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在思政课教改中的贯穿与践行

2014-09-02 19:46朱振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改革

朱振玉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明确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有关爱国主义的误解和偏差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达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056-02

一、引言

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最好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历史和国情、世界形势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中国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充分认可,同时为参与到这一伟大建设中而积累知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建设和实施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针对以往出现的弊端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补充和提高,使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当下社会新形势与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的变化,提出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益结合点,供教学部门进行参考[1]。

二、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享乐,缺乏危机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较之于3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意识形态划分早已被经济发展水平所代替。在思想信仰上,不少年轻人开始逐渐放弃对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守,他们只是片面对比国外的经济发展,看到我国的落后和体制机制的相对弊端,从而对爱国主义精神提出质疑[2]。另一方面,他们成长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和平繁荣环境下,没有经历过政治风波的大风大浪和缺衣少食的饥荒年代,尽管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但仍然对当前的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缺乏系统的认识,片面贪图享乐,缺少危机意识。

(二)非理性民族主义与理性爱国主义的碰撞

在当下的社会中,如果说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应该被批判的,但同样,具有“非理性”和“极端”的爱国主义也是应该被否定的。这种“爱国主义”虽然名义上也是为了维护所谓国家利益,但更突出地表现是站在个人立场,表达当事者当时的个人情绪,而这种情绪宣泄的对象,也从具体国家层面衍生到与该国有利益关系的企业、个人,甚至是购买该国产品的本国民众和相应的合资企业[3]。

(三)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

爱国主义作为改变落后状况、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武器,从来都是和相应的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历史背景紧密结合的。在我国近现代史中,中国的革命志士和先进知识分子面对国破家亡的深重灾难,团结起来,在寻找救中国的思想武器的道路上前赴后继,相继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但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运动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的特有方式,而马克思主义则是领导这一运动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纲领,中国共产党则成为领导这一运动的核心集体,从此党领导人民翻身做主,建设国家。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只有将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才能确保广大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性和目标性。

三、爱国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教改中的体现

爱国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应首先立足于当前学生思想动态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形势、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通常只有课堂教学一种方式,学生在听过课程中直观感受较少、不易引发亲身体验和共鸣。而爱国主义本身则是一种相对主观的情绪情感体验,要想让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有较为客观理性的认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1.直接讲解法

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多理论性较强,既包含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历史内容,还包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武器。由于教材本身内容已较为详尽,多数高校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基本上照本宣科,互动较少,学生听起来感觉枯燥,课堂效果不甚理想。尤其在讲述理论知识较为深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更是如此。为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浓厚热情,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形式方面的创新。针对具体的历史事实与我党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先进性,教师应充分调研有关资料和史实,进行详细讲解,突出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引发学生对当前幸福生活的珍惜,践行爱国爱党的思想[4]。

2.活动体验法

若有条件,针对历史讲解过程中所涉及的事件和地点,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中占有重要作用的历史景点和红色根据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和学习。在活动中,通过具体的历史遗迹和实物,展示我党和人民群众在恶劣的环境中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评论辩论法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老百姓出国游日益增多,一些原本没有注意到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外则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些行为对国格人格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抓住这些贴近生活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的讲评,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兴趣,另一方面能很好地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进行深刻反思,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并非是大而空的套话,而是小而全的实话。通过讲评和辩论,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

(二)教学内容多元化,充满时代性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体现,来源于一切历史和现实事件、贯穿于各行各业,从大的方面说,爱国主义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从小的方面说,则是普通人在本职岗位埋头实干,贡献力量。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将爱国主义扩大到方方面面,不止在历史中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属于爱国主义范畴,当代普通人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细微贡献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选择爱国主义的教育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时代性和多元化特点,全方位、立体地展示爱国主义所具有的核心内涵。

1.优化内容、突出时事

当代大学生对于时事的关注度较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结合当下的热点和时事进行讲解。例如当前的南海局势和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属于国家层面的外交斗争,但结合到具体的个人,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如何做到理性爱国,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支持国家的外交努力。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清晰理性爱国的重要性,从自身努力做起,进而壮大国家的力量,才是爱国主义的最佳体现。从小的方面说,教师应从新闻媒体报道中选择列举日常生活的感人故事,如近期央视推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活动,以主人公舍小家,为大家,胸怀祖国,立足实践的故事体现普通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对这些时事的讲解,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有较为清晰的体会和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明白,爱国主义并非高不可攀的荣誉,相反,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只要心中有奉献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5]。

2.突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活动中,把个人和祖国生存利益一体化而形成巩固起来的热爱、忠诚、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生命情结。爱国主义传统一方面体现为思乡恋土的情感纽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的归宿意识,外海华侨的“本根意识”,都是中华民族深厚的乡土情结的生动体现。虽然这种乡土情结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但其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泉。另一方面,维护祖国共同利益则是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的又一体现,例如在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斗争中,为了维护共同的民族大义,国共双方放下彼此的斗争一致对外,争取民族的独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类似的史实,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说明爱国主义的普遍性。

3.充分发挥当地教育基地的作用

除了课堂教学和活动之外,课堂之外的教育基地,也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应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我国大学通常都设立在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中,在学校所在地,近现代史上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件中的一些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课外材料。学校和教师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将思想政治课堂延伸至校外的革命教育基地,用参观访问的形式,为大学生呈现直观的爱国主义素材。

参考文献:

[1]袁建勤,王献敏.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个结合点[J].党史文苑,2008,(12):69-72.

[2]邵璀菊,闫言言,苟颖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1.

[3]苗天宇.探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切入点[J].青年与社会,2013,(3):213.

[4]银燕.“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切入点[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5]何建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24):86-88.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改革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改革创新(二)
爱国主义教育
瞧,那些改革推手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