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2014-09-03 01:31李艳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3期
关键词:所学乘法知识点

李艳霞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28-0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掌握运用知识,习得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学生全身心的参与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所要学习的知识,还要使学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学习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或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数学的存在和现实中的运用。例如,一共有100元,需要买三种体育器材:足球、篮球、排球,买一个足球需要15元,买一个篮球需要16元,买一个排球需要18元,问题是这10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几个篮球、几个排球?怎样三种球都能买到?其实,这个问题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款数,又知道每种球的单价,计算可以买到几个球。在这里,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了数量、单价和总价的应用问题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知识点问题,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强化知识信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

在讲授乘法时,教师可以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来教授新知识,可以用加法来解释乘法。例如,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出两个算式:4+4+4=12,3€?=12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异同,与此同时,再追加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考虑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结果都是12?在这样一个个问题情境下,学生的求知欲会变得强烈,也就会对这些疑问进行探究或者追问,这样的过程才使得学生对知识学透,学活,学到家。再如,在讲“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生活中选取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来导入课堂活动。如收集足球、乒乓球、积木、铅笔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的教学导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来导入乘法知识点,会有助于学生有效了解乘法意义和用途,并能准确而迅速掌握此知识点。

三、师生和谐的交流

学习过程离不开学习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会进行深一层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很有效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准确地明白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佳状态就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双方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能就问题进行发挥。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能在摸清学生掌握情况基础上进行引申,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所理解和看法,并能在理解知识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例如,解决实际乘法问题:有几名学生想帮助5名希望小学的同学,他们想送给希望小学的同学每人一本9.8元的《小学生作文》和一本11.2元的漫画书。求每人要花多少钱?在对乘法交流基础上,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⑴9.8€?=49(元),11.2€?=56(元),49+56=105(元);⑵9.2+11.2=21(元),21€?=105(元);⑶9.8€?+11.2€?=105(元)。可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另外,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能够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一些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灵感运用和深刻理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掌握知识,深化运用知识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所学乘法知识点
算乘法
一张图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非所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