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方瑜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试探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的重要性及建议
孟方瑜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本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激励机制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改善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有效激励的建议。
图书馆 人力资源 激励 重要性
21世纪,互联网和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的形势。图书馆作为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机构其组成要素包括图书资料、馆舍、设备和人员等,其中主体是人。列宁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员工无论多么平凡,多么普通,如果他们的最佳表现能得到发挥并受到鼓励,他们所完成的任务是绝对不可限量的”“。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人的作用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1]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好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其巨大潜能,实现图书馆作为国家宣传文化阵地的目标是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六种类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中图书馆明列其中。(文件中规定“:国家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同时文件中还提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十六字方针,成为近年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图书馆事业对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具有重要意义。[2]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作为为公众提供信息搜索和阅读的场所、文化与休闲活动的场所,是查阅文献资料和信息的场所,也是保证公民文化权益,确保平等获得信息、公益性知识、参与阅读等各类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与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公共图书馆具有这些重要作用,所以,现代民主国家的公民们把他们获得“共同期望乃至珍视的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当作自己应该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来看待。图书馆的重要性决定了图书馆在新时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人员素质,实现高质量服务的提供。
按照需求激励理论或称为满足型激励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刺激人的动机因素,即通过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来激励职员。这个理论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费的“ERG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逐级递进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3]这个理论的价值在于揭示了每个人都是有需要的,并且这种需要是随着个体心理成长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调查了解每个员工的需要及这种需要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从而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案,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在与图书馆目标相适应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费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需要理论层次划分即: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ion)和发展需要(Growth),简称ERG理论。这一理论基本上继承了马斯洛的五个层次,并提出了在层次递进中的“满足前进”和“受挫回归”规律,这就要求在对待图书馆员工的需求上,要尽量为他们提供高层次实现的条件,如果不能及时的提供较高层次的合理条件,极可能造成其需求的倒退而最终影响其工作效率。
长久以来由于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直接造成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和资源分布的存在地区性差异,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造成图书馆建设的明显差距。其中,业务经费及基本的文献和设备购置费不足、系统设备陈旧、馆舍破旧不堪、典藏陈旧减少,最终造成图书馆读者拥有量大幅下降。即使在同一地区内的图书馆之间往往也可以看出这种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在我国中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往往被作为一种形象工程,设计建设都脱离了地方实际,使得营运成本增大,很多图书馆空有馆舍而无法正常的使用。
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地区的文化自觉意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图书馆等文化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上。“使得全国大部分图书馆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对基础性馆舍、典藏、管理设施及文献资源信息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图书情报收集管理和借阅等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工作机制落后,使文献情报资源的社会分享受严重制约”。[4]这些也直接使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社会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不对称。
多年以来,受限于传统图书馆办馆以“闭门藏书”为主的观念限制,公共图书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基本是以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为主,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多只是满足于及时向读者提供时效性文献资料及信息为主。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服务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阅读、电子出版物以及读者阅读需求的改变都史无前例的对传统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冲击。图书馆服务正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时代挑战,建设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总趋势,也是21世纪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图书馆作为宣传文化的重要阵地,其职责的实现,需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一作为图书馆构成中的主要因素来具体执行。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和图书情报业务专家是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宝贵资源。图书馆的发展,一定要靠广大图书馆员的积极创新开拓,发挥自身的才智才能得以实现。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图书馆管理中的一种必要手段,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图书馆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工作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及其专业所长,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并有计划的满足其学习和教育培训等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激励制度是在当前图书馆不能完全满足工作人员在经济收入需求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繁重的综合性工作,一方面,图书馆工作往往需要常年轮岗值班,节假日也不能休息,且图书的借阅、文献采集编目等工作重复性较强很容易造成图书馆员工内耗性的工作倦怠。另一方面,核心的采访和咨询、系统维护等业务岗位工作专业性较强、技术难度要求较高,一般都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如果在得不到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按照奥德费“受挫回归”的规律极易造成图书馆馆员动机因素的下降,最终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图书馆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图书馆员工对于成就、求知的需求,尊重图书馆工作劳动的价值,尽量满足个性的需求,激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和长久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员的激励是指图书管理者结合图书管理实际,在充分考虑和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将多种激励的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员工合理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首先,对图书馆员工的激励要建立在满足图书馆需求与员工需求的协调统一之上。激励的工作机制要求重视图书馆员的需求,但这并不是开展激励工作的唯一基础。图书馆肩负着文化传播的职能,不能只是片面满足员工的需求,以激励的手段满足图书馆员工的需求是为满足图书馆的需求而服务的,员工的需求满足必须以图书馆需求的满足及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条件。因此,图书馆激励工作机制的开展必须把图书馆的需求与馆员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重视图书馆的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满足馆员的需求为重要手段,通过双赢实现图书馆与馆员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对图书馆员工激励必须要高度关注员工的需求。忽视员工的需求往往是来源于一些主管臆断和缺乏调查研究的管理行为。图书馆员工对于图书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因此,图书馆员工的激励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激励的个性化。目前我国很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都很习惯于把下属和员工们当作整体来看待,所采取的人力资源激励手段往往是整体性的,忽视了员工因为年龄、性别、职位、经历、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尽相同,而带来的在需求上的差异。因此,整体的激励工作机制往往难以达到激励所有员工的效果。
最后,对图书馆员工的激励除了个性化的体现外还必须注重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人的需求是动态的、内在的,每一个员工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必然带来个性化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外部大环境的刺激下,图书馆员工的需求必然也不断变化。因此,管理者也必须不断的创新激励方式方法,才能保证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终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目标。
[1]章建刚,陈新亮,张晓明《.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参见: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3.
[2]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域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6-20.
[3]美国.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
[4]王秀亮,夏跃军《.图书馆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见《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三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M].济南,20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