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哮喘类药物市场分析和研发进展

2014-09-02 23:23郑燕敏
上海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研发支气管哮喘市场

郑燕敏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临床用抗哮喘药物的市场数据分析,认为其市场规模持续较高增长,吸入用药为抗哮喘药物的主流剂型,跨国公司的原研产品用药金额在该品类中遥遥领先。研发进展剖析出后续产品将更多地向局部用药和多环节抑制哮喘发作方向发展。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和罗氏在上述亚类中都有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厂家需加快上述产品的技术更新。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市场 研发

中图分类号:R9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5-0076-04

Market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asthmatic drugs

ZHENG Yanmin

(Shanghai Sine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0436, China)

ABSTRACT Bronchial asthma is a kind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its incidenc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The clinical use, situation and market data of asthma drugs were analyzed. It is showed that the market size had been steadily enlarging at higher speed and inhaled medication was the main dosage form for asthma drugs. The sales of branded products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were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is category. Their subsequent products will be more and more trended to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and to be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suppressing an asthma attack. There are some produc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in GSK, AstraZeneca and Roche companies. Domestic manufacturers should speed up the technical upda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sthma drugs.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 marke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支气管哮喘是一类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国内发病率不断增高,治疗该病的主要是抗炎类和支气管扩张类药物。国内抗哮喘药物市场规模2012年已达132.79亿元,激素类、黄嘌呤类、β2-受体激动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用药这3个类别占据中高端用药市场的前三位,从用药途径上来看,吸入为主要方式,原研产品依然占据较大优势。各类研发资料显示,抗哮喘药物的新型品种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激素、单克隆抗体、黏附分子拮抗剂方面有所发展,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巨头在上述亚类中都有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厂家需充分运用原有局部用药剂型优势,加速跟上该类药物技术更新的步伐。

抗哮喘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由于哮喘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哮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防止不可逆气流阻塞,避免死亡[1]。

目前,抗哮喘药物可分为两类:一为抗炎症类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白三烯药物、炎症介质阻释剂和拮抗剂等;二为控制气道狭窄为主的β2-受体激动剂量药物、嘌呤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等支气管扩张药及基因治疗药物等[2](表1)。

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

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注射等。吸入为首选途径,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激素包括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

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舒张气道平滑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轻症哮喘患者可单独使用该类药物,本品使用方便,较为安全,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

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药物血清内浓度过高,易引起药物中毒[3]。

抗哮喘药物市场竞争状况

抗哮喘药物各大类概况

各大类抗哮喘药物的概况见表2。

表2数据显示,激素类、黄嘌呤类、β2-受体激动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用药分别占据前3位,从复合增长率来看,抗胆碱能药单用及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增长最快,达50%以上,其次是白三烯类药物增长达37.02%,是我国2008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明确的唯一可长期控制哮喘的口服制剂,第三是糖皮质激素,主要以吸入为主,是经典的长期缓解哮喘药物。

抗哮喘药物用药途径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在抗哮喘药物中吸入途径始终占50%以上。其次是注射和口服途径,但近两年份额有微量减少,从2012年的合计份额43.44%降至2013年的42.89%,具体份额见表3。

抗哮喘药物剂型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吸入性溶液和注射剂是抗哮喘药物中剂型份额最高的类别。吸入性溶液由于其使用时基本无需患者具有任何技术水平,可针对各年龄段患者,因此其份额自2009年以来基本处于上升态势;注射剂适合在危重状态时使用,基本稳定在29%左右。第三是吸入性粉剂,份额保持在22%以上,其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作用直接,起效迅速;同样是吸入途径的加压气雾剂却逐年下降,口服片剂相对稳定,具体份额见表4。

抗哮喘药物各生产厂家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抗哮喘药物中前10位生产厂家前4家是跨国公司,余下6家是国内企业。但从金额角度分析,前4家跨国公司占据前10位的79%,表明在抗哮喘药物市场上跨国公司品牌还是相当受临床认可的。再仔细分析上述厂家所拥有的产品,跨国公司均是原研的吸入性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白三烯类产品,国内厂家基本是多索茶碱注射液,仿制的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激素,国内企业在该领域仍需增强营销能力和加大研发力度(表5)。

抗哮喘药物各品牌概况

全国中高端医院市场上前10位品牌均是前10位生产厂家的产品,分别是吸入性激素如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和抗白三烯类产品如孟鲁司特以及黄嘌呤类品种如多索沙碱(表6)。

抗哮喘药物近期研发进展

目前,国外处于各个研发阶段的抗哮喘药物有250余种。国内各类申报批文(含原料)有千余个,可见无论国内、国外均关注该类产品。国内、国外产品在给药途径上均有所转变,即从全身用药到局部吸入给药,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使哮喘的长期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在研产品和跨国公司在国内申报批文以复方吸入制剂为主,国内厂家仍以单方为主,个别厂家如正大天晴申报复方吸入制剂。其次,从治疗机制上,抗哮喘药物从单纯扩张支气管为目的,向抗过敏、抗炎症等多环节发展。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各异,与其治疗有关的靶点主要有β2-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白三烯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系等。国外已有相应的品种上市,国内基本处于申报阶段,如大量厂家申报茶碱类(多索茶碱)、白三烯受体类(孟鲁司特和齐留通)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罗氟司特)等。

3.1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激素

2010年2月美国FDA建议,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作为单药治疗成人或儿童哮喘,推荐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减少较大剂量吸入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因此,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一些1次/d给药和联合用药等新产品的上市将会促进哮喘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3.2 单克隆抗体

白介素-5受体单抗药物是目前另一个治疗哮喘的研发热点。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相关的白细胞,抗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与白介素-5结合,阻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主要开发用于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哮喘和鼻息肉。白介素-5是由CD4+ T细胞TH2亚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哮喘时明显增多,能促进骨髓中的嗜酸粒细胞分化、成熟、增殖并进入血循环,并引起外周血和气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参与过敏性哮喘过程并使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单抗药物能缓解病情的加重程度。白介素-13是哮喘的一个关键促成因素,可升高由血液检验可检测到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水平。抗白介素-13单克隆抗体能提高患者肺功能和降低严重哮喘的趋势。

3.3 黏附分子拮抗剂

嗜酸性粒细胞必须依靠黏附分子才能进入气道与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抑制黏附分子即能阻断炎症反应。细胞与黏附分子结合必须由缓慢抗原-4介导,该抗原可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黏附受体。缓慢抗原-4单克隆抗体及缓慢抗原-4受体阻断剂可抑制黏附反应,阻断炎症反应。

结语

目前,抗哮喘药物制剂这一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空白,值得制药企业加以关注,如针对一些特殊的哮喘亚群以及哮喘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等,因此,在外企基本垄断该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厂家需要加强技术攻关和各类合作,发扬民族医药企业原有特殊剂型的优势,争取在该市场上能逐步树立起更多的国内品牌。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5): 440-443.

林江涛, 祝墡珠, 王家骥, 等.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8): 615-622.

陆远炎.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0): 498-500.

(收稿日期:2014-02-26)

抗哮喘药物剂型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吸入性溶液和注射剂是抗哮喘药物中剂型份额最高的类别。吸入性溶液由于其使用时基本无需患者具有任何技术水平,可针对各年龄段患者,因此其份额自2009年以来基本处于上升态势;注射剂适合在危重状态时使用,基本稳定在29%左右。第三是吸入性粉剂,份额保持在22%以上,其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作用直接,起效迅速;同样是吸入途径的加压气雾剂却逐年下降,口服片剂相对稳定,具体份额见表4。

抗哮喘药物各生产厂家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抗哮喘药物中前10位生产厂家前4家是跨国公司,余下6家是国内企业。但从金额角度分析,前4家跨国公司占据前10位的79%,表明在抗哮喘药物市场上跨国公司品牌还是相当受临床认可的。再仔细分析上述厂家所拥有的产品,跨国公司均是原研的吸入性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白三烯类产品,国内厂家基本是多索茶碱注射液,仿制的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激素,国内企业在该领域仍需增强营销能力和加大研发力度(表5)。

抗哮喘药物各品牌概况

全国中高端医院市场上前10位品牌均是前10位生产厂家的产品,分别是吸入性激素如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和抗白三烯类产品如孟鲁司特以及黄嘌呤类品种如多索沙碱(表6)。

抗哮喘药物近期研发进展

目前,国外处于各个研发阶段的抗哮喘药物有250余种。国内各类申报批文(含原料)有千余个,可见无论国内、国外均关注该类产品。国内、国外产品在给药途径上均有所转变,即从全身用药到局部吸入给药,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使哮喘的长期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在研产品和跨国公司在国内申报批文以复方吸入制剂为主,国内厂家仍以单方为主,个别厂家如正大天晴申报复方吸入制剂。其次,从治疗机制上,抗哮喘药物从单纯扩张支气管为目的,向抗过敏、抗炎症等多环节发展。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各异,与其治疗有关的靶点主要有β2-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白三烯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系等。国外已有相应的品种上市,国内基本处于申报阶段,如大量厂家申报茶碱类(多索茶碱)、白三烯受体类(孟鲁司特和齐留通)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罗氟司特)等。

3.1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激素

2010年2月美国FDA建议,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作为单药治疗成人或儿童哮喘,推荐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减少较大剂量吸入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因此,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一些1次/d给药和联合用药等新产品的上市将会促进哮喘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3.2 单克隆抗体

白介素-5受体单抗药物是目前另一个治疗哮喘的研发热点。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相关的白细胞,抗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与白介素-5结合,阻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主要开发用于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哮喘和鼻息肉。白介素-5是由CD4+ T细胞TH2亚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哮喘时明显增多,能促进骨髓中的嗜酸粒细胞分化、成熟、增殖并进入血循环,并引起外周血和气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参与过敏性哮喘过程并使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单抗药物能缓解病情的加重程度。白介素-13是哮喘的一个关键促成因素,可升高由血液检验可检测到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水平。抗白介素-13单克隆抗体能提高患者肺功能和降低严重哮喘的趋势。

3.3 黏附分子拮抗剂

嗜酸性粒细胞必须依靠黏附分子才能进入气道与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抑制黏附分子即能阻断炎症反应。细胞与黏附分子结合必须由缓慢抗原-4介导,该抗原可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黏附受体。缓慢抗原-4单克隆抗体及缓慢抗原-4受体阻断剂可抑制黏附反应,阻断炎症反应。

结语

目前,抗哮喘药物制剂这一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空白,值得制药企业加以关注,如针对一些特殊的哮喘亚群以及哮喘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等,因此,在外企基本垄断该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厂家需要加强技术攻关和各类合作,发扬民族医药企业原有特殊剂型的优势,争取在该市场上能逐步树立起更多的国内品牌。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5): 440-443.

林江涛, 祝墡珠, 王家骥, 等.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8): 615-622.

陆远炎.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0): 498-500.

(收稿日期:2014-02-26)

抗哮喘药物剂型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吸入性溶液和注射剂是抗哮喘药物中剂型份额最高的类别。吸入性溶液由于其使用时基本无需患者具有任何技术水平,可针对各年龄段患者,因此其份额自2009年以来基本处于上升态势;注射剂适合在危重状态时使用,基本稳定在29%左右。第三是吸入性粉剂,份额保持在22%以上,其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作用直接,起效迅速;同样是吸入途径的加压气雾剂却逐年下降,口服片剂相对稳定,具体份额见表4。

抗哮喘药物各生产厂家概况

中高端医院用药资料显示,抗哮喘药物中前10位生产厂家前4家是跨国公司,余下6家是国内企业。但从金额角度分析,前4家跨国公司占据前10位的79%,表明在抗哮喘药物市场上跨国公司品牌还是相当受临床认可的。再仔细分析上述厂家所拥有的产品,跨国公司均是原研的吸入性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白三烯类产品,国内厂家基本是多索茶碱注射液,仿制的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激素,国内企业在该领域仍需增强营销能力和加大研发力度(表5)。

抗哮喘药物各品牌概况

全国中高端医院市场上前10位品牌均是前10位生产厂家的产品,分别是吸入性激素如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和抗白三烯类产品如孟鲁司特以及黄嘌呤类品种如多索沙碱(表6)。

抗哮喘药物近期研发进展

目前,国外处于各个研发阶段的抗哮喘药物有250余种。国内各类申报批文(含原料)有千余个,可见无论国内、国外均关注该类产品。国内、国外产品在给药途径上均有所转变,即从全身用药到局部吸入给药,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使哮喘的长期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在研产品和跨国公司在国内申报批文以复方吸入制剂为主,国内厂家仍以单方为主,个别厂家如正大天晴申报复方吸入制剂。其次,从治疗机制上,抗哮喘药物从单纯扩张支气管为目的,向抗过敏、抗炎症等多环节发展。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各异,与其治疗有关的靶点主要有β2-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白三烯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系等。国外已有相应的品种上市,国内基本处于申报阶段,如大量厂家申报茶碱类(多索茶碱)、白三烯受体类(孟鲁司特和齐留通)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罗氟司特)等。

3.1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激素

2010年2月美国FDA建议,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作为单药治疗成人或儿童哮喘,推荐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减少较大剂量吸入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因此,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一些1次/d给药和联合用药等新产品的上市将会促进哮喘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3.2 单克隆抗体

白介素-5受体单抗药物是目前另一个治疗哮喘的研发热点。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相关的白细胞,抗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与白介素-5结合,阻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主要开发用于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哮喘和鼻息肉。白介素-5是由CD4+ T细胞TH2亚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哮喘时明显增多,能促进骨髓中的嗜酸粒细胞分化、成熟、增殖并进入血循环,并引起外周血和气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参与过敏性哮喘过程并使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单抗药物能缓解病情的加重程度。白介素-13是哮喘的一个关键促成因素,可升高由血液检验可检测到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水平。抗白介素-13单克隆抗体能提高患者肺功能和降低严重哮喘的趋势。

3.3 黏附分子拮抗剂

嗜酸性粒细胞必须依靠黏附分子才能进入气道与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抑制黏附分子即能阻断炎症反应。细胞与黏附分子结合必须由缓慢抗原-4介导,该抗原可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黏附受体。缓慢抗原-4单克隆抗体及缓慢抗原-4受体阻断剂可抑制黏附反应,阻断炎症反应。

结语

目前,抗哮喘药物制剂这一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空白,值得制药企业加以关注,如针对一些特殊的哮喘亚群以及哮喘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等,因此,在外企基本垄断该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厂家需要加强技术攻关和各类合作,发扬民族医药企业原有特殊剂型的优势,争取在该市场上能逐步树立起更多的国内品牌。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5): 440-443.

林江涛, 祝墡珠, 王家骥, 等.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8): 615-622.

陆远炎.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0): 498-500.

(收稿日期:2014-02-26)

猜你喜欢
研发支气管哮喘市场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试验仪探讨与实践
浅谈供电企业工签证审计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幼儿园童趣打击乐活动的研发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