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实效

2014-09-03 21:50:08蒋明霞
新教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平行四边形

蒋明霞

一、改一句“问题”,激起思维涟漪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发展,而教学问题的设计与思维训练直接相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提问随意性大,问题提得多、细、碎,缺少思考价值,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例如,北师大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当学生已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后,教师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让学生无从入手。例如,不少教师在出示主题图后,总习惯性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为问题缺乏指向性,学生被主题图的画面吸引,充分表述自己看到的人和事,数学课成了看图说话课。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首先,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要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例如,前面提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可以这样提问:“仔细观察,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其中的奥妙。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性,学生在回答后有很强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课堂提问指向性要明确,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练,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教学人教版一上《9加几》,出示主题图后,可以直接问:“根据这幅图呈现的信息,你能提出用9加几来解决的问题吗?”这样的问题清楚、明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就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数学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思考性、简洁性、指向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二、换一种“做法”,亲历探究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并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动手操作。虽然提法不同,但都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圆锥的体积》教学,怎样“做”更有利于圆锥公式的推导,理解其意义?不同的做法其效果也不同。有的教学,只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说明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关系,然后演示把圆锥的水倒入圆柱,三次正好倒满。这样不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也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因为倒水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圆锥的体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而实际操作中,它们的“三分之一”关系无法精确表现,有时候水会多一些,有时候会少一些。而这一细节,恰恰是多媒体所不能取代。其实演示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就很好了,只要让每个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各1个,以及一些干的细沙。上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当出现误差时,让学生找原因继续操作,直至得到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不但兴趣高涨,还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也逐渐生长。

三、变一下“评价”,催生认知内需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类似“很好”“非常棒”等评价语言经常挂在教师的嘴边。而这类简单、廉价、浅层次的评价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难认同。我们在课堂中的评价应具有创新性,要能够通过评价语言对学习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效引导。

例如,《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高兴吗?响亮的声音给了老师不少的信心。可是,老师心里有点担心,你们猜猜老师担心什么?

师:老师就直说了吧。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老师担心的是你们 不会“玩”。

生大声齐说:会。

师:真的吗?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你会怎么玩?

生1:折飞机。

生2:折小船。

……

教师一一作出评价。

师:真巧的手!看来小朋友们还真会玩。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玩这张纸的。

教师先把纸对折,在有折痕的地方随意撕下一块,然后展开让学生观察图案。

师:好玩吗?大家都有机会。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那张白纸,像老师这样试着玩一玩。

学生开始撕纸 ,教师边巡视边提示:撕的时候要认真,一定要沿着折痕。

师评价:你们撕得很认真,而且一个比一个小巧精致。这是小桥流水吗?行。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精彩作品吧!

投影展示形状不同的学生作品。

师:现在,看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仔细比较一下,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生1: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

生2:他们的左右两边一样的。

……

师:有点感觉了吧,真善于观察!请坐!谁还想深入地说一说?

生3:对,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

师归纳:左右两边都相同的图形我们把它叫作轴对称图形。

师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丰富的评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添一点“趣味”,呈现生动情境

现行教材十分重视情境创设。教材中结合教学内容,配有大量的精美插图,有趣的卡通形象等,可谓图文并茂。但是,同一情境很难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对情境的需求自然不同。要立足学情,注重个性化需求,用好素材,巧添情趣。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增设教学情境,引导语:“早晨,班级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桌子被碰,两支笔从桌上落了下来,一支落在椅子上,一支落在了地上。”此时,应让学生感受到两支笔落到了不同的平面上。接着,教师引导:“如果椅子上的笔继续滚动,请同学们想一想,可能会怎么样?”当学生说出两支笔都落在地面上了,教师追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第二支笔落地后,这两支笔可能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下面,让我们用两条直线代替这两支笔,把你的猜想画在点子纸上。”这样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唤起已有的知识积累去积极思考与想象,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数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恰当地把握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注意教学细节问题,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平行四边形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中等数学(2021年6期)2021-08-14 02:35:50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1年4期)2021-03-08 01:00:50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