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参考答案

2014-09-02 12:2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27期
关键词:顿号引号春意

第2期参考答案

《理解一般论述类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同步突击

1.D(文中说的是身体美学是对一个人的身体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2.D(“这已经成为美学界定论”说法错误。依据文本,这只是作者尝试性地提出的观点。)

《标点符号题专项训练》

1.C(A项应为“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B项引号内句子末尾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D项“……”与“等等”重复。)2.D(“二是”“三是”之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3.D(A项整句话不是疑问句,不要求回答,所以最后的问号应该改成句号。B项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C项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三大类之间应用逗号隔开,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应用顿号隔开。)4.C(A项第一个句子不是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因此应改为逗号。B项要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后引号后的逗号去掉,引号内加句号,以明确冒号的管辖范围。D项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5.D(A项“陈志先”中间不需要用连接号。若表示声音延长,应用破折号;若表示一字一顿,则应用顿号。B项“一二·九运动”是用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来命名的,月日之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间隔号。C项“啊”是句中语气词,“祖国壮丽的山河啊”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啊”后的叹号也应改为逗号。)6.(1): , ; , ; ,(2), , , …… ,(3)。( )

《现代文阅读之自然科学类文本》

针对训练

1.D(原文是“可能”,选项把“或然”说成了“必然”。)2.A(原文有个“约”字,而且是对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选项没有说“约”字而且说是对患者进行研究。)3.C(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春意挂上了树梢》

1.一方面与上文呼应,说明春意尚浅,花香未浓,嫩芽也无法在夜里看见。另一方面也暗示虽然春已至,但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生活在冬天,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进而引发作者的议论,揭示文章的主旨。2.汪林是一位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底层人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富人们的冷漠,揭示出上世纪30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3.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标题与主题相矛盾,收到了一种隐微的反讽效果。标题充满诗意,十分浪漫,然而内容却出乎意料,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而也正是这种“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作者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吁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朱光潜》

选文1:

1.(1)心灵渗透浅易深难。(2)诗人的感受细腻,并希望与常人分享感受。(3)常人视诗人为异类,把读诗当消遣,不可能真正理解诗人。2.(1)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2)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

(3)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刻画得越精微,越难与常人在粗浅的境界沟通。(4)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3.(1)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总无法如愿。(2)人们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他们认为诗人的行为古怪。(3)人们购买诗人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4.(1)人的微妙情绪和思致是难以相互渗透的。(2)诗人的创作是对常人忽视的生活的敏锐感知。(3)诗人的风格独特,人们不能简单套用对其他诗人的阅读经验来对待新诗人的作品。(4)一般人把读诗看作是消遣。(5)诗人主观上希望得到常人的理解,但实际上往往无法如愿。

选文2:

1.(1)结构:①点题;②承上启下。(2)内容:突出文章的主旨——要有艺术化的人生就要以艺术的标准生活。2.(1)比喻。第二自然段中将人生比作顽石,用雕成器与雕不成器比喻艺术的人生与不艺术的人生,形象生动。(2)引用。第七自然段引用朱熹的诗,证明人生的艺术化需要源头活水——创造,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3)对比。西施捧心与东施效颦对比,突出生活要真实,不能虚假造作。(4)用典。第八自然段用曾子、吴季札的典故,表明对于生活应是严肃的。3.(1)要有生命精神贯注始终。(2)要自然真实地生活,不能虚假。(3)要寻找有创造的生活。(4)要严肃认真地生活,不轻易放过细节。(5)要学会欣赏,有情趣地生活。4.(1)艺术的生活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要放慢生活的节奏。(2)生活中不要太急功近利,要懂得慢慢欣赏。

猜你喜欢
顿号引号春意
引号的用法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拾一抹春意,书一笺花事
春意客厅
引号和书名号
不能省略顿号
春意
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春意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要使用顿号
糊涂的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