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超,王 雪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幼儿园,河北 邯郸 056001)
【学前教育】
如何解决幼儿的争执性行为
侯世超,王 雪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幼儿园,河北 邯郸 056001)
孩子之间的吵架、打架、抓伤等争执性行为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当孩子三岁时离开父母,进入自己人生的预备“小社会”——幼儿园,有的争执性行为逐渐升级,导致成为攻击性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严重阻碍了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
幼儿;争执;解决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争执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可能会引发幼儿的各种争执性行为。
1.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以隔代教养的模式居多。隔代教育中主要是以祖父母教养为主,容易形成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我曾教过一个叫昊昊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聪明可爱。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教养昊昊的任务就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昊昊非常任性,我曾不止一次看到昊昊对奶奶“拳打脚踢”,我出言制止时,昊昊奶奶便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们家昊昊还小。”在幼儿园昊昊也经常欺负小朋友,抢吃的、玩具那是常事,隔三差五动手打哭一个也是家常便饭,和他奶奶沟通时,奶奶居然说:“老师,肯定是别人先动手的,我们家昊昊才会还手,你肯定没调查清楚。”
2.冷漠无情型的家庭教育。文文的妈妈非常漂亮,是班里最会打扮的妈妈,可是对文文在班里的表现极少询问,每天早晨把文文往班里一放就走,下午也总是接上就走,都来不及和老师说上一句话。据其他家长反映,每次接完孩子在院里玩耍时,文文和小伙伴儿发生的小争执,文文妈妈经常不闻不问。有一次,文文不小心抓伤了一个小朋友,我留下文文妈妈沟通时,文文妈妈气得一巴掌打到了文文的背上,要不是老师拦着,一顿打文文是逃不过了。这样的家长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争执性时,他们也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们的打斗行为合法化,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争执性冲动的锻炼机会。这些家长往往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当他们对孩子的争执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如打屁股、打耳光、打手心等。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不但达不到控制争执性的目的,反之却变相地暗示孩子,增强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大众传媒因素
大众传媒正全方位的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塑造他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冬冬非常喜欢“奥特曼”,奥特曼的玩具、奥特曼的衣服、奥特曼的书,凡是关于奥特曼的他都喜欢。和小朋友玩角色游戏,他会要求小朋友们扮成怪兽,自己来当奥特曼,做出奥特曼的标志性动作,嘴里不停喊着“我要杀了你”,“小怪兽”们被打那就是常有的事了。
(三)幼儿园环境因素
现阶段的幼儿园现状是教师少,幼儿严重超编,幼儿园内的设备简易,玩具少,活动空间不足,这些对幼儿的争执性行为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芊芊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平日里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有一次社会活动《漂亮的芭比娃娃》,需要小朋友给芭比娃娃搭配漂亮的衣服、饰品。由于芭比娃娃不多,只能三个小朋友共用一个娃娃,活动开始不久,我就听到了芊芊那个小组的吵架声,我赶紧过去,看到芊芊气得脸通红,正在跟一个小朋友抢娃娃,谁也不肯让步。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给幼儿以心灵安慰
有争执性行为的幼儿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争执性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也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争执性倾向,这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使儿童对父母产生信任并从父母那儿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应耐心仔细地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量不要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你十分尊重他;等孩子讲完以后,父母对其讲的内容要作出反应。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彻底抑制其争执性行为。
(二)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幼儿美和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接触到了许多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因此,儿童在观看电视时,家长应恰当地解释和评价他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说奥特曼,以此减轻电视暴力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英雄主义情结。家庭成员在看电视时应经常互相交谈,成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将行动与后果联系起来,以改变儿童对电视的反应,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三)减少环境中易引发争执性行为的刺激
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另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争执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孩子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从未与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感到很新奇。由于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原因,使他们不得不对所有的一切都想独自拥有,加上缺乏一定的基本交往技能于是就出现了抢玩具、咬人、推人等现象。因此,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是必要的。平时可以利用故事、情境表扬、角色游戏等多种方式教育幼儿。
总之,幼儿的发展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密切配合,改善幼儿生活与受教育的整体环境,逐步转变幼儿的不良行为,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G612
A
1674-9324(2014)21-02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