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在与课共舞中成长

2014-09-03 17:57
今日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赛课共舞重庆市

郭蕾,一个痴迷课堂、享受课堂、在课堂中成长的教学名师。任教于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曾获教育部小学优秀课例一等奖、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被评为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

初次的挑战让我迷恋

1995年师范毕业,我幸运地进了一所市级示范学校——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学校在区域内的知名度,给予了我高起点的发展。工作不到半年,我就参加了南岸区的品德赛课,懵懵懂懂的我在赛场上提前五分钟下课,还自认为高效率的课堂应该得到评委们的认可。一旁的校长见我还不知犯了大忌,冷冷地扔下一句话:“课堂就是教师的舞台,就那么不愿多站几分钟吗?”话语中有责备,更多的却是失望。自责的泪水潸然而下。

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为了能在那里悠然舞之,接下来的一年,我默默地练就着上好公开课的本事。“打铁先要自身硬”,语文教师就应该拥有听说读写的硬功夫。练就清晰、准确、简练、生动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上说好每一句话,读好每一段文字。从那时开始,我会为课堂上读错一个字而内疚好一阵子,会为课堂上说出一句病句而自责大半天。我要求自己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工整、规范、漂亮的。

第二年,我再次请战赛场。获胜心切的我急功近利地翻新着教学设计,但现实是残酷的,一次次的试讲都不如意,终于教研员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你站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呀,讲台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你要学会‘与生共舞。” 难道自己真不是“舞课”的那块料!懊恼、沮丧、委屈一股脑地涌上来,终于如小孩般嚎啕大哭起来。

泪水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再上!在离正式赛课的一周时间里,我要求自己每天上午、下午各试讲一次,本校的班级上完了,我就到别的学校的班级去上。没有老师听课,我就用录音笔记录下上课的过程。夜晚不断回放。夜晚就在回放中,斟酌每一句课堂语言:问题提法不够准确,改!引导语重复啰嗦,删!评价语没有激励性,变!天道酬勤,我终于拿到了第一名的奖状。初入职的两次赛课,职业情感的极致体验是如此的真实和具体,我开始迷恋那种“与课共舞”的感觉。

参赛的舞台促我成长

学校请名师到校指导,我总是争着跟他们同台共舞。全国知名的窦桂梅老师到学校上《圆明园的毁灭》,我上《数星星的孩子》;王崧舟老师到校上《枫桥夜泊》,我上《望庐山瀑布》;贾志敏老师到校上《古文今译》,我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仰望他们的卓越,审视自己的差距,确立追求的境界。

我喜欢上课,身怀六甲时我还站在区级公开课上。生了小孩,身材臃肿,体重达到148斤。学校领导居然让我准备参加重庆市的语文赛课,从不拒绝公开课的我眼里流露出难色,示意她看看我的身材。“不怕,什么样的身材都能找到适合的衣服,你这样的宏大气势也一定能找到匹配的课文。”谭劲校长的这句玩笑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最终决定与钱塘江大潮比气势,上《观潮》一课。

这篇课文我以“以读代讲”为设计理念,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想象画面,用读来表达情感。整堂课我和同学们用各种形式的读展现钱塘江的磅礴气势,最终夺得了第一名。接着我又以第一名的身份参加全国赛课的选拔比赛,执教《夏天的夜晚》,可比赛结果比冬天还寒冷,我与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赛擦肩而过。

付出可能收获,努力也可能无果,这就是赛课的残酷魅力。所幸的是,过程中快速成长的感觉,会坚定一种“与课共舞”的热情与执着。学校的研讨课,我愿上;区里的研讨课,我争取上;带国培班的学员,我愿意和他们同课异构;自己参加国培学习,短短的一个月,就执教五次研讨课,感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的快乐。

2010年3月,我有幸参加重庆市直属小学及主城区部分市级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语文学科的比赛。抽到的执教内容是一首儿童诗——《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只有两天的备课时间,白天我与老师们探讨,起草教案;晚上将自己关在教室里对着空荡的桌椅一遍一遍地“试讲”。困了,和衣在课桌上睡一会儿;醒了,赶紧根据板书回想教学流程,如此反复,直到寂静的学校喧嚣起来。第三天,比赛场上,我带领孩子们用诗意的语言酣畅地表达着神奇的想象,灵动的课堂赢得了阵阵掌声,时隔四年又一次夺冠。我终于实现了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赛课的梦想。

难忘2010年的那个暑假,我为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进行《小兵张嘎》这课的紧张备课。如何做到不纠缠内容?抓小说体裁的特点,我在小说创作的理论书籍中寻找支点;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后与什么相见?抓文字运用的训练点,我在语用学的理论中寻求灵感;怎样落实年段目标?我在历年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寻找依据。

晨光熹微,我在《小兵张嘎》文本的细读中罗列可教的知识;丽日当空,我在小说原著的细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日影西斜,我看《小兵张嘎》的电视剧和电影,让自己沉浸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感受嘎子的机智勇敢;繁星点点,我在静谧中书写教案。以人物的“嘎”劲为主线,以探讨篇章的详略布局为主线,以抓人物描写的方法为主线,以小说的三要素为主线,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为主线,以个性语言教学为主线,以贬义词句的运用为主线——假期一结束,我向市教研员乔桦老师交上了几种不同思路的详案。开学后,在课堂实践中一一验证这些教学设想,在专家的引领下,融会贯通。最终以“一明——读出人物‘嘎劲;一暗——抓住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展开教学。这堂课获得了本次赛课的最佳教学设计奖。

此后,我有了更多到全国舞台上课的机会。课例也常在相关杂志上发表。幸运的是,我在“与课共舞”的道路上不断有“高人”指点,如市教科院的乔桦老师、张咏梅老师,南岸区进修学院的彭晓群老师、吴维山老师。因为路途中有他们,我才总能与迷人的风景不期而遇,总能在期待下一处风景中执着前行。

真实的课堂教我求真

2008年夏天,我的第二批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毕业前夕,我让同学们写出能留在心中的语文课的课题。当展开学生交上来的纸条时,我傻眼了,被提及最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临死前的严监生》两节课。那些有多次试讲支撑的完美设计,有无数掌声验证精彩的“杰出课例”却极少被学生们提到。

为什么老师们眼中的“精彩”,没能成为学生心中的“难忘”?我第一次开始质疑曾经的那些公开课。《为人民服务》《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两节怎样的课。靠着简略的课后记,才得以逐渐还原当时的情景。

《为人民服务》是小学阶段唯一的一篇议论文,备课时想讲的很多,论点、论据、论证……一上课才发现,陌生的文体,久远的内容,大多数同学读起来都费力,怎能完成教材中全文背诵的要求。干脆抛开所有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慢慢读的同时借思维导图的绘制来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从而突破背诵的难点。我想,学生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教学触抵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他们遭遇困惑、迷茫时,重新调适课堂前行的方向,指点新的学习路径。课堂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成长的滋味。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节课也没有太多的“粉饰”。流程也极其简单:首先,学生自学课文时,可以随时将自己对主人公严监生的评价写在黑板上。接着,在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用词不妥,可以自我修正。最后,比较前后词语的差别,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感悟讽刺小说的特点。我想,学生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课堂上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理解,幼稚的、甚至错误的都给予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尊重中经历真学,让他们在激烈讨论中走向结论。课堂能让学生真切地听到自己拔节时稚嫩的声音。

与之相比,曾经的那些“杰出课例”为学生而上的成分有多少?

教什么?怕同行质疑,尽量兼顾课文的方方面面,对其涉及的知识力求一网打尽。

怎么教?怕课不新颖,尽量将时髦的教学理念一一展示。为了体现小组合作的理念,顾不得问题的合作价值;为了体现读写结合,顾不得训练和运用的实效性;为了体现字源识字,顾不得是否真的对学生有所帮助;为了体现课程的整合,打开了教学的边界,却忘记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怎么学?怕学生走神,各种学习方式齐上阵,用尽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精致每一个教学环节。

怎么问?问题设计的一次次变化,其目的就是将答案的范围尽量缩小,以至于将答案变成唯一。

怎么说?怕展示不了自己的文采,尽力修饰每一句课堂话语;怕不能取悦于听课者,想尽法子插入课堂噱头……却忘了课是为谁而上。

课堂的意蕴在于促使学生真实地发展,真实发展的基础在于老师能否抵达学生个体的真实。通过整理和分析一年的听课记录,发现课堂中原来有那么多教师的“自以为是”“一厢情愿”。

好的教学一定是在学生的学习世界里。于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教什么知识》《儿童认知心理学》重回我的案头;教室、办公室、楼道、操场,我与孩子们“耳鬓厮磨”;再有听课的机会,我要求自己紧挨学生而坐,少抬头看老师的表演,多低头观学生的学习,少记录老师的话语,多留心学生的思考;再有老师走进我的课堂,我也会请求他们如此观课,并针对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我的课堂开始渐渐远离成人的刻意营造,慢慢走进儿童真实的世界。

平实的生活启我思索

这几年,为缓解肩周炎、颈椎病带来的不适,每晚我都坚持去跳“广场舞”,同事们笑话说,年纪轻轻的,怎么爱上老太婆的运动。他们哪里知道,在这跳舞之道中也包含着语文之道、教学之道。

在跳广场舞时我发现,每跳一种舞,领舞的几位老师就会自动换岗。原来他们各有所长,能带领大家学得更快。由此我想到,我校的语文教学一个教师通常一教就是六年,就算是有评书大师单田芳的嘴,也难免让学生生厌。于是,《草船借箭》我请年级组的“三国通”陈老师来上。借陈老师的魅力,让学生爱上《三国演绎》。《维也纳圆舞曲》我邀请音乐老师和我一起上,让学生在音乐的徜徉中感受文字……原来语文课除了自己独舞外,还可以与其他老师协同共舞。

翻开我的跳舞杂记:“今天又教新舞了,有几个难点动作老是不会,老师为什么不分解动作,再重点地讲一讲呢,这样反复练会了的有什么意思呢?明天教比喻句一定不要再在什么是喻体、本体上纠结,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联想。”

“今天教新舞,跳了6遍,再也不想跳了!这‘6是不是耐心的极限呀,明天一定验证一下,生字抄几遍最有效。”“今天才发现,一直站在后排跳舞的我,好多动作都是错的。天呀,老师总站在前方指引是多可怕的教学呀!”

踏着乐点,舞动身姿,微风乍起,思绪游弋。舞后,总愿和几位老者一同归家,在他们的寥寥数语中去感受人生洗净铅华后的谦和与淡定,经历丰富后的祥和与哲思,越过喧嚣后的单纯与快乐……舞之道,课之道,人之道也。

一次,在陪女儿玩耍时,发现她迷恋上了魔方,却因看不懂说明书而苦恼。由此我想到现行语文教材缺少非连续性文本的编排,导致学生没有阅读此类文本的策略,不也会让学生苦恼吗?从此我开始研究各类说明书,创编了“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的班级课程。后来我从女儿经常饶有兴趣地评价老师的教学语言中受到启发,开发出“探究语言背后的秘密”的综合实践课程……语文何止是课堂,它应该链接着我们五彩斑斓的生活。

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2013年,我有幸被评为“重庆市教学名师”。我倍加珍惜名师前面的“教学”二字,它将激励我在新的视野中开拓课堂,在新的领域里探索课堂,在“与课共舞”中继续成长。

猜你喜欢
赛课共舞重庆市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