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
摘要:农村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的配备也都比较完善,但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及时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之路,适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导者们迫切追求的,是一线教师们苦苦思索的。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困惑;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24-02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说起小学科学实验课,我觉得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关于这方面的话题、见解及分析,很多专家在各类的报刊、杂志上也有了很多真知灼见。作为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打心里也想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去年九月份,校领导又把我们学校两个班的科学课交给了我。这已经是我所代的科学课的第几个年头了,我也记不清了。既然任务来了,咱就得好好完成。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现状我是最清楚不过了。说以前吧,教育太穷,别说什么实验室了,就连我们最常用的材料、仪器也配备不齐。现在,国家富裕了,教育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实验室建立起来了,各种材料、仪器的配备也都逐步完善了。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显露出来,在各种硬件条件跟上去的同时,我们的软件出现了问题——教学思路、教学形式及方法没能及时跟进。说白了,我们教师的教学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我们这儿的许多科学实验课都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几个层面:教师纯粹地讲,学生纯粹地听,师生不能有效结合;一个班虽为一个集体,不去分工,只是图个热热闹闹的课堂;或者也去分工了,但只会是流于形式,不去合作;在实验操作中,只动手,不动脑;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各行其是,仪器、材料等杂乱无序等。表面看去去热热闹闹的科学课,真正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真知的学生有多少呢?现状肯定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导致了小学科学探究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2009学年度下学期,我曾执教过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光》一课,当时听课的是我们县教研室的人员、镇教研室人员、所有科学课教师。这节课有分工、有合作、既有学生动手,又有教师动手,一节课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课后评课,自以为很优秀的这节课没曾想到被评为中课。在交流时,评委的肯定与表扬是有的,但最多的还是给出了意见和建议。这节课目标定位模糊,课堂虽热闹,但比较低效。课下评委问了很多同学,这节课你到底学会了什么知识,大多数同学只是摇头不知道。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在时隔几年后的今天,我看了《山东教育》上的一节课,几乎和我那节课如出一辙,课题虽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目标未落实,效率不高。说到底,以上状况直接导致了小学生较弱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进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揭示自然规律,就必须加强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不要怕麻烦,耐心指导学生做,分小组做,并且达到人人会做的目标。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实验应当突出它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很重要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把手动起来”。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
2.要拓展实验的空间。拓展实验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把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它的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建立家庭小实验角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比较充分,形式又多样化,又有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乐于开展科学小实验的学生开放,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便可以自主发展,并能在宽松自如的气氛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验了,也许创新的火花就在这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建立家庭小实验角就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仪器或准备一些实验的代用器材,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让这些学生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去创新。
二、创设比较良好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1.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好像在家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一样。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乐于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2.将动手操作进行完整,要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为此,每一次实际动手操作之后,都要形成书面文字,比方说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哪些同学合作参加了,用了什么仪器,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又是怎样的,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最后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文字不需要写得太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写上自己的真实想法
3.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操作,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操作要有一定的目标性,盲目而杂乱的课堂实验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猜测和假设
把同一个猜测、假设的同学分为一组,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而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记录,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操作实验会更准确等问题。经过这番讨论、研究,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认真,并懂得科学探究实验是有趣而新奇但又严肃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就会有计划,有目的去动手操作,以此,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也鼓励了学生自由探究。学生能获得更准确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给每组学生一个明确的分工或者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分工
为了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让小组成员一荣俱荣。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不同的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特别的加强训练,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还有一点,我没有把它当做第五点,也没放在第一点,我把它单独列出来,也表明了我对它的重视。科学实验课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一步,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导入新课这一步,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有很多人总认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的导入新课尤为重要,而对于常识课,尤其对科学实验课的导入新课并不重视。我认为持这种说法的教师可能没有亲临教学第一线,或者说亲临第一线但没代过这门课程。这样说可能有些过重,但在我的教学历程中,我发现科学实验课导入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语、数、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顺利进行能为科学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四、五、六年级的科学课我都带过,“1+1”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论它等于几,我也不管它与本堂课的内容有关无关(我认为导入内容与本课内容无关也无妨),这四个不同程度的年级的学生我都问过,可想而知,不同年级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同学会很自豪,高年级的同学会很不屑,初、高中生可能会迟疑,如果你问大学生或者教授,那他可能就会很吃惊“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好好研究”。我常常以此导入,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一线教师的教与学对科学课中的实验课教学的落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没有推脱,没有气馁。我们要知难而上,顺势而为。可喜的是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镇的学校领导及镇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我们的小学常识课,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镇的科学课教师在全县的讲课比赛中年年获奖,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学生的成绩也在逐年稳步提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普通教师说的话就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大话、套话,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们只会以满腔的热情去谱写我们农村的落后教育。领导拭目以待,我们教师、学生家长也都在拭目以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