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众
20世纪20年代,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中国有许多革命者到苏联学习和工作。在他们的回忆文章中常出现对自己或苏联教官、其他领导的职务标志误以为军衔的现象。
一位老同志回忆1925年到莫斯科后:“苏联一位少校”来接他们并送他们到基辅,在基辅军校“我的军衔是少尉”,“工程兵科的总顾问西蒙诺夫上将……工程兵科的主任教官加耶夫斯基中将”,他们的教官德国人施拉木“已是苏联上校军官”,“1928年春,苏联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库兹尼佐夫中将到炮校作报告”。据作者本人回忆:1925年他到苏联,其间1925年至1929年在军校学习,1929年至1938年在克格勃工作,1940年3月回国。
还有人回忆,1925年在基辅步校“我被编入步兵一班,任班长,授上尉军衔”,1928年曾任上尉射击学教官,“1929年9月,我被任命为战术学教官,并晋升为少校”。据该文介绍:作者1925年至1933年在苏联学习和工作。
还有一本著作写1928年下半年,有一位在苏联的老同志被调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是苏联的最高军事学府,院长是爱迪曼上将。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军衔是15-16世纪随着常备军的发展而出现的,它首先出现在西欧。沙皇俄国于1550年开始实行军衔。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于1917年12月16日颁布法令,认为军衔制是剥削阶级军队的产物,命令废除旧的军衔、官衔和封号。工农红军中的指挥员只按职务区分等级。
当时红军中的军官分为下级、中级、上级、高级四类,下级军官为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司务长;中级军官为排长、副连长、连长;上级军官为营长、副团长、团长;高级军官为旅长、师长、军团长、军长。各级军官的职务用领章、袖章等职务标志符号来区分。初级军官佩戴不同数量的“三角形”来区分,中级军官佩戴不同数量的“方形”来区分,再高的两级军官佩戴不同数量的“长方形”和“菱形”来区分。
这样以职务区分各级指挥员的办法一直实行到1935年,1935年9月22日,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在苏联军队中实行军衔。
20世纪20年代时苏军没有军衔。为什么在这些回忆和著作中说有军衔?因为中国军队在未实行军衔制时,领章上无任何标志。而当时在苏联学习或工作的中国同志,误将苏军职务等级标志记成军衔。因此,以上出版物记述的应是当时苏军军官、在苏联学习或工作的中国同志佩戴的各级职务识别标志,而不是各级军衔。
(编辑 潘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