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红梅
摘 要: 学习态度一般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是适应新课程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农村初中生事实上存在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的现象。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初中生生物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生物学习 主动学习态度 成因分析 对策
一
学习态度一般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
对学习态度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教师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使教学更有效,又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综合判定其学习态度端正与否、主动与否。据多年观察和体验,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存在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的现象。笔者通过分析得出农村初中生生物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学习基础差。
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小学科学被生物代替,八年级加入物理,九年级融合化学才是完整的科学,而且内容比小学科学深入得多。刚开始的生物实验和探究较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随着实验要求和规范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不夠,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持久,开始穷于应付学习任务。
(二)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陈旧,影响学生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期待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似乎更关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而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意识较淡薄。更有部分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非中考学科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中考学科能学好就行。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三)师资不配套,教学方法陈旧,提不起学生兴趣。
长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不缺,但结构性缺编现象却很明显。一些学校中考科目老师配备齐全,但非中考学科专职教师却往往配备不足。生物学科专业性极强,对教师要求较高。可以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和学习态度积极与否。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素养跟不上,教学方法陈旧,盲目多练,以期熟能生巧,结果适得其反,增强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
鉴于以上对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现象的成因分析,归根到底是为了寻找教育对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擒贼先擒王,笔者认为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隔行如隔山,教师更要“术业有专攻”。所以建议相关部门把相关学科的专职教师配备到位,并经常组织教师的各种培训,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一个人认为学习有意义,喜欢学习,那他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其耐挫力也会较高。我们可以尝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学生现状,实行分层教育、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由流动。选择和流动的标准和依据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生物学科还特别要注意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选择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切实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方法。学习是为了学会终身学习。学习不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更好地生活。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不是培养高端的专业人才。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可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生物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主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笔者认为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佳学习方法就是合作性学习。就学习交往而言,小组合作既有集体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动参与,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许多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见解比全班范围内要积极得多,因为相对稳定的组间成员关系比较友好,合作气氛更让他们喜欢。学生间互补优势,各尽所能,从而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被诱发出来。
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讲的艺术,即要使讲课内容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听而思、思而疑、疑而问。同时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生动形象。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转变学习态度。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是适应新课程的需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学校应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