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打造安全责任落实“全”模式

2014-09-02 17:20王宇燕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济源市责任基层

王宇燕

编者按: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黄河,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闻名中外的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是河南省不设区、不带县、直管镇(街道)的最年轻的省辖市和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速度不断提高,企业数量和城市人口随之快速增长,安全生产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安全监管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济源市牢固树立“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以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安全生产实现无缝覆盖,着力打造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责任落实的“全”模式,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良好态势。2011年以来,济源市未发生一起较大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实现“双下降”,连续5年被河南省评为“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连续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安全河南创建示范市”;2013年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创历年来最好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稳定,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安全生产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时时刻刻都要高度重视,任何时候都不能丝毫放松,必须着力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平安幸福的生活。济源市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秉承“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科技应用、安全素质强化、安全氛围营造,着力打造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责任落实的“全”模式,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社区(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责任人,努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筑牢“责任网”

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济源市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狠抓责任落实,完善监管手段,筑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网”。一是全面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生产建设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保证企业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技术装备、教育培训等措施落实,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全面落实基层政府属地责任。层层分解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指导各镇(街道)、产业集聚区健全机构,配齐人员,改善监管装备和手段,确保安全监管有人负责、能够负责、有效负责。三是全面落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严把安全准入关,依法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要求。

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网”

为理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机制,济源市创新建立了安全生产“一三五”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一”是以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为抓手。济源作为“安全河南创建示范市”,始终将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的有效载体,按照“制度、执行、习惯、文化”递进的创建思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基层基础运行体系,努力为全省创造经验、提供示范。“三”是发挥三个机构作用。积极发挥市政府安委会的综合指导、协调作用,市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组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依法打击作用,市安全生产督导指导调查处理工作组的督导、监察、责任追究作用,全面加强事故防范、执法监管、基层基础、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五”是落实五个环节。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汇报点评、交办督办、综合执法、过程追究等环节各项工作,各生产企业每日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市政府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汇报会,每月召开一次点评奖惩大会,对存在问题和较大隐患及时以《重点工作督办通知》和《隐患整改指令》进行交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大力加强责任过程追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夯实安全基础,密织“三基网”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只有夯实基层基础才能牢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济源市坚持以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和基本功建设。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市、镇两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将公共安全隐患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检测检验等基层基础建设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专门预算5000余万元用于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工作;镇(街道)将安全生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规定预算下限,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分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三个档次,每年以10%的比例逐年递增。加强安全创建资金奖补,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验收合格的安全发展型行业、企业、安全和谐型镇(街道)、村(居)、社区和学校(幼儿园)分别给予5万元、5000元、3000元奖补。二是加强安监机构人员配备。高标准配备安监机构和人员,做到镇(街道)有安监办、局(委)有安全科、村(社区、学校)有专职安全员,形成了四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落实市、镇(街道)、村三级安全生产津贴制度,市级每人每月300元、镇(街道)级每人每月100元、村(居、社区)级根据监管任务轻重,按每人每月40元、60元、80元三类标准发放。企业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制定安全岗位津贴,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管人员的待遇水平。三是超前配备监管监察装备。市财政一次性投入2000余万元,购置了安全监管监察车辆、装备、仪器,达到了标准化市级安监局要求;16个镇(街道)配备了安全监管车辆、电脑、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等安全检查装备和安全防护用品;为580个村(居、社区)配备了安全帽、雨衣、胶鞋、照明灯具、安全检查工具等装备,有力保证了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四、突出改革创新,打造“创新网”

针对安全生产的新规律、新特点,济源市不断建立创新机制,采取创新方法,增强创新能力,积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法制的手段、文化的手段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着力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一是创新科学考评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零容忍”。既注重事后问责,更注重事前预防,彻底改变过去“只要不出事故,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引领安全生产健康发展。二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济源作为全国52个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示范地区之一,传统的监管手段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向科技要安全。济源市大力加强“智慧安监”建设,重点构建以企业基础信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位监控、应急救援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危险源点动态监控,逐步推动工作重心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移。三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把暗访暗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监督检查效率效能。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严格安全生产检查责任。四是创新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专家机构排查隐患服务模式,弥补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弱、专业技术水平低等不足,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

猜你喜欢
济源市责任基层
基层巡览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