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50岁以上居民骨质疏松症的调查研究

2014-09-02 06:57张大敏郭杏花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9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影响因素

张大敏+++++郭杏花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50岁以上居民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制订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来本院进行体检的625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资料,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以及实验室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运动习惯。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该区50岁以上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盐田区50岁以上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18.56%,其中男性为14.67%,女性为22.15%。不同性别、运动习惯、是否补钙、是否抽烟等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降低居民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43-03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1]。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等并发症的治疗耗资巨大,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部分是不可控制的,而部分是可以控制的,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以期发现可控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来本院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排除甲状腺疾病、乙醇中毒、垂体瘤、库欣综合征、糖尿病、长期应用肝素、恶性肿瘤、慢性肾功不全、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引起的继发骨质疏松,共纳入625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325例;汉族598例,少数民族27例;在职147例,非在职478例;收入≤2000元/月的367例,>2000元/月的258例;文化程度中,文盲43例,小学227例,初中232例,高中及以上123例;年龄50~89岁,平均(63.57±5.37)岁;身高1.42~1.80 m,平均(1.62±0.24)m。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指导研究对象填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生活习惯等。

1.2.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测定,应用双能X射线BMD检测仪(Hologc Discovery,美国)进行检测, 全程操作由获得专业技术师资格证书的同一个人完成。

1.2.3 诊断标准 进行左侧股骨近端、正位腰椎(L)BMD测定,测定BMD T值低于-2.5判定为骨质疏松症。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MRI检查,由两名放射科专业医师(职称副高以上)做出影像学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比较

625例研究对象中,骨质疏松症共116例,发生率为18.56%。300例男性中,骨质疏松症有44例,发生率为14.67%;325例女性中,骨质疏松症有72例,发生率为22.15%,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6,P=0.016)。

2.2 补钙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

625例研究对象中,280例进行补钙,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3.57%,345例未进行补钙,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2.61%,是否补钙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补钙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n(%)]

2.3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

625例研究对象中,372例运动充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2.36%;253例运动不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7.67%,运动是否充足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n(%)]

2.4 吸烟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

625例研究对象中,274例吸烟,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2.26%,351例不吸烟,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67%,是否吸烟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吸烟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n(%)]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症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下降和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一旦发生骨折,只有不到1/3的患者能够恢复之前的活动能力,超过1/3的患者会留下终生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骨质疏松症早期可表现为腰背酸痛或不适,后期可遍布全身,活动量大或劳累时伴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根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3],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包括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不足有关,而老年性骨质疏松则主要与增龄引起的衰老有关。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50~60岁发病率为21%,60~70岁发病率为58%,70~80岁发病率为100%[2]。本研究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为后续干预提供参考。

3.2 性别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45岁以后,BMD测定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女性60~64岁由于停经造成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高[4]。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率一般每年为1%~2%,但在绝经开始后的5~8年,可达3%~5%[5],绝经期妇女由于内源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使骨代谢失去激素的支持,破骨和成骨耦联调节遭到破坏。同时还抑制甲状亮度腺分泌甲状旁腺素,抑制维生素D的肝和肾的羟化功能,使骨化三醇[1,25-(OH)2D3]合成减少,导致多方面骨代谢紊乱。女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BMD降低的幅度可达50%,而男性在到达骨峰值后,骨丢失率相对较低,每年为0.2%~0.5%。

3.3 补钙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钙、磷代谢紊乱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许多钙补充的临床试验已经表明,钙可以减少骨丢失,降低骨折的风险[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钙摄入量为800 mg/d,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 mg/d[7],而我国城市居民从膳食中每日元素钙摄入量平均为400~500 mg/d,显著低于该标准[2]。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如牛奶、海鱼、豆腐、芝麻、蔬菜等,可以多食用这些食物以增加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必要时进行钙剂的补充摄入。

3.4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可见运动对于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可以增加骨组织的血流量,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改善局部循环,避免微环境酸化倾向而导致的钙离子流失。此外,运动,尤其是负重训练,还可以使含有结晶结构的骨组织因压迫效应,而产生微弱的负电荷,便于钙的沉着。此外,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强度,改善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率[8]。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跳舞、健身操等方式,通过运动,增加对骨的刺激,改善骨的代谢。

3.5 吸烟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直接导致骨丢失加速[9]。吸烟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确切发病机制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烟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对骨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干扰人体内钙离子的平衡,影响性激素的调节平衡以及引起人体一系列细胞因子的改变等途径,抑制成骨,促进骨吸收,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症[10]。此外,吸烟还会减少肌肉和关节组织中血液的供给,引起骨骼肌肉组织的广泛损伤,而肌力和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肌力下降,骨量增加也将受到限制。

3.6 其他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慢性重度饮酒对骨骼可以引起损害,可能是由于酒精可以对成骨过程产生的抑制作用,而且过度饮酒可同时伴发蛋白质或钙营养不良,引起机体灵活性下降[11]。也有研究报告,长期饮用咖啡可能会增加钙的流失,从而降低BMD,增高骨折发生的风险[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保护因子,身材瘦小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合适的体重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还有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可能与种族、遗传、体重指数、阳光照射、妇女绝经年限、单侧卵巢切除、腹膜透析、妇女生育次数等因素相关[2],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

3.7 骨质疏松症的可控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部分因素不可控,而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可控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运动习惯、是否补钙、是否抽烟等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某一地区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减轻其危害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个体具备的危险因素越多,相应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也会越高。其中,有些危险因素如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是不可控的,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改变可控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控制体重等,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及其他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3.8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导致的骨折带来的危害将日益增高,预计到2050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增加1倍,将会大大增加社会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具有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多样性等特点,早期筛查出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BMD测定是提供骨质疏松症诊断并预测骨折危险性的一种精确、非创伤性的手段,对BMD低的中老年人,尤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可以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来稳定或提高BMD,从而避免后续的不良结局,获得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贾军,冯世庆,张超,等.骨质疏松及其预防[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5):315-317,333.

[2] 李晓冬.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3]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44-1746.

[4] 乔芳,常静.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71-272.

[5] 叶山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安徽医学,2009,30(11):1261-1262.

[6] Weaver CM.Calcium supplementation:is protecting against osteoporosis counter to protecting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 Osteoporos Rep,2014,12(2):211-218.

[7] 张楠楠,王丽娜,刘忠厚.骨质疏松热点问题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86-90.

[8] 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骨折的风险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28-30.

[9] Yoon V,Maalouf NM,Sakhaee K.The effects of smoking on bone metabolism[J].Osteoporos Int,2012,23(8):2081-2092.

[10] 李涛,于涛.吸烟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5):381-386.

[11] 刘祥舟.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12] 叶山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安徽医学,2009,30(11):1261-1262.

(收稿日期:2014-05-27 本文编辑:许俊琴)

3.2 性别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45岁以后,BMD测定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女性60~64岁由于停经造成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高[4]。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率一般每年为1%~2%,但在绝经开始后的5~8年,可达3%~5%[5],绝经期妇女由于内源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使骨代谢失去激素的支持,破骨和成骨耦联调节遭到破坏。同时还抑制甲状亮度腺分泌甲状旁腺素,抑制维生素D的肝和肾的羟化功能,使骨化三醇[1,25-(OH)2D3]合成减少,导致多方面骨代谢紊乱。女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BMD降低的幅度可达50%,而男性在到达骨峰值后,骨丢失率相对较低,每年为0.2%~0.5%。

3.3 补钙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钙、磷代谢紊乱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许多钙补充的临床试验已经表明,钙可以减少骨丢失,降低骨折的风险[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钙摄入量为800 mg/d,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 mg/d[7],而我国城市居民从膳食中每日元素钙摄入量平均为400~500 mg/d,显著低于该标准[2]。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如牛奶、海鱼、豆腐、芝麻、蔬菜等,可以多食用这些食物以增加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必要时进行钙剂的补充摄入。

3.4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可见运动对于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可以增加骨组织的血流量,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改善局部循环,避免微环境酸化倾向而导致的钙离子流失。此外,运动,尤其是负重训练,还可以使含有结晶结构的骨组织因压迫效应,而产生微弱的负电荷,便于钙的沉着。此外,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强度,改善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率[8]。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跳舞、健身操等方式,通过运动,增加对骨的刺激,改善骨的代谢。

3.5 吸烟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直接导致骨丢失加速[9]。吸烟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确切发病机制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烟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对骨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干扰人体内钙离子的平衡,影响性激素的调节平衡以及引起人体一系列细胞因子的改变等途径,抑制成骨,促进骨吸收,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症[10]。此外,吸烟还会减少肌肉和关节组织中血液的供给,引起骨骼肌肉组织的广泛损伤,而肌力和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肌力下降,骨量增加也将受到限制。

3.6 其他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慢性重度饮酒对骨骼可以引起损害,可能是由于酒精可以对成骨过程产生的抑制作用,而且过度饮酒可同时伴发蛋白质或钙营养不良,引起机体灵活性下降[11]。也有研究报告,长期饮用咖啡可能会增加钙的流失,从而降低BMD,增高骨折发生的风险[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保护因子,身材瘦小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合适的体重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还有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可能与种族、遗传、体重指数、阳光照射、妇女绝经年限、单侧卵巢切除、腹膜透析、妇女生育次数等因素相关[2],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

3.7 骨质疏松症的可控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部分因素不可控,而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可控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运动习惯、是否补钙、是否抽烟等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某一地区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减轻其危害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个体具备的危险因素越多,相应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也会越高。其中,有些危险因素如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是不可控的,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改变可控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控制体重等,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及其他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3.8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导致的骨折带来的危害将日益增高,预计到2050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增加1倍,将会大大增加社会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具有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多样性等特点,早期筛查出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BMD测定是提供骨质疏松症诊断并预测骨折危险性的一种精确、非创伤性的手段,对BMD低的中老年人,尤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可以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来稳定或提高BMD,从而避免后续的不良结局,获得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贾军,冯世庆,张超,等.骨质疏松及其预防[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5):315-317,333.

[2] 李晓冬.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3]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44-1746.

[4] 乔芳,常静.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71-272.

[5] 叶山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安徽医学,2009,30(11):1261-1262.

[6] Weaver CM.Calcium supplementation:is protecting against osteoporosis counter to protecting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 Osteoporos Rep,2014,12(2):211-218.

[7] 张楠楠,王丽娜,刘忠厚.骨质疏松热点问题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86-90.

[8] 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骨折的风险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28-30.

[9] Yoon V,Maalouf NM,Sakhaee K.The effects of smoking on bone metabolism[J].Osteoporos Int,2012,23(8):2081-2092.

[10] 李涛,于涛.吸烟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5):381-386.

[11] 刘祥舟.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12] 叶山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安徽医学,2009,30(11):1261-1262.

(收稿日期:2014-05-27 本文编辑:许俊琴)

3.2 性别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45岁以后,BMD测定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女性60~64岁由于停经造成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高[4]。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率一般每年为1%~2%,但在绝经开始后的5~8年,可达3%~5%[5],绝经期妇女由于内源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使骨代谢失去激素的支持,破骨和成骨耦联调节遭到破坏。同时还抑制甲状亮度腺分泌甲状旁腺素,抑制维生素D的肝和肾的羟化功能,使骨化三醇[1,25-(OH)2D3]合成减少,导致多方面骨代谢紊乱。女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BMD降低的幅度可达50%,而男性在到达骨峰值后,骨丢失率相对较低,每年为0.2%~0.5%。

3.3 补钙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钙、磷代谢紊乱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许多钙补充的临床试验已经表明,钙可以减少骨丢失,降低骨折的风险[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钙摄入量为800 mg/d,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 mg/d[7],而我国城市居民从膳食中每日元素钙摄入量平均为400~500 mg/d,显著低于该标准[2]。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如牛奶、海鱼、豆腐、芝麻、蔬菜等,可以多食用这些食物以增加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必要时进行钙剂的补充摄入。

3.4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可见运动对于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可以增加骨组织的血流量,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改善局部循环,避免微环境酸化倾向而导致的钙离子流失。此外,运动,尤其是负重训练,还可以使含有结晶结构的骨组织因压迫效应,而产生微弱的负电荷,便于钙的沉着。此外,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强度,改善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率[8]。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跳舞、健身操等方式,通过运动,增加对骨的刺激,改善骨的代谢。

3.5 吸烟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直接导致骨丢失加速[9]。吸烟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确切发病机制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烟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对骨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干扰人体内钙离子的平衡,影响性激素的调节平衡以及引起人体一系列细胞因子的改变等途径,抑制成骨,促进骨吸收,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症[10]。此外,吸烟还会减少肌肉和关节组织中血液的供给,引起骨骼肌肉组织的广泛损伤,而肌力和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肌力下降,骨量增加也将受到限制。

3.6 其他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慢性重度饮酒对骨骼可以引起损害,可能是由于酒精可以对成骨过程产生的抑制作用,而且过度饮酒可同时伴发蛋白质或钙营养不良,引起机体灵活性下降[11]。也有研究报告,长期饮用咖啡可能会增加钙的流失,从而降低BMD,增高骨折发生的风险[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保护因子,身材瘦小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合适的体重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还有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可能与种族、遗传、体重指数、阳光照射、妇女绝经年限、单侧卵巢切除、腹膜透析、妇女生育次数等因素相关[2],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

3.7 骨质疏松症的可控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部分因素不可控,而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可控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运动习惯、是否补钙、是否抽烟等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某一地区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减轻其危害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个体具备的危险因素越多,相应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也会越高。其中,有些危险因素如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是不可控的,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改变可控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控制体重等,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及其他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3.8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导致的骨折带来的危害将日益增高,预计到2050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增加1倍,将会大大增加社会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具有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多样性等特点,早期筛查出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BMD测定是提供骨质疏松症诊断并预测骨折危险性的一种精确、非创伤性的手段,对BMD低的中老年人,尤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可以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来稳定或提高BMD,从而避免后续的不良结局,获得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贾军,冯世庆,张超,等.骨质疏松及其预防[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5):315-317,333.

[2] 李晓冬.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3]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44-1746.

[4] 乔芳,常静.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71-272.

[5] 叶山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安徽医学,2009,30(11):1261-1262.

[6] Weaver CM.Calcium supplementation:is protecting against osteoporosis counter to protecting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 Osteoporos Rep,2014,12(2):211-218.

[7] 张楠楠,王丽娜,刘忠厚.骨质疏松热点问题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86-90.

[8] 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骨折的风险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28-30.

[9] Yoon V,Maalouf NM,Sakhaee K.The effects of smoking on bone metabolism[J].Osteoporos Int,2012,23(8):2081-2092.

[10] 李涛,于涛.吸烟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5):381-386.

[11] 刘祥舟.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12] 叶山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安徽医学,2009,30(11):1261-1262.

(收稿日期:2014-05-27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影响因素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预防骨折, 从认清骨质疏松症开始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