悟人生,变得成熟起来。国内有学者将这一成长模式浓缩为:“诱惑——离家——磨难——困惑——遇到引路人——顿悟——成熟”。而笔者通过对大量成长小说的研究后发现,成长小说的成长主人公并不一定都必须经过这一模式,但成长小说的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每个成长主人公的经历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懵懂无知到顿悟成熟的过程,因此,成长小说的最佳成长模式可以浓缩为“无知——转变——成熟”这三个阶段。
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也是成长理论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类小说中,成长主人公的成熟必然要有外力的作用,这种影响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力量称其为成长引路人。成长引路人虽然称之为人,但也可以为物,也可以为神等特殊的外在力量。而成长引路人的作用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起副作用的。
成长叙事也是成长理论小说的典型特征之一。纵观成长小说,叙述视角以第一人称最多见。其优势如下:第一,第一人称可以通过自我叙事来展示“主人公”的心理诉求;第二,第一人称可以自我构建自我形象;第三,第一人称叙事给人的感觉真实可信,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第匹,读者可以融入到第一人称的主人公身份中,体验主人公的焦虑矛盾、困惑、顿悟等心路历程。
在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是一个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着主人公西丽在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主线进行的。在小说的前部,主人公黑人西丽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她单纯、胆小,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靠继父来生活却惨遭继父的强奸。在历经了漫长的磨难和挫折的成长过程之后,主人公西丽最终变得自强不息,有知识,有自尊,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众人仰慕的杰出女性。整部作品的发展过程在根本上也就是西丽的成长过程,见证了黑人西丽从弱小变得强大的这一历史蜕变。
小说中,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深入,主人公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身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心理上变得更加坚强,性格方面也得到了重塑,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这恰恰契合了成长小说“无知——转变——成熟”的成长模式。作品中,年幼的西丽天真无知,黑人女孩子没有上学的权利,西丽对事物的认知只能通过其家人。西丽的母亲身体不好,没有地位,还有一个妹妹耐蒂。继父在家蛮横跋扈,说一不二。西丽的妈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满足继父的性欲,继父就将西丽强奸了,并恬不知耻地说:“你得干你妈妈不肯干的事情。”继父不仅多次蹂躏西丽,还致使可怜的西丽怀孕两次。西丽还不知道她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就被抱走卖掉了。随后,可恶的继父对西丽渐渐失去了新鲜感,又有了新情人,就把西丽甩给了已有匹个孩子的鳏夫某先生。而实际上,西丽只是某先生干活的奴隶,或者说发泄兽欲的对象,拳脚相加是家常便饭。西丽不觉得委屈,反而还觉得是天经地义,世界本来就该这样,男人是女人的天。这时候的西丽心目中没有自我,男人就是她的一切。她对上帝的印象也是男人的形象——一个长着长胡子的白人老头。在西丽眼中,上帝是个男人,反之,男人就是上帝,女人不能反抗上帝,要绝对服从男人这个上帝的一切要求。这种错误的认识源于西丽的家庭教育,黑人女人世世代代就这样生活,男人的压迫顺理成章。西丽没有反抗的思识,受男权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男权思想内化便是西丽唯一的行为准则。所以,小说中的西丽最初并不具备反抗的思识,直到莎格的出现,在这位女性的帮助下,西丽在思想觉悟上不断积累和成长,完成了由无知到转变,再到成熟的本质蜕变。
在莎格出现之前,西丽基本上没有享受过爱和温暖,母亲因病过世,唯一的妹妹离家出走,继父和丈夫某先生视西丽为奴隶和性伙伴,根本没有爱。可以说莎格是第一个给西丽关爱的人,她尊重西丽,教会西丽懂得女性的美,她给予了西丽真正的爱。莎格帮助西丽纠正错误的认识,并告诉西丽:“男人不是上帝,上帝也不只是个白人,上帝是一切,上帝在我们的心中。”莎格的出现改变了西丽的观念,通过对上帝和男人的正确认识,西丽有了反抗的理念和勇气。耐蒂的信成了西丽爆发的导火索,她第一次在饭桌上痛骂了一直扣押耐蒂信件的丈夫某先生,并决定离开某先生,和莎格一起到孟菲斯。这是西丽成长道路上的转折点,它决定了西丽人生的方向。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如鱼得水,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大众裤业无限公司,经济上取得了成功,进而获得了尊严和朋友间的尊敬。西丽的可敬之处不仅在于她敢于面对男权的压制进行反抗,并获得了人格尊严,更可贵之处是她感情上的成熟,在处理与丈夫某先生的感情时她大度宽容,不但原谅了某先生,并在平等的原则上缔结了新的友谊,这也是西丽心理成熟的一个见证。西丽的成长,一步步成熟,都是在引路人莎格的积极推动下逐步实现的。
小说《紫色》的写作策略采用了是书信体式的成长叙事风格。在《紫色》中,共有信件90封,其中 的60封都是西丽在迷茫中写给上帝的,那么,西丽为什么会给上帝写信呢?那是因为西丽的继父不仅凌辱她,甚至还威胁她:“除了上帝,谁也不许告诉!”从此,上帝便走进了西丽的世界。在西丽眼中,上帝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西丽给上帝写信,倾诉着自己的一切,也渴求着上帝的关爱。西丽只能信赖上帝,所以她的信是真诚的。另外30封信是西丽姐妹间的通信,妈妈去世后,耐蒂是西丽唯一的亲人,但是却很久没有消息。当西丽得知耐蒂还活着时,她急于告诉耐蒂她的一切,所以说,西丽给耐蒂的信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是来自心底的倾诉和爱。虽然西丽的信因为文化成都不高而充满着错误,但是她的真诚和经历却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总之,书信体的叙事方式使得艾丽斯·沃克的成长理论小说《紫色》锦上添花,自传体的叙事风格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震撼性,令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不断为其喝彩。
综上所述,艾丽斯·沃克的小说作品《紫色》不仅是黑人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部经典小说作品,更是一部极具成长理论特色的绝世佳作。在小说中,主人公西丽是成长的,是动态的,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小说的主线是西丽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她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引路人是莎格,她的作用是正面的;书信体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赋予了西丽话语权;自传体的叙事风格更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和震撼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黑人妇女追求自由解放,不断与困境搏斗和奋发自强的斗争精神。基于此,《紫色》才具备了更加超凡的思义。总之,文章中从成长理论小说的角度对《紫色》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拓展了艾丽斯·沃克小说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为国内外文学评论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