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健康秘诀

2014-09-03 04:03傅志义明红
百年潮 2014年4期
关键词:会见邓小平工作

傅志义 明红

1980年8月15日10时,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

我给邓小平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高龄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

邓小平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三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记得最清楚的“病”,是他的血脂一度偏高。我们让他服草决明汁治疗,草决明汁又苦又涩,他端起碗,嗅了嗅,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并风趣地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每天早晨8点,邓小平一般就会醒来,按响电铃,值班护士进去给他测量血压。洗漱后,就在书房兼办公室里喝杯牛奶,吃根油条;接着就是一边喝浓茶一边批阅文件。他杯子里的茶叶放得很多,待全部泡开,要占杯子的2/3。他喜欢喝四川、安徽出产的青茶,有时也喝西湖龙井茶。邓小平的办事效率很高,一般在10点钟左右就会将秘书们送来的各种重要文件处理完毕。之后,如有会议或外事活动,便乘车外出;没有,就坐在沙发上看看书报、打打桥牌,活跃活跃脑子。

邓小平的生活很有规律,早餐8点半,午饭12点,晚饭6点半,几十年不变。他吃饭从不挑东拣西,厨师做什么,就吃什么。他最爱吃四川家乡风味菜肴回锅肉、扣肉、粉蒸肉、大肥肉等,还有就是自家制作的臭豆腐、腌胡萝卜丝等。他家有个规矩——不浪费,剩菜剩饭一律下顿做成烩菜、烩饭接着吃,就是炖菜剩下的汤,都要留到下顿下面吃。邓小平曾风趣地说:“汤最有营养。不会吃剩饭的是瓜娃子(四川方言,傻瓜之意)。”

邓小平健康的身体得益于运动。每天上午,只要不外出,他总要抽出时间,在自家的院里散步。雨雪天不方便,他就在走廊里来回走动。他散步的习惯是在1959年养成的,那时他的腿骨折,为了恢复腿的功能开始锻炼。之后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对待散步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不偷懒,不取巧,不抄近道,不拖泥带水。他家的院子最大外缘约140米,邓小平每天固定走18圈,散步时目不斜视,步履坚定,沉默无语,不用别人提醒,绝对一圈不多,一圈不少。

邓小平还爱好游泳,且从不到人造的游泳池里游,而是爱在大海里畅游。他说在大海中游泳自由度大,有股气势。在大连、秦皇岛等海滨城市疗养、视察时,他几乎天天都要下海一游。他非常珍惜每一次下海的机会,天再冷,浪再大,他都乐此不疲。甚至下大雨,他也要下海去游。我们工作人员从安全的角度进行劝阻,他笑着说:“你们不懂,水里是暖和的,雨天游泳才舒服。”他每次下海,采用的都是蛙泳姿势,头从来不潜入水中,一个姿势要游一个多小时。他游泳的时间、水平,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叹弗如、望尘莫及。每次游泳,岸上都有人专门掌握时间,时间一到,便摇小红旗通知“撤退”。有一次,游到中途下起了大雨,岸上摇起了小红旗,催他上岸。邓小平说:

“他们摇早了,还不到时候。”他游兴未尽,仍勇往直前。

邓小平在家也好,外出视察也罢,习惯于星期六午休后洗一个热水澡。我们常常在他的洗澡水中加一小盆豆浆,这样做对老年人干燥的皮肤能起到较好的养护作用。

抽烟是邓小平多年来不曾改变的嗜好。我作为保健医生,当然知道抽烟有害无益,但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像他这样有着多年烟龄的“老烟枪”,如果一下子戒了,反而会引起机体平衡失调,危害更大。况且他当时在抽烟问题上已经做了最大克制。平时在家办公基本上不抽烟,会见外宾或参加重大国事活动,也尽量少抽烟。有时,我见他一边跟外宾谈话,一边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一支烟,在手里转来转去欲吸又止,最后还是又放下了。后来,他彻底戒了烟,时间是1989年退休后。

邓小平的健康长寿曾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国内外许多报刊做了不少文章。《中国红十字》杂志载文说:在世界政坛享有崇高威望的邓小平,每天晚餐时饮两小杯用纯中药浸的补酒——长寿长乐补酒。这种补酒,对邓小平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长寿长乐补酒是纯天然滋补强壮剂,醇酒浸良药,借助酒力将药力通达四肢经络血脉,调节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机能,从而使人延缓衰老。

据我观察,邓小平健康的秘诀主要有三:一是生活很有规律,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得很合理,饮食上不暴饮暴食;二是心态平和,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情绪从不受外界干扰;三是富有天真心,并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趣多多。

人们常说隔代亲,邓小平也不例外。每天上午10点左右,他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一边舒展筋骨,一边走到“老祖”(夏伯根老太太,邓小平的继母)的房间,看看住在那里的小外孙女羊羊(邓榕的女儿,当时只有两岁多),与咿呀学语的羊羊说上几句话,问吃问喝,并拉着她的小手逗玩一会儿,乐趣融融。

邓小平的家是四世同堂,上有“老祖”,下有孙子孙女,老老少少十几口人,照民间的说法,真可谓儿孙满堂,幸福之家。每天晚饭,是一大家人相聚最齐的时间。10多个人分坐两桌,子女们边吃饭边聊天,从国家大事说到社会新闻,很有一些“信息交流中心”的味道。大家七嘴八舌,但邓小平却从不发表意见,只是默默地吃饭。他喜欢这种轻松活泼、民主融洽的气氛。有时饭桌上少了几个人,大家说话少了,他就会说:“哎呀!今天怎么这么冷冷清清呢!”看不见哪个孙子,他也会关心地问:“到哪里去啦?”

邓小平是举世瞩目的伟人,他的身体状况特别受到公众的关注。我在他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经常看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外新闻媒体捏造他身体状况的报道。有一年夏季,我们在北戴河避暑。一天下午,警卫处张宝忠拿来一张报纸给邓小平看,上面刊登着外国记者捏造的“邓小平遇刺,被贴身保镖护救,保镖已身亡”的消息,而张宝忠就是这条消息中所说的“保镖”。邓小平看后微微一笑,不屑一顾,什么也没有说,我们也觉得很可笑。

当时,我不知道邓小平在想些什么。几年后他才说:“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我还注意到,邓小平在会见客人时,曾谈起新闻媒体又有两次谣传:一次是1989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时提到:“最近香港传说我被刺了,病危了,引起股票市场波动。这说明早退好些,希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一次是1990年5月13日,邓小平在会见埃及老朋友穆巴拉克总统时提到:“前两三天香港报纸说我已经不在了,我很高兴你见到的是一个活人。”

许多回忆领袖的文章都爱用“通宵达旦、日理万机”等词语来形容领袖们的工作态度。我却发现邓小平是个非常注重工作效率,也特别善于处理工作与休息关系的伟人。

邓小平曾对外国朋友说过:“我的工作方法是尽量少工作。”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时,问他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他伸出两个手指头:“两小时。”华莱士听后,颇为吃惊。作为他的保健医生,我计算过,如果不包括会见外宾、开会及外出视察,他每天8点至10点坐在办公桌前,工作也就两小时左右。

然而,他的工作时间远远不只坐在办公桌前的这部分。据统计,我在邓小平身边工作的3年时间里,他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参加各种重要会议61次,追悼会7次,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会见党外朋友21次,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5次。还有10次离京到全国23个城市视察,以及一些无法统计的事务,比如在北京市区参加植树活动等等。如果把这些工作量加在一起的话,是相当惊人的。这些数字,对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摘自《真相——中共风云人物录(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

猜你喜欢
会见邓小平工作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市领导会见
市领导会见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红色读物
普京会见俄罗斯州长直选的五位获胜者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