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2014-09-02 23:14汪磊
上海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

汪磊

摘 要 目的:探讨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我院收治的老年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9例,A组和B组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原位新膀胱术的尿流改道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疗效。结果:A组患者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降低,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则较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比例和总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较原位新膀胱术可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尿流改道术 膀胱全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99; R73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5-0055-04

Influence of two kinds of urinary diversion operation on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WANG Lei

(Uropoiesis Surgical Department,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Yichun 33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wo kinds of urinary diversion operation on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Methods: Seventy-eight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 with 39 patients each according to digital random method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ureterocutaneostomy (in group A) or neobladder (in group B) urinary diversion operation.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and times fo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cidence of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and total complication was low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and times for operation, wound healing and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were less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B, the ratio of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Ureterocutaneostomy urinary diversion opera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hort term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times for the operation, wound healing and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compared with neobladder urinary diversion opera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 ureterocutaneostomy; urinary diversion operation; radical cystectom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膀胱癌的发病以老年男性居多,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膀胱癌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目前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全膀胱切除术[3]。全膀胱切除术的应用需要配合正确的尿流改道方式进行治疗,才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生活质量[4]。本研究探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原位新膀胱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和治疗有效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78例2008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9例。其中鳞癌14例,腺癌26例,移行细胞癌35例,其他类型3例,均为原发性膀胱癌。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膀胱切除术,且在术前经CT和B超检查泌尿系统,均未发现严重的肺心病及凝血功能障碍史,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且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为T1期的患者6例,T2期的患者9例,T3期的患者14例,T4期的患者10例,平均收缩压(74.85±9.74) mmHg,平均舒张压(103.74±10.74)mmHg。其中男21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7.28±16.34)岁,女18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1.32±15.82)岁。B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为T1期的患者7例,T2期的患者11例,T3期的患者13例,T4期的患者8例,平均收缩压(72.62±9.91)mmHg,平均舒张压(105.27±11.84)mmHg,其中男17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05±13.74)岁,女22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3.63±1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于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全膀胱切除根治术,使膀胱暴露并在近膀胱处切断脐正中韧带和双侧输尿管。对尿液进行引流,分离膀胱侧后壁和后壁并向下游离至精囊和直肠前壁之后摘除膀胱。切除完成后进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淋巴结清扫完成后进行尿流改道术,A组患者在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具体操作为:游离双侧输尿管并将输尿管移位至前腹壁并于双侧腹直肌外侧造口引出输尿管,保持输尿管前端无张力扭曲。输尿管远端呈外翻以便与腹壁吻合,留置输尿管支架引流。B组患者在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原位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具体操作为:取距离回盲部12 cm处40~50 cm长的回肠段,沿着系膜缘纵行剖开并折叠成U型,缝合后作为新的膀胱替代切除的膀胱。重建后的新膀胱近端与双输尿管吻合,远端与尿道残端及前列包吻合,留置输尿管支架和导管引流。

评价方法

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和统计,并进行8~11个月的随访。疗效评定[5]:显著为膀胱肿瘤无复发且手术创面愈合良好;好转为膀胱肿瘤有或无复发且手术创面愈合较快;无效为膀胱肿瘤复发且手术创面长期无法愈合甚至恶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和其他(肺感染、漏尿、肝肾功能障碍,失血量过大,贫血等)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患者,其中A组其他并发症为1例患者患有肝肾功能障碍,B组其他并发症为1例漏尿,1例贫血,1例失血量过大和2例肝肾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两组疗效比较

A组和B 组疗效为好转的患者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疗效为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B组显著提高,治疗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果见表3。

讨论

膀胱癌是目前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膀胱切除术是局限期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均需行尿道改流术[6]。全麻下膀胱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其创面较大,患者术后亦容易发生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原位尿流改道术具有保持患者术后原位排尿功能及良好的排尿控制能力等特点,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均优于其他术式,因此,近年来广泛被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所采用,但其手术难度较大且使用范围较广[7]。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具有时间短、难度和出血量较少、恢复迅速等特点,但患者无法自己控制排尿且会发生输尿管狭窄性坏死等并发症,一般只用于情况较差、预期生命较短和生活期望值较低的患者[8]。原位尿流改道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影响的研究可为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尿流改道术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肝肾功能障碍、失血量过大、贫血等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总并发症的发生均减少,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更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应用于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可在保证彻底清除肿瘤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获得更佳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的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迅速恢复。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的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疗效显著的患者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实验中围手术期和肺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例数均较高,因此,两种尿流改道术均应做相应地改进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例数。

综上所述,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在老年膀胱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原位尿流改道术,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

参考文献

欧阳晨思. 膀胱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医药, 2012, 47(9): 825-829.

Herr HW. Narrow-band imaging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 Curr Urol Rep, 2014,15(4): 395.

鸦杏鹏, 刘云松, 张龙泳, 等.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32例报告[J]. 江西医药, 2010, 45(10): 991-992.

吕志勇, 吴小候, 陈福宝, 等.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 41(2): 140-141.

尹淑玲, 刘岩, 施慧, 等. 全身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6): 3416-3418.

朱斌, 项明峰, 潘正跃, 等.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J]. 江西医药, 2009, 44(1): 28-30.

张巍巍, 汪朔, 余谦. 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 488-490.

杨林, 吴小候, 陈在贤, 等.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 41(2): 129-130.

(收稿日期:2014-05-2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78例2008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9例。其中鳞癌14例,腺癌26例,移行细胞癌35例,其他类型3例,均为原发性膀胱癌。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膀胱切除术,且在术前经CT和B超检查泌尿系统,均未发现严重的肺心病及凝血功能障碍史,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且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为T1期的患者6例,T2期的患者9例,T3期的患者14例,T4期的患者10例,平均收缩压(74.85±9.74) mmHg,平均舒张压(103.74±10.74)mmHg。其中男21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7.28±16.34)岁,女18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1.32±15.82)岁。B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为T1期的患者7例,T2期的患者11例,T3期的患者13例,T4期的患者8例,平均收缩压(72.62±9.91)mmHg,平均舒张压(105.27±11.84)mmHg,其中男17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05±13.74)岁,女22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3.63±1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于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全膀胱切除根治术,使膀胱暴露并在近膀胱处切断脐正中韧带和双侧输尿管。对尿液进行引流,分离膀胱侧后壁和后壁并向下游离至精囊和直肠前壁之后摘除膀胱。切除完成后进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淋巴结清扫完成后进行尿流改道术,A组患者在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具体操作为:游离双侧输尿管并将输尿管移位至前腹壁并于双侧腹直肌外侧造口引出输尿管,保持输尿管前端无张力扭曲。输尿管远端呈外翻以便与腹壁吻合,留置输尿管支架引流。B组患者在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原位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具体操作为:取距离回盲部12 cm处40~50 cm长的回肠段,沿着系膜缘纵行剖开并折叠成U型,缝合后作为新的膀胱替代切除的膀胱。重建后的新膀胱近端与双输尿管吻合,远端与尿道残端及前列包吻合,留置输尿管支架和导管引流。

评价方法

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和统计,并进行8~11个月的随访。疗效评定[5]:显著为膀胱肿瘤无复发且手术创面愈合良好;好转为膀胱肿瘤有或无复发且手术创面愈合较快;无效为膀胱肿瘤复发且手术创面长期无法愈合甚至恶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和其他(肺感染、漏尿、肝肾功能障碍,失血量过大,贫血等)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患者,其中A组其他并发症为1例患者患有肝肾功能障碍,B组其他并发症为1例漏尿,1例贫血,1例失血量过大和2例肝肾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两组疗效比较

A组和B 组疗效为好转的患者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疗效为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B组显著提高,治疗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果见表3。

讨论

膀胱癌是目前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膀胱切除术是局限期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均需行尿道改流术[6]。全麻下膀胱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其创面较大,患者术后亦容易发生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原位尿流改道术具有保持患者术后原位排尿功能及良好的排尿控制能力等特点,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均优于其他术式,因此,近年来广泛被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所采用,但其手术难度较大且使用范围较广[7]。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具有时间短、难度和出血量较少、恢复迅速等特点,但患者无法自己控制排尿且会发生输尿管狭窄性坏死等并发症,一般只用于情况较差、预期生命较短和生活期望值较低的患者[8]。原位尿流改道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影响的研究可为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尿流改道术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肝肾功能障碍、失血量过大、贫血等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总并发症的发生均减少,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更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应用于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可在保证彻底清除肿瘤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获得更佳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的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迅速恢复。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的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疗效显著的患者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实验中围手术期和肺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例数均较高,因此,两种尿流改道术均应做相应地改进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例数。

综上所述,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在老年膀胱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原位尿流改道术,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

参考文献

欧阳晨思. 膀胱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医药, 2012, 47(9): 825-829.

Herr HW. Narrow-band imaging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 Curr Urol Rep, 2014,15(4): 395.

鸦杏鹏, 刘云松, 张龙泳, 等.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32例报告[J]. 江西医药, 2010, 45(10): 991-992.

吕志勇, 吴小候, 陈福宝, 等.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 41(2): 140-141.

尹淑玲, 刘岩, 施慧, 等. 全身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6): 3416-3418.

朱斌, 项明峰, 潘正跃, 等.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J]. 江西医药, 2009, 44(1): 28-30.

张巍巍, 汪朔, 余谦. 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 488-490.

杨林, 吴小候, 陈在贤, 等.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 41(2): 129-130.

(收稿日期:2014-05-2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78例2008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9例。其中鳞癌14例,腺癌26例,移行细胞癌35例,其他类型3例,均为原发性膀胱癌。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膀胱切除术,且在术前经CT和B超检查泌尿系统,均未发现严重的肺心病及凝血功能障碍史,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且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为T1期的患者6例,T2期的患者9例,T3期的患者14例,T4期的患者10例,平均收缩压(74.85±9.74) mmHg,平均舒张压(103.74±10.74)mmHg。其中男21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7.28±16.34)岁,女18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1.32±15.82)岁。B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为T1期的患者7例,T2期的患者11例,T3期的患者13例,T4期的患者8例,平均收缩压(72.62±9.91)mmHg,平均舒张压(105.27±11.84)mmHg,其中男17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05±13.74)岁,女22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3.63±1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于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全膀胱切除根治术,使膀胱暴露并在近膀胱处切断脐正中韧带和双侧输尿管。对尿液进行引流,分离膀胱侧后壁和后壁并向下游离至精囊和直肠前壁之后摘除膀胱。切除完成后进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淋巴结清扫完成后进行尿流改道术,A组患者在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具体操作为:游离双侧输尿管并将输尿管移位至前腹壁并于双侧腹直肌外侧造口引出输尿管,保持输尿管前端无张力扭曲。输尿管远端呈外翻以便与腹壁吻合,留置输尿管支架引流。B组患者在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原位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具体操作为:取距离回盲部12 cm处40~50 cm长的回肠段,沿着系膜缘纵行剖开并折叠成U型,缝合后作为新的膀胱替代切除的膀胱。重建后的新膀胱近端与双输尿管吻合,远端与尿道残端及前列包吻合,留置输尿管支架和导管引流。

评价方法

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和统计,并进行8~11个月的随访。疗效评定[5]:显著为膀胱肿瘤无复发且手术创面愈合良好;好转为膀胱肿瘤有或无复发且手术创面愈合较快;无效为膀胱肿瘤复发且手术创面长期无法愈合甚至恶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和其他(肺感染、漏尿、肝肾功能障碍,失血量过大,贫血等)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患者,其中A组其他并发症为1例患者患有肝肾功能障碍,B组其他并发症为1例漏尿,1例贫血,1例失血量过大和2例肝肾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两组疗效比较

A组和B 组疗效为好转的患者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疗效为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B组显著提高,治疗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果见表3。

讨论

膀胱癌是目前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膀胱切除术是局限期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均需行尿道改流术[6]。全麻下膀胱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其创面较大,患者术后亦容易发生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原位尿流改道术具有保持患者术后原位排尿功能及良好的排尿控制能力等特点,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均优于其他术式,因此,近年来广泛被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所采用,但其手术难度较大且使用范围较广[7]。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具有时间短、难度和出血量较少、恢复迅速等特点,但患者无法自己控制排尿且会发生输尿管狭窄性坏死等并发症,一般只用于情况较差、预期生命较短和生活期望值较低的患者[8]。原位尿流改道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影响的研究可为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尿流改道术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肝肾功能障碍、失血量过大、贫血等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总并发症的发生均减少,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更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应用于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可在保证彻底清除肿瘤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获得更佳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的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迅速恢复。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的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疗效显著的患者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尿管皮肤造口手术进行尿流改道较采用原位尿流改道术进行尿流改道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实验中围手术期和肺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例数均较高,因此,两种尿流改道术均应做相应地改进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例数。

综上所述,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在老年膀胱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原位尿流改道术,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

参考文献

欧阳晨思. 膀胱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医药, 2012, 47(9): 825-829.

Herr HW. Narrow-band imaging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 Curr Urol Rep, 2014,15(4): 395.

鸦杏鹏, 刘云松, 张龙泳, 等.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32例报告[J]. 江西医药, 2010, 45(10): 991-992.

吕志勇, 吴小候, 陈福宝, 等.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 41(2): 140-141.

尹淑玲, 刘岩, 施慧, 等. 全身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6): 3416-3418.

朱斌, 项明峰, 潘正跃, 等.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J]. 江西医药, 2009, 44(1): 28-30.

张巍巍, 汪朔, 余谦. 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 488-490.

杨林, 吴小候, 陈在贤, 等.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 41(2): 129-130.

(收稿日期:2014-05-23)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干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并发症总结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三次剖宫产116例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评价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临床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