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SAT的改革中,除了剔除生僻字汇、要求考生展示取证思维的能力外,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考生理解美国的经典,如《独立宣言》、马丁·路德·金的《发自伯明翰监狱的信》等等,这无疑给中国考生和有关人士带来了另一层恐慌。以下是网上一条帖子中的话:
“如美国的学生不会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典一样,中国学生也不会在学校学习‘独立宣言、‘人权法案这样的美国政治经典。考这些纯美式的政治经典,就如同让美国学生在考中国大学的时候默写‘八荣八耻,肯定是输得一塌糊涂。中国留学生面对这样的试题,大概直接就KO掉了。”
这似乎是SAT成心想“整”中国学生的另一条“铁证”了。不过,此君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对于整个美国立足于其上的经典一无所知,还怎么可能了解美国?那还去美国留学干什么?不错,美国学生当然不会学习“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但一个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要研究中国,那么不管他同意不同意,对“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等所指为何、在中国社会里起什么作用,至少应该有个基本的了解吧?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SAT在考试中加入这些“经典”内容的分量将有多大,但无疑这是中国学生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最近一年,我辅导了若干在美国读寄宿高中的中国学生,其中有的就读于不比常青藤容易进的名校。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在历史课上遇到重大危机辗转投到我的门下。
这些学生的经验,反映出一个普遍规律:在美国读寄宿学校,理工科最容易适应。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并不以理工见长,但没有一个在这方面遇到麻烦的。他们首先的障碍,当然还是英语。但比英语更难的,则是历史。具体而言,在历史课中古代史是最容易的。对于古希腊罗马的知识,美国学生强一些,但强不了太多。而且除非在格罗顿(Groton)这种有古典训练传统的学校,一般课程涉及得并不深。中国学生那点关于雅典民主、罗马帝国的知识,大致能应付。现代史则难得多,最难的是美国史。一来在美国学美国史起点高,许多本土文化的知识,对美国学生是常识,上课也不会讲,中国学生则如云里雾里;二来美国史非常细致,分析性很强。就那么二百多年的历史,许多还是当地人自幼习知的常识,课程自然可以集中精力对历史进程进行聚焦式的检讨。中国学生习惯于浮皮潦草地知道点历史的大线索,比如美国独立了,南北战争后废奴了,后来修铁路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了,再后来大萧条了,二战打赢了…… 但是,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内在冲突是什么?中国学生往往茫然无知,甚至根本不知道问题的存在。
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史是非常实际的一个学科,特别是涉及到对许多美国经典的解读部分。我曾辅导一位学生理解美国南北战争前宪政的历史,引导他聚焦于联邦权力和州权的问题。他终于认识到:这样的宪政难题,至今还没有解决。我拿出当今美国报刊的大量文章,说明现在大家争论的还是那几个问题,用的往往还是一二百年前的语汇。我打了个也许是过分简单的比方:你就是在美国做生意,完全不懂这些,有了官司该去联邦法院还是地方法院都不知道。
新版的SAT题目要等到2016年春天才问世。我们很难对于那时的题型作出细致准确的判断。但有一点很清楚:死记硬背者要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面对未知的挑战,没有别的路好走,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到学习英语的征途来,那就是读书:多读、细读、深读,用英语来吸收知识、磨练思想、开阔人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