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四不”叙事追求

2014-09-02 03:07张智明陈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

张智明 陈珊

摘要:王安忆是新时期中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风格在文坛上已经自成一家。特殊的文笔描写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王安忆在小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风格被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王安忆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理论,尤以1988年提出的“四不”追求理念在当时文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王安忆始终遵循着自己提出的写作理论,从不加以变更。王安忆这种写作风格,给予其他的作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很大的启迪。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四不”叙事追求;文学创作;写作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105-03

翻开王安忆所写的小说,其所体现的文学造诣是我们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追求的。有不少的研究者就曾有言,王安忆能“以最极短的真实材料去描写最极端的虚无的东西”[1],在其创作的过程中,以特殊的叙事风格,将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与本土文化在其中不断地整合,凸显出小说特有的个性。在王安忆不断将自己小说进行完善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叙事追求进行研究,有不少人认为其创作的小说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式”为模式进行叙事;也有人认为,其小说的创作是她的经历,以纪实—虚构—纪实的阶段进行小说创作的;当然,同样也有人认为她的创作是根据她的观念在小说中进行贯通,在写作的过程中比较自由,不会拘泥一种格式[2]。虽然,在大家研究其小说创作的风格时,始终未将她在1988年提出的“四不”叙事追求系统地进行论述。“四不”叙事追求是王安忆在写作过程中始终追求的写作理念。其中包括: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不要材料太多;不要语言风格化;不要独特性。虽然王安忆对其创作的小说有如此多的不要,但是它的小说对读者来说,还是要的较多。

1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理论实践

王安忆的小说手笔向来比较细腻,读来有一种甜而不腻之感。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其小说的写作大都以女性人物来作为其小说的形象,并对此展开叙事。细腻的小说创作,给读者展现的是女人所特有的风格与韵味。

1.1叙述者的不谋唯一

1990年创作的《叔叔的故事》是王安忆封笔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其出版之后,带给读者的感觉是焕然一新的。王安忆自己曾有言,对《叔叔的故事》这部作品,个人是较满意的,因为它是被她叙事出来的,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像是在写作。小说也确实是以叙事为开端。在小说的开端,就以“我终于要来讲故事了”的叙述方式进行叙事[3]。在故事中是在进行“同故事”的叙事方式。在故事的讲述中,始终将作者本人与作品融为一体,让读者亲身感受故事的真实与细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枯燥或是无法读下去的感觉。在将故事叙述完后,叙述者还对整篇故事进行了叙事[4]。在作者以叙述者的身份对小说进行叙述时,在吸引读者的同时又可以看出作者创作之中凸显出来的创作才华,以轻松调侃的语句将整个故事叙述完毕。而与《叔叔的故事》相对应的另外一部小说则是《妙妙》。

《妙妙》的写作不同于《叔叔的故事》之处在于,《妙妙》是以隐身的叙述进行叙述。虽知道故事的一切,却从未参与进故事里面。在故事里面对每一个人物的阐述就好比我们平常聊天一样随意,但是故事结构紧凑,并未有松散之嫌。如对宝妹进行介绍时就一句简单的话语:“宝妹是70年下乡的知青。”[5]简单的叙述,交代得清楚而明了。在对妙妙人物性格的描写上干脆利落:妙妙野心很大,这小镇的规模无法与妙妙的野心相媲美,妙妙打心底里瞧不起这小小的县城,她崇尚的是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隐含着一个社会的理论,同时将社会的价值蕴含其中。对于社会价值与人物的本身价值,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进行体现。这些深刻的道理,叙述者借助于小说的叙述进行阐述,在小说人物的思想斗争中,一种朴素的状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6]。叙述者在进行故事叙述时,将小说人物的一些价值深入进到作者的感官世界。无论是对“叔叔”“同故事”的叙述,还是“妙妙”的隐身阐述,叙述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既有认同又有反对:认同叔叔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对叔叔在面对异常情况时的懦弱;认同妙妙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反对妙妙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作者进行叙述时,不仅将自己擅长的文字操作运用于其中,还对里面的人物赋予极深的感情。在小说人物的构造中,王安忆将其在对叙事的追求真正地融入其中。在以后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叙事追求正逐渐成为她小说创作的方式[7]。

1.2逻辑结构,推动故事发展

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需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王安忆的小说,以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情绪的发泄作为其创作的主线。在小说发展的过程中,逻辑结构的严谨性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小说人物性格或是某种心情是作者观察人物的视角,对小说进行模式上的叙述。《长恨歌》中的主人公王琦瑶在作品中的性格尤为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结合严谨的逻辑结构,使得故事各个部分的发展都能够衔接得极为自然。《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平民精神不仅是小说的主线,同时也是对主人公性格准确的刻画[8]。因此,这种性格的逻辑结构推动了《长恨歌》的发展。小说的叙事方式,使得人物性格更加形象具体。在读者将小说拿来阅读时,不仅人物的性格在读者脑中能够具体地浮现出来,还能够将整部作品进行创通,前文与后文衔接得极为自然而紧凑。

1.3情绪的感触,叙事的自然

在《伤心太平洋》中,王安忆在叙述的同时将时空进行对比[9]。在整部作品中,叙述者都是以悲痛的情绪来表达对人来在漂泊过程中遇到各种遭遇的悲悯。《伤心太平洋》在其创作的过程中以另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伤心太平洋》与《纪实与虚构》都是王安忆在创作的过程中的神话型的创作。以叙述的手法对故事的情态描述得较为真实确切。小说的叙述模式,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在王安忆看来是极为容易的一件事,能够在将创作的作品完成的同时,还可以对小说人物的情绪叙述如此逼真,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没有一丝的别扭之感。在她的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情绪的表达也极为自然。endprint

1.4排比的语句,直白之叙述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她运用的句式多是排比。在《香港的情与爱》中,文章的开端就是用了排比。排比的运用使得文章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例如,她满身都蓝,她的妆……她的脸……。排比句在文中运用得较为广泛。虽然排比在运用的过程中会有一点的难度,但是在《长恨歌》中,排比句的出现较为集中。大量的排比句在文中组成一个个语段,作品显得非常的流畅。它们在文中不会显得过多而不合文章结构,反而以这样方式使得文章更添底蕴。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安忆在表现较高的文学造诣的同时,将叙述的方式运用得也极为熟练。排比句的使用,感情表达得一样鲜明。同时,反映王安忆在叙述时不带个人的习惯色彩。

2王安忆的“四不”叙事

从1988年王安忆提出“四不”叙事追求理念起,她在遵循这种风格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作品,以展现她的这种叙事追求。

2.1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

在王安忆的“四不”叙事追求中,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是其首要的追求。但是,阅读她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的小说背景下,却始终会有一个特殊的叙述者存在。王安忆在其后期的小说创作中,作品都是通过叙述者的角度展开的。特殊环境、特殊的人物是我们以往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的小说要素。但是,王安忆将其很果断地抛弃。她通过叙述者的叙述将小说的特殊人物进行隐身化。叙述者的悲悯情怀是她每部小说叙述者共有的一个特点。以叙述者的追求来表达作者自身的一个追求,叙述者从未在她的小说中退席,无论是对故事的叙述还是对故事的交代,都由叙述者来进行。这样一个不要特殊人物的作者,没有特殊环境下造就的叙述者,对作品的感触较有特殊人物存在的小说还要深刻。同样,在时下的不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避免了作品创造的雷同。

2.2不要太多材料

虽然作品的完成是由一定的材料堆积而成,但是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材料尤为少,在每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将虚构出来的情节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创作中。不要太多材料,是因为王安忆不想在创造的过程中受到材料逻辑的束缚,同时,有些材料之间还不一定会有严谨的逻辑结构。由这两种原因,王安忆就果断地提出了不要太多材料。在进行创作时,以人物的情绪、情结、性格虚构一个特殊的情景,并使得叙事者在进行叙述时能够流畅地叙述。当然,若是创作的材料指的是作者在创作中的创作经验,那么对于王安忆而言,这种材料的运用反而会增加作品的累赘之感。在王安忆进行作品创作时,她始终都坚持了这一点,不要太多材料,熟练地运用虚构,“以虚击实”,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独自创造出属于自己作品风格的一方面。

2.3不要语言风格化

有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独有属于自己的一种语言风格。王安忆在创作作品时,不要求作品的语言形成一种风格。但是,阅读过她作品的读者都可以发现,虽然她的作品并无将语言风格化,但是却有一种特定的语言特色。可以说,王安忆在将作品以叙述者的口吻进行叙述时,她的作品已经有了一种特色。当然,特色与风格化虽有一定的联系,但本质还是不相同的。王安忆利用叙述者对作品进行叙述,可以看出她对语言的驾驭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本来,语言是小说的灵魂,风格化的语言是作者所要追求的,可是王安忆却申明她的作品语言不要风格化。从王安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语言不拘泥一格,语言的表达具有灵活性,并且语言表现出它特有的灵动色彩。不难看出,王安忆的这种特色,是建立在对文学、文化、艺术、审美的层次上的,作品的创作没有受到语言的束缚,自然、直接。

2.4不要独特性

在王安忆的叙事小说中,叙事是小说的重要部分,且叙事是其创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她的创作已经清晰地说明,不要独特性,这种不要独特性的叙事小说,已经在文学的创作上具有独特性了。作品存在的独特性,一旦被其他的作品运用,那么该作品就没有独特性了。这也就是王安忆为什么说她的作品不要独特性的原因之所在。作品不要独特性,与她“四不”叙事追求里的其他“三不”一样,在作品中需要凸现出来,同时,这“四不”都是王安忆对自己作品的期许。每部作品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并有其他作品所不曾有过的独有特色。王安忆的叙事作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成为一种特性,只是不知王安忆所说的特性是属于哪一种特性。因而,可以说,王安忆作品不要特性的存在,却自然成特性。

3结语

王安忆的“四不”叙事追求,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文学创作的诸多作家中,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当代小说的创作家中,王安忆属于那种有魄力、有能力、有悟心的小说创作者。在其封笔的一段时间中,许多的作家仍然将其作为自己职业的榜样,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她的创作进行研究。王安忆的“四不”叙事追求,给她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也给现今的诸多创作者带来了启示。王安忆的“四不”叙事追求理念,在当今的文坛中,是属于独有的一种。因此,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回味无穷的。

参考文献:

[1]曹爱华,何月.由具体化走向抽象化——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语言[J].赣南师范学院,2009,7(11):187-188.

[2]曹爱华.线性流动且有逻辑联系的叙事结构——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87-88.

[3]吴琼.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事技巧[J].科技向导,2011,(6):35.

[4]颜湘茹.论王安忆小说的“四不”叙事追求[J].中山大学学报,2013,(1):75-77.

[5]邓小琴.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述方式及审美内涵[J].凯里学院学报,2009,(4):27-29.

[6]春天里初放的小花[J].文学评论丛刊,2009,(4):246.

[7]王安忆.王安忆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53.

[8]王绯.王安忆:理性与情悟[J].当代文学评论,2009,(1):20-21.

[9]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106-108.

Abstract:Wang Any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ew times, whose novel style is uniqu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special description attracts lots of readers. His novel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his style has been studi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y the readers. In his narration process, writing theory typical of him is continuously created. In 1988, h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Four Donts”, which aroused great sensation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his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e continues to follow his writing theory and never changes it. His writing style is a great inspiration to the other writers in their novel creation.

Key words:Wang Anyis novels; the narration pursuit of “Four Donts”; literary creation; writing theory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