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90例临床观察

2014-09-03 10:53库德热提艾比布拉古拜热木艾买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桡动脉入路冠脉

库德热提·艾比布拉 古拜热木·艾买尔

冠心病介入治疗90例临床观察

库德热提·艾比布拉 古拜热木·艾买尔

目的 探讨两种入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桡动脉入路,对照组行股动脉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成功率为95.5%。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腰背部疼痛、失眠、尿潴留、烦躁、术侧肢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入路

自1977年第1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实行以来[1],冠心病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技术打破了药物和外科手术的治疗格局,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通常有桡动脉及股动脉两种入路。本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入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90 例,年龄 51~64(55.6±3.0)岁。9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90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其中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冠心病型心绞痛患者4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9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46例。观察组行桡动脉入路,术前Allen试验阴性,尺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有力;对照组行股动脉入路,术前股动脉搏动良好,无心功能异常、穿刺部位感染及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术前向患者告知治疗方法,取得患者的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病情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选取桡动脉入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肌肉注射10 mg地西泮。右上肢轻度外展,腕部适当垫高,于离腕部横纹3~4 cm处,即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行穿刺。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方法进行血管穿刺。右手持穿刺针,与水平面呈30°~45°倾斜皮肤进针,见有搏动性血流再送出导引钢丝,导引钢丝约0.48 mm。将穿刺针退出,并沿导引钢丝送入鞘管,随后将钢丝、扩展管退出,常规注入200μg硝酸甘油,静脉给予肝素钠2000 U,以避免血管痉挛。于双侧冠状动脉开口处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狭窄程度选择支架或球囊扩张,并追加肝素钠剂量以防止血栓形成。术后包扎穿刺部位,止血带加压止血,腕关节制动4 h。对照组:选取右侧股动脉为穿刺点,选7~8 F鞘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术后卧床右侧肢体制动12~24 h,沙袋压迫止血6 h或更长时间。所有患者术后常规进行抗血小板、抗感染等对症处理。

1.3 治疗效果评定 手术治疗成功标准为:成功干预靶病变,冠脉残余狭窄或再狭窄<20%,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远端血流3级,住院期间没有发生心脏事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45例中有3例穿刺失败,遂改为股动脉穿刺,成功率93.3%;术中有3例发生血管痉挛,注射硝酸甘油后缓解。对照组股动脉穿刺2例失败,成功率95.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

2.2 两组患者手术数据比较 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有3例有血管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共有12例有血管并发症发生。两组出现动脉闭塞及穿刺部位血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皮下淤血、反射性低血压及总发生例数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数据(±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数据(±s)

造影剂用量(ml)观察组 1.7±0.5 3.0±0.5 27.6±11.3 60.8±15.8 152.0±31.6对照组P值组别 平均置入支架数(枚)支架直径(mm)支架长度(mm)手术用时(min)1.8±0.6>0.05 3.0±0.6>0.05 26.8±10.9>0.05 58.6±17.6>0.05 149.0±33.2>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失眠5例,未出现腰背部疼痛、尿潴留、烦躁、术侧肢体疼痛等;对照组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30例、失眠25例、尿潴留5例、烦躁8例、术侧肢体疼痛9例。两组并发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1958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使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2]。1967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3,4]。德国的Gruentzig于1977年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推广,适应证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5,6]。

介入治疗的适应证:①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7],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②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提倡尽早介入治疗。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反复发作心绞痛或心肌缺血或充分药物治疗时活动耐量低下;血心肌酶指标升高;心电图新出现的ST段压低;出现心力衰竭或出现二尖瓣反流或原有反流恶化[8];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室速;6个月内接受过介入治疗;曾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等[7]。③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9],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根据患者就诊的时机以及初始治疗的不同制订不同的策略。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①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及穿刺肢体制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避免了患者术后无法入睡、尿潴留等症状。本研究中经桡动脉入路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尿潴留;而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且需沙袋压迫穿刺点,进一步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研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出现失眠及尿潴留的症状。②桡动脉表浅、穿刺容易,本研究中桡动脉入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这与桡动脉的解剖特征有关。桡动脉下方有桡骨,压迫后更容易止血,且经桡动脉入路不易损伤神经及血管,从而发生反射性低血压及心率改变的概率均较低[10,11],相比股动脉穿刺更为安全。本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而不同穿刺部位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和长度、手术时间、所用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王磊,宫剑滨,彭永平,等.冠心病住院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初步研究.东南国防医药,2012,14:305-306.

[2]孙惠,陈勤芳.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76-77.

[3]彭描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33.

[4]诸学时,张亚范.第二届中国国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要点集萃(二).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5,3:405-407.

[5]刘晓芳.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3-1924.

[6]刘晓,陆红.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854-857.

[7]徐建欧.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对比.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07-308.

[8]梁毅,叶兴,杨建锋,等.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460例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4503-4504.

[9]许承斌,柴晓文.通过挠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55-1356.

[10]为平,叶红华,储慧民,等.经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0,22:637-650.

[11]Chen S,Zhang J,Ye F,et al.DK crush (double-kissing and double-crush)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true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illustr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lassic crush.J Invasive Cardiol,2007,19:189-19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90 cases with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KUDERETI·Aibibula,GUBAIREMU·Aimaier.Cardiovascular Medicine,North Hospital of People′s Hospital,Urumqi 830054,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kinds of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intervention.Methods 9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randomly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5) and control group(n=45).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ected radial access,and the control group selected femoral artery approach.The differences,such as clinical baseline,achievement ratio of the procedure,procedure time,amount of contrast media,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achievement ratio of the procedure was 93.3%and 95.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procedure time and amount of contrast med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including back pain,insomnia,urinary retention,irritability,pain in limb surgery areas(P<0.05).Conclusion Transradi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adial artery

83005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心血管内科

10.3969/j.issn.1672-5301.2014.10.017

R541.4

A

1672-5301(2014)10-0921-03

2014-04-14)

猜你喜欢
桡动脉入路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