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辉
新材料作文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常见类型有:①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②整合类材料作文;③哲理、诗词类材料作文;④实验调查类材料作文;⑤漫画类材料作文。
一、以果求因法(又叫因果探究法)
很多材料中的事件要素往往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考生如果能从原因切入,从材料所列举的现象来推测其结果,或由材料所列举的结果来分析其原因,是审题立意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他32岁以前一事无成,读了三个大学,没得到一个学位,换了十几个工作,老婆也离他而去。开始创业时只有1200美元,但他领导的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公司。他是拉里·埃里森,世界上最大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老板。
拉里·埃里森为什么能成功?从材料所列举的结果来分析其原因,可知:拉里·埃里森坚持梦想,屡败屡战,终于天道酬勤。据此可立意为:心若在,梦就在。
二、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语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搜索马航失联航班MH370的队伍中,有许多参与救援的民用飞机,其中就有《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私人飞机。富豪有飞机不稀奇,但为富且仁值得尊敬。
审读材料,考生要抓住关键句:“富豪有飞机不稀奇,为富且仁值得尊敬。”其中关键词“为富且仁”“尊敬”,是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据此可立意为:达则兼济天下。
三、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联系。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抓住矛盾双方的一面,或将矛盾双方结合起来立意即可。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州高三女生卢凯悦拿到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11所名校录取通知书。卢凯悦自认不是学霸,只是喜欢思考,爱看《纸牌屋》、读《经济学人》。她的同学认为她的成功在于情商高。
材料中卢凯悦认为成功源自思考,她的同学则认为成功在于情商。辩证地来看材料,考生可抓住一方面立意:天才来自勤奋、成功与情商有关;也可结合两方面立意:学会思考,培养情商。
四、互补叠加法
对于多则材料作文题,其材料一般性质是同一的,且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分析理解,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若只偏重于某则材料的含义,分析问题便过于片面。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材料2: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1表明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而材料2则表明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结合两则材料内涵可立意为:“边走边问”,才能少走弯路,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联系实际法
一些作文题将某些思想、观点、认识通过数据、寓言、漫画等内容反映出来。这就需要考生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道文题主要考查考生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审此类题目时,要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据此可立意为:提升心灵的境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提升人生的高度。
六、概括中心法
对于一些中心和实质并不明显的材料,考生可先将材料进行分层,然后将各层意思整合起来,概括中心,即,人物+事件+结果。最后,提炼道理,且最好将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高县星山村,一座简易石桥是孩子们上学必经之路。六旬的罗光林每天坚持护送孩子们过河。27年来,“送完老子又送小子”,护送孩子超300个,无一次落水。去年他不慎摔伤腰背,四级残疾,但仍咬牙坚持。
这则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罗光林是护“花”使者,用行动传递爱心;二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不易。两者结合起来概括中心,提炼道理,可立意为:爱心是坚持的动力;爱心需要坚持;大爱无私。
七、求同求异法
若文题提供多则意义接近的材料,从相同点出发可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的不同点,则往往能挖掘出深度,得到更有分量的结论。若所给的多则材料选取事物不同,或形异而实质相同,我们可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马路墙角的一隅,传出了二胡声。一个搪瓷缸,里面盛满了纸币和硬币。二胡的主人是一位盲人,头发并不凌乱,衣服虽旧,倒也干净整齐。他没有拉《二泉映月》等悲情的曲子,而是拉着《远方的客人留下来》《纤夫的爱》等欢快的曲子。“一个瞎子,竟能拉得这么好!”不知谁小声冒出一句。“眼瞎了,心不能瞎呀!”他淡然地回答。
材料2:火车站的一角,几位四肢健全者,蓬头垢面,匍匐在地,作揖叩首。有个青年妇女带着孩子,面前的地上用粉笔写了一行字:“孩子饿了,给10元吃饭吧。”还有一位身上挂着一张白纸,上写“父亲病危,无手术费,请好心人帮忙”的字样。
考生审题时要注意将两则材料进行对比,材料1的主角是位盲人,用音乐传递乐观的生活态度。材料2则是一群健全者,不自食其力,沿街乞讨。两则材料同是表达乞讨,折射的人格却完全不同。据此可立意为:人要自立、自强;人穷不能志短。
上面的几种方法是可以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的角度构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