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

2014-09-02 18:02王冬梅
甘肃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南关特长校本

王冬梅

每周三的下午,当你走入金塔县一所学校,就如同进入了一处艺术殿堂。校园里歌声阵阵,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应有尽有,精彩纷呈。这就是在2012年3月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校”的南关小学。南关小学在不断提升教育内涵的同时,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在办学的道路上寻找着自身的突破与创新,开启了艺术教育的革新之路,艺术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用事实说话,用行动改变偏见,艺术教育革新在艰难中前行

“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总会遇到压力和阻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大胆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把办学的重心倾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南关小学校长王学才这样告诉记者。这种“吃螃蟹”之举,一开始遭到了众多质疑,尤其是家长们更是对此忧心忡忡,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

“首先是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艺术教育改革之需。尽管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错,但艺术类教师非常奇缺,尤其是班主任指导学生吹奏乐器的能力参差不齐。”课改之初,阵痛频频,回忆起来,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汤生福仍然记得当时的步履维艰。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南关小学只好一方面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师生开展艺术类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着手培训教师,提升队伍的整体艺术素养。学校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导师带徒、相互学艺、艺术特长过关比武”等活动,点燃了教师们掌握艺术特长的热情。有的教师专门拜学生为师,有的教师通过录像资料不厌其烦地学习乐器吹奏、绘画、制作等技巧,摸索剪纸、粘贴、棋艺等技能。通过传、帮、带、学、促等多种学习形式,南关小学教师队伍的艺术素质整体有所提升,一支战斗在教改前沿的师资队伍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我校为深化艺术教育内涵,增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效性,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还建立起来了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王学才告诉记者。

南关小学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先后还开发了适合学生实际的《竖笛》《口琴》《少儿舞蹈》《体育游戏》《剪贴》《小学生素描方法》《象棋入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操作指南》《南关小学校史》等一系列校本课程,构建起了以声乐、器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类科目为主的艺术特长型;以创意电脑设计、剪贴、刺绣、科技制作、经典诵读、海量阅读、创意博弈、角度摄影与图像处理等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实践型;以健身太极、乒乓球、篮球、跳皮筋、跳绳等文体活动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型;以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南关小学校史等为主的成长教育型共四类学校课程模式30多个课型,建成了33个艺术教育社团。

“我校的艺术教育社团化管理机制,为每一位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一片天地。在火热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才情得到了展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也是学校社团活动的负责人黄彩玲自豪地告诉记者。

以兴趣为基础推行教育改革,为学生的艺术发展奠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校本课程的前提。南关小学在推行艺术教育改革时,不仅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多级“艺术特长发展目标”,而且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本着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传统特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目的来进行改革,这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我先后学过竖笛、钢琴、美术,最后我选择的是学习萨克斯,萨克斯是我的最爱。”三年级(2)班的学生杨阳(化名)很开心地说。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这让每一个家庭都看到了希望。“以前,我一直很担心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会影响孩子的的文化课学习,没想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有所上升,而且更加喜欢上学了,对学习的信心也更足了。”五年级(1)班学生赵梦(化名)的妈妈很欣慰地说。

“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家庭都看到希望,这是南关小学坚定的教育信念,也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 汤生福这样告诉记者。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当看到学生们富有想象力且充满童趣的艺术作品时,老师们的心里也会涌起一份难掩的激动和幸福。这份幸福提升了南关小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坚定了他们做好老师的信心。

“我本身就喜欢乐器,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没有机会学,学校的课程改革,‘逼得我学会了笛子,成就了我儿时的梦想。”南关小学教师杨晓英说。

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尝试,南关小学办学特色愈加显现,教学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逐年有了提升。艺术教育改革的成功,给学生带来了新活力,给家长有了满意的交代,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以制度为基准,以活动为载体,促进艺术教育全面发展

为保证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稳步推进,促进艺术教育工作规范化长效性机制的建立,南关小学还特别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建立了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对校本课程执行的情况、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评估,及时调整、改进课程内容,促进学校课程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建立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多元动态评价机制,有效保障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汤生福告诉记者。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艺术教育,南关小学还规定单周三的下午为必修课学习时间,必修课以班级为单位,一、二年级主修竖笛,三、四年级主修口琴,五、六年级主修横笛,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器乐练习。双周三下午为选修课学习时间,学生在与家长、教师沟通的基础上,可任选一门校本课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使学生的艺术特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全面展示活动的成果,南关小学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书法、绘画比赛,作文大赛,诵读比赛等单项评比活动;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声乐器乐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个人才艺大赛等大型活动。一个小小的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广阔的艺术天空。

“我校以活动为载体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和成果展示活动,促进校本课程向更深方向发展。这是我校多年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汤生福自豪地说。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艺术教育已成为南关小学的一大特色品牌。近年来,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金奖946枚、银奖1533枚、铜奖1432枚、优秀奖890枚。学校也连续三年荣获金塔县艺术教育集体一等奖,还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社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校逐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异彩纷呈,艺术教育遍地开花,课程改革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愿南关小学在不断改革、探索,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校本资源的改革之路上能够越走越远,彰显办学特色,开发出更多的特色校本课程!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南关特长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CARD"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