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娟,王春美,臧渝梨
(1.山东大学 护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普外科,山东 济南 250033)
医院高年资护士远程护理从业意愿初探
马会娟1,王春美2,臧渝梨1
(1.山东大学 护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普外科,山东 济南 250033)
目的初步探讨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远程护理的意愿及其促进或阻碍因素,为远程护士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新疆、湖南、四川、浙江、辽宁、广东、山东等地17所医院的850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比较、归类。结果50.7%(308/607)的护士表示若有机会,愿意从事远程护理工作,其中(41.0%)249/607的护士描述了关于促进或阻碍其从事远程护理工作的因素。以护理角色转换理论为指导,可将相关因素归类为“护士个人因素”、“人际与组织因素”以及与角色期待有关的“远程护理效用”和“远程护理存在的问题”。结论远程护理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远程护理的意愿。
远程护理;从业意愿;高年资护士;质性研究;角色转换
[Nurs J Chin PLA,2014,31(4):31-33,36]
按照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的定义,那些通过远程医护技术提供护理服务、开展护理实践的工作即为远程护理[1]。随着计算机与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用于远距离提供或获取卫生服务,远程医疗和护理成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开展远程护理需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自高年资护士中发展并培养远程护士成为最切实可行的手段之一。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的医疗护理人力仍相对薄弱,本研究重在探讨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远程护理的意愿及相关促进或阻碍因素,为规划和发展远程护理人才战略和实施方法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新疆、湖南、四川、浙江、辽宁、广东、山东等地17所医院的8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4~59岁,平均(32.7±5.4)岁。纳入标准:在临床科室工作累计5年以上,且目前正在临床一线工作;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首先在17所医院中各确立一位负责人,要求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助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以提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根据经验,每所医院发放问卷50份,以邮寄或面对面的形式发放给17位负责人。问卷为自行设计,在介绍ICN远程护理概念后提出2个问题:(1)封闭式问题为“如果可能,您是否愿意从事远程护理工作?”,选项有“是”、“否”、“不确定”;(2)开放式问题为“有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您从事远程护理工作?”
1.3 资料分析 采用内容分析法[2-3]:首先,由首要分析员对所有文本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出具有进一步分析意义的语句,再根据语意明确程度进行分类,含义丰富的类别继续区分出亚类,对各类别及其亚类分别命名,计数所包含的具有分析意义的语句数目,并挑选出能充分反映各类别或亚类特征的代表性语句。然后,由助理分析员采用同法独立分析文本资料,并与首要分析员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分类者间一致性百分比(即编码者间一致性信度指数),对存在分歧的结果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重新进行归类、命名与计数。最后,由一资深质性研究员对分析结果进一步质疑,直至首要分析员提供满意回答后方形成最终文本分析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问卷639份,回收率为75.2%,其中607名护士回答了开放性问题,有效率为95.0%。
2.2 远程护理从业意愿封闭性问题结果 50.7%(308/607)的护士表示:如有机会,愿意从事远程护理工作;14.8%(90/607)的护士回答“否”;另有34.5%(209/607)的护士回答“不确定”。
2.3 远程护理从业意愿开放性问题结果 共249名(41.0%)护士回答了关于促进或阻碍其从事远程护理工作的问题,共形成具有分析意义且相对独立的语句490句。其中,语意明确的语句425句(86.7%),语意模糊的语句41句(8.4%),不宜归类的语句24句(4.9%)。核查后发现,归类一致性百分比为96.3%(472/490),超过了质性研究的最低一致性信度指数要求(70%)[4]。被调整归类的18个语意模糊语句,经讨论,有1句归为不宜归类语句,另外17句归入语意明确语句。最终,语意明确、语意模糊及不宜归类的语句分别占所有语句总数的89.4%(438句),5.5%(27句)及5.1%(25句)。
2.4 影响远程护理实施的相关语句分析 以护理角色转换理论框架[5]为指导,对所有语意明确的语句进一步分析,可将其归类为“护士个人因素”(n=105)、“人际与组织因素”(n=98)以及与角色期待有关的“远程护理效用”(n=88)和“远程护理存在的问题”(n=56)。各类别代表性语句及总频数见表1。
表1 影响远程护理实施的相关语句分析结果(N=438)
注:括号内为总频数
2.5 远程护理相关语句的归类分析 以护理角色转换理论框架为基础所形成的类别间关系见图1。
图1 护理角色转换理论框架下的远程护理相关语句的归类分析结果(N=438)
伴随专业化护理实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专科角色的分化与明晰,此规律同样适用于远程护理实践及远程护理专科护士的发展。西方护理学者依据角色理论提出了护理角色转换理论[5],该理论认为,专业护士能否实现有效的高级角色(包括专科护士及高级执业护士)的转化,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影响其角色发展的群体(即角色集),而能否成功转换则与该群体所传达的角色期待以及所传递信号(角色传递)的被接受程度(角色接受)密切相关。这种角色转换受到护士个体及其所在机构的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这些因素可能涉及组织或个体的行为、态度、价值观以及对远程医疗护理技术的把握程度。
以此理论框架为指导,本研究将被调查对象的远程护理从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类,相关影响因素与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概念模型基本一致。但在本研究结果中,还纳入了组织机构因素之外的社会大环境因素,包括国家或地方的政策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文化氛围等等(图1)。在本研究中,护士个体、人际间、所在机构、大环境及远程技术方面的促进或阻碍远程护理发展的因素与其他研究发现[6-7]相似,即个体特征(如计算机能力)、机构特征(如高层管理的支持、所在科室或机构的风气)、技术特征(如信息系统的质量)影响护士对医院信息系统(包含远程护理服务模块)的接受度或在临床使用计算机工作的意向。
因相关知识与经验上的相对不足,本研究中的被调查护士似乎并未意识到实施远程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更多阻碍,而那些阻碍因素已被发达国家的临床护士所发现和报道[8]。例如:不愿放弃所熟识的工作模式与做法、护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去人性化与被隔离化等。需指出,本研究未能对回答从业意愿问题的护士的背景资料与其从业意愿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这与此部分资料在本质上为文本、但又不具备典型质性研究资料的丰富性特征有关。
必须看到,远程护理在我国临床开展得相对较少,也比较局限。本研究中,高年资护士对远程护理的了解较少,从业意愿也很难谈得上强烈。这意味着立即启动远程护理专科护士培养的时机尚未成熟,还需进一步了解医疗机构开展远程护理的意向与效益评估。另一方面,必须提前革新相关护理课程。现有课程体系中缺少护理信息化相关内容,这必定导致所培养的护理人才无法适应或面对信息化社会与信息化护理实践的挑战。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远程护理的意愿以及促进或阻碍其从事远程护理工作的因素,大部分护士表示愿意从事远程护理工作,但所存在的诸多阻碍因素不容忽视。远程护理是现代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目前至少应注重加强护生及护士的信息化能力培养,为远程护理的发展奠定基础。
[1] Fitzpatrick J.Encyclopedia of nursing research[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98:558-560.
[2] Boyatzis R E.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information:Thematic analysis and code development[M].Thousand Oaks,California:SAGE,1998:29-53,156.
[3] Zang Y L,Chung Y F,Wong K S.Chinese female nurses’ perceptions of male genitalia-related care-Part 1[J].J Clin Nurs,2009,18(6):817-825.
[4] 常广明,刘月萍,焦同彤,等.临床护士的信息素质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研究,2009,23(6A):1434-1436.
[5] Blais K K,Hayes J S,Kozier B,et al.Professional nurisng practice:Concepts and perspectives[M].5th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6:13-30.
[6] Hsiao J L,Chang H C,Chen R F.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acceptance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A nursing perspective[J].J Nurs Res,2011,19(2):150-160.
[7] Shoham S,Gonen A.Intentions of hospital nurses to work with comput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Comput Inform Nurs,2008,26(2):106-116.
[8] Kunz M K.Helping nurses overcome possible barriers[J].Nurs Women’s Health,2010,14(4):290-300.
(本文编辑:仇瑶琴)
AnExploratoryStudyonSeniorNurses’WillingnesstoPracticeTelenursing
Ma Huijuan1,Wang Chunmei2,Zang Yuli1
(1.School of Nursing,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Shandong Province,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33,Shangdong Province,China)
author:E-mail:Zang yuli,yulizh@sdu.edu.cn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nior nurses’ willingness of telenursing and the factors which would promote or hinder their engagement,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training of telenurses.MethodsBy convenience sampling,totally 850 nurses in 17 hospitals were selected,and to compare and classify the content by using content analysis.Results50.7%(308/607) nurses said that if there is chance,they would like to engage in telenursing,and 41.0%(249/607) of them expounded the factors that would promote or hinder the engagement.In the guidance of role 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framework,the factors can be classified in “Individual factors”,“Interpersonal/Organizational factors”,“Effectiveness of telenursing” and “Problems of telenursing”.ConclusionAlthough telenursing is a trend in the future,there are still many factors affecting senior nurses’ willingness of telenursing.
telenursing;practice willingness;senior nurses;qualitative research;role transformation
2013-04-20
2013-09-28
马会娟,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护理信息学及灾害护理学
臧渝梨,E-mail:yulizh@sdu.edu.cn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4.009
R197.323
A
1008-9993(2014)04-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