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创新学习的要素分析

2014-09-02 14:53窦春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新学习人文环境

窦春轶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文化在不断更新,我们周围的世界迅速地改变着。16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变,离不开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创新发现。一个民族缺乏创新就难以进步和发展,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要遵循学习规律,研究分析促进大学生创新学习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关键词:创新学习;源于实践;人文环境;观察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018-04

一、正确理解创新学习

(一)什么是创新学习

创新有几层含义: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创新是人类具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学习可以这样理解,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验和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并提出新的内容。创新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丰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二是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新思想,或找到新途径、新方法加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创新学习强调开辟新的道路,发现新的联系,打破原有模式,在知识领域提出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发现。创新学习离不开知识的铺垫,这需要不断地学习,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创新学习。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发现、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及创造,离不开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创新学习,在校学生的创新学习是未来社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书本,尊重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当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有一定思考的时候,就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出新的见解,而提出新思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向前发展的过程。认识到创新,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才会去研究探索。

(二)创新学习的表现方式

联想转接:把一种已知事物的运动原理及规律性启发借用到另外的未知事物上,由一种已知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到另一未知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将所观察到的某种现象与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加以联想思考。联想转接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我们已知其规律性的事物,借用已知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未知的事物。运用联想对比、相似借用进而解决未知的实际问题。

归纳发现:研究分析多个同类事物,从而探索发现这类事物的通用特性,或规律性。首先从简单的特殊情况入手,获得对个别事物的知识,再概括出该类事物的普遍性特征,是人类获得经验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获得经验定律的重要手段,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

逻辑演绎:以逻辑演算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的内在规律,逻辑演绎是由经验、学习累积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进而得到某些结论。逻辑演绎是创新发现的重要工具,逻辑演绎的重要作用就是将那些隐性知识从前提中寻找出来,变为人类的显性知识。通过已有知识,在探索过程中运用逻辑分析、推理论证,获得新的结论或新的发现,新观点的提出也常常需要逻辑演绎。

异质组合:不相干事物之间的一种合理组合,形成世界上所没有的具有新功能的事物,强调的是合理的、有机的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功能。这种新功能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是携带了参与组合的每种元素的基因,如能做到合理的组合,这种组合体实际是具有参与组合元素的特质,是对每种参与元素的功能补充。

道理很简单,因为原来的任何一个元素所具有的功能仅是其独特的能力,而经过异质组合后组合体产生的功能是任何单个元所不具备的,并且新的功能携带了每种原来元素的基因,具备每种构成元素的特性。

异质组合可以是人类已总结归纳文化知识的异质组合,如果这样有可能产生新的知识,提出新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材料的异质组合,不同特质材料的异质组合可以形成更具特色的新材料,并且具备新的特点。如塑料性脆,而橡胶柔韧,用橡胶与塑料共混可以获得高抗冲共混物,从而拓宽了塑料的用途,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橡胶与塑料的共混,会有性能之间的互补,提高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磨性能[1]。

二、创新学习的作用

(一)有利于冲破传统的束缚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书本,尊重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当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学生有一定思考的时候,就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并非是对书本及教师的不尊重,而恰是对书本及教师所讲知识的发扬光大,这种打破传统束缚的过程,提出新见解、提出新思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向前发展的过程。

如果太过强调唯书、唯师,而没有突破的精神,没有怀疑的精神,则不会有创新精神,更不会有科学知识的发展进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还必须有相应的土壤环境。在我们的周围要有包容的精神,允许其他的想法存在,改变现在教育中标准件式的方法,而采用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向崇尚科学精神、学术上有包容精神的方向转变[2]74。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有时就要冲破原有的束缚,打破原有的格局,这要求有创新的环境,使学术思想有生存的空间。充分尊重提出的不同观点,在创新上允许出现错误,设想哪能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方法都正确呢?必定是有一部分符合现实的,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这部分的创新就不可能被挖掘出来。

(二)通过创新学习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到一定的程度,要有一定的风范,那就是不随波逐流,敢于坚持真理,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世俗、迎合社会。敢于坚持真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那么的不易,创新是那么的可贵,如果有了创新还不敢坚持,甚至刚一出现就被扼杀掉了,如何能有创新,如何能发展?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真理的过程,创新必然会对旧有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因此会受到冷落、嘲讽,此时有一份坚持的信念就更加可贵,要耐得住寂寞,不为外界的迷惑而放弃追寻的过程,要坚守一份淡泊,坚持反复的研究。endprint

创新本身就是突破原有的内容,招来反对及质疑也是正常的,因此必须敢于坚持发现的思想、观点或方法。在学习中敢于怀疑,敢于提出假设,并能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要求有在挫折面前不灰心的精神,在学习上不仅有吃苦的精神,还要有坚持理想的信念。有学习的热情、有创新的信念也是支持创新的内在动力,有动力才能自觉地克服种种困难,而不断地向目标努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追求理想的干劲。

(三)适应转型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有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问题,首先是所学可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再有就是学生鲜有创造性,不能善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工作。

从事高等教育本身就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一是平淡的教育方式,反正是按教学大纲教完了事,不去积极思考培养具有什么知识结构的学生。二是拓展的教育方式,不仅按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而且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安排什么样的课程使学生更能适应转型的社会。三是积极热情的教育方式,不仅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积极思考适应社会经济转型需要的课程,而且还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时代需要的知识,而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各种各样,遇到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应对变化的现实,才能在工作中开拓性地工作。把创新学习融入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需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市场的占有率,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在新的时代必须研究的课题[2]73。

(四)促进教学管理改革

要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还要着手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为学生创建一个灵活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发挥,使创造个性得到发展[2]73,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要开展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的干劲,才能有创新学习的具体行动。

学校要通过相关的改革,凸显对创新学习的重视,在教学体系中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体制上发挥这样的功能,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应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宣传典型,强化理念,营造氛围,形成追求创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这样的追求。

促进高校对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知识的使用中有思考、有创新,并可能提出新的观点[3]37。争取在课程调整时,综合考虑课程的因素,既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有创新的基础。

三、促进创新学习的要素探究分析

(一)创新学习要有扎实的理论及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创新学习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创新学习的知识,还要有深入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敢于冲破各种常规思想的精神,敢于推论与猜测。没有基础的所谓创新往往是靠不住的胡思乱想, 而学好基础、打好基础才能孕育创新。有了创新意识的引领,基础才能具有内在的活力。

信息革命加剧了许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渗透也是新兴学科的产生基础以及重大创新的突破点,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广泛涉猎,更要加强学习,以消化更多的新知识。要以多元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鼓励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合理知识框架和结构[3]37。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刻苦努力,开拓视野,从多学科知识中寻找灵感,通过多学科交叉实现创新学习。

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 知识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 迸发出创造力, 实现智能的飞跃,从而产生创新能力[2]73。为了创新,必须打好多种知识结构的基础,然而众多的新知识是没有办法一一学习的,必须能够选取恰当部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起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15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医学家、建筑工程师等,他不仅热心于艺术创作,而且也研究自然科学[4]120。

达·芬奇模仿鸟类拍打翅膀飞行,设计了许多图纸和模型,制造了一架扑翼机,尽管这种飞机是不切实际的[4]412,但这是世界上较早的人造飞行器。

达·芬奇研究发现了液体压力现象,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4]120。

在建筑方面,达·芬奇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设计过桥梁,还得出柱子载重能力与直径立方成正比的经验公式[4]120。

(二)创新学习要有源于实践的研究

创新学习源于学习活动、科研实践, 要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敢于提出创新的想法,并且创新的想法要付诸实践,用实践检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萌发的成长沃土,是创新活动的丰富源泉,是创新成果的试金石。一个人的学习要与社会、生产及生活紧密联系, 要从工作实践中得到灵感,又要遵循人的认识与学习的规律,没有实践不可能有创新,都是要通过实践, 才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创新的想法[3]37。

实践活动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实践活动不断出现新情况,需要不断予以创新解决。创新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繁荣,还不断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创新服务于实践活动,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因此创新还在于创新结果要具有科学意义。

例如,用电来照明的设想在19世纪初就有了,英国科学家戴维首先用伏打电堆产生电弧,开创了电照明的历史,弧光灯由于照明度强,迅速用于城市街道的照明,但是家用照明还只是用煤气灯和煤油灯[5]179。endprint

科学家想到实用的照明灯应当是白炽灯,一个满意的碳丝灯泡是由英国化学学家斯旺在1878年试制出的,但灯的寿命很短[5]180。那一阶段爱迪生也对电灯进行了研究,爱迪生先后试用了多种耐热材料,1879年[4]213,他采用碳化棉丝实验,结果碳化棉灯丝发出的光明亮而稳定,碳化棉丝白炽灯诞生了,后来又改用碳化竹丝来延长灯的寿命[5]180。

到了1908年, 现代的钨丝白炽灯才由美国发明家柯立芝试制成功,发光体是用金属钨拉制的灯丝,这种材料最可贵的特点是其熔点很高,即使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固态。电灯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了一轮太阳,使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

(三)创新学习要有开放宽容的人文环境

创新学习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尊重人的个性,要形成对科学、对知识、对创新的崇敬之风,要依靠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力量,更好地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良好的环境既是吸引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条件,又是激发人们参与创新活动的原动力。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对创新思想就不能果断地接纳[2]74。

要鼓励创新探索,对创新失败要有宽容的态度,重大的创新往往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为探索真理,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创新发现都要经过不断摸索、长期积累,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创新发现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创新还要有勇气,要能够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权威,而看实践结果,这种实践也包含逻辑推理的过程。重大的创新成果,都是以发展、突破前人或同时代的权威性见解为基础的。只有具备开放、兼容、民主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才能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74。

例如,19世纪20年代,俄国喀山大学教授罗巴切夫斯基在证明欧几里得几何学第五公设的过程中,采用了数学中的反证法。他提出了一个和欧氏平行公理相矛盾的命题,用它来代替第五公设[4]323,然后与欧氏几何的前四个公设结合成一个公理系统,展开一系列的推理证明。他认为如果在推理中出现矛盾,就等于证明了第五公设。

但是,在他一系列的推理过程中,得到的连串命题,在逻辑上毫无矛盾,自成体系[6]231,并且是与欧氏几何不同的体系,后人称这个体系为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简称罗氏几何[4]324。1823年2月他提交论文发表他的思想,但他的想法没能被人们马上理解,论文石沉大海[6]231,直到1868年他的思想才得到承认[6]232,1893年喀山树立起罗巴切夫斯基纪念像,以纪念他的贡献[6]233。

(四)创新学习要勤于记录、观察和思考

提倡创新学习,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具体的实践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法获取事实材料,并对实际数据进行科学地抽象、概括和推理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建立在反复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的, 通过反复实验找出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对开展的实践活动不能走马观花,学会收集调查资料,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善于从这些资料中进行深度挖掘,寻找有价值的内容。

勤于学习思考也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实践中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勤于学习新知识,在研究工作中才能够游刃有余。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就谈不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是对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的过程,是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后的觉悟过程。个人思考的同时,还要与参与研究的人员展开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只学不思就不能消化吸收,光思不学就不能进步。

例如,遗传学的创始人,奥地利修道士孟德尔从1857年开始,在一所修道院里从事豌豆杂交遗传实验研究,对于豌豆观察研究了九年[4]294,其间他做了大量的研究观察记录,从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5]145。但是,他的这一发现并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直到20世纪,人们才能理解他的发现之意义[4]296。根据豌豆各种各样的生长变化,孟德尔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遗传的显性定律、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5]145。

四、结语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社会进步需要创新发现,正是不断创新的产品与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纵观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只有不断创新发现,并把创新发现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74,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创新发现能力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高等教育要以推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增强受教育者创新学习、探索发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炼石.塑料/橡胶共混物的相结构与增韧作用[J].塑料助剂,2005,(5):48-52.

[2]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3]方仲炳,许秀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

[4]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远德玉.自然科学发展概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6]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odays world, knowledge and culture is constantly updated, and the world around us rapidly changes. The great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ce the 16th century can not happen without the innovative discove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t is difficult for a nation lacking innovation to progress, develop and stand out among the world nations. University must follow learning rules,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elements of promo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learning, and train students to be good at innovative learning.

Key words:innovative learning; originating from the practic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学习人文环境
“亲和”:教育根本的回归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高中理科创新学习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阳山歌文化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