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显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同的年龄阶段产生不同的欲望和梦想,并努力地去追逐着、实现着、满足着。青年学生到国外留学,学习外国文化,创造先进文明,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祖国和人民,当是有志之士的非凡选择。
徐志摩,这位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在22岁至26岁几年间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学习银行学、政治经济学,并获硕士学位,学有所成。1921年春天至1922年10月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又于1925年、1928年两次重访故地,并于1928年11月他第三次游欧的归国途中写下了著名诗歌《再别康桥》,表达了对康桥的敬重、热爱之情。康桥即剑桥,是剑桥大学的名胜,景色幽雅优美。诗人把它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源泉”、“精神依恋之乡”,认为“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以说他来这里留学就是为了探寻自己的理想之梦。
探寻事物得谨慎小心,因为通向理想之路并非都是光明的平坦大道,有很多可能是坎坷曲折的。所以诗人到剑桥大学来学习是抱着崇敬的态度来的,自己是很谦虚礼貌的。故诗的一开头就定了情感的基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连用三个“轻轻的”表明诗人的姿态,他是那样地敬重游地,一个优雅潇洒、彬彬有礼的华人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动作轻盈而眼光高调,天高地阔,神清气爽,西天的云彩该是如何的绚烂多姿、美妙动人,景象在人、天之间恢宏拉大,是那样地飘逸。
开篇即引人入胜,有谦谦君子之风。接下来诗人把目光收回,投向康河的河畔,那河畔夕阳中的柳条被镀上一层富丽而又妩媚的金色,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水中,仿佛一位美艳绝伦的新娘,这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诗人在这里以人喻物,把人性美与物性美完美地融合起来,由物想到了人。对美丽女性的追求可以说是男性的人生梦想之一。柳树在古诗词中是一个有着很多寓意的物象,“柳”谐音“留”,在柳树下告别,有留恋不舍的意蕴,我们可以想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词里的凄凉与诗人把柳树比作新娘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能够找到一个美丽如意的新娘该是男性寻找爱情婚姻梦的情结,那倒映在波光里的艳影,在作者心头荡漾,仿佛这个梦已经寻到了。这由景人情的甜蜜快意,作者表达得是多么浪漫,多么动人心弦。
然后,诗人把目光进一步投到河内,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它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随意而为,让人不禁联想到了毛泽东词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追求。追求自由,不仅仅是物,人也是一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投身于革命活动,致力于打开物质抑或精神上的枷锁,以获取新生和自由,追求幸福和美好。作者睹物思人,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这充分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梦”的思想情结。
接着,诗人的目光再往深处探寻,看到了“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虹出清潭,水天相连,有着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组合的虹,似桥幻发于水上,而那康桥不正是一记绚丽的彩虹吗?让人感到是多么美丽和稀有。有道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虹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雨后出现的彩色圆弧,是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是罕见的空中奇观。幻想中,诗人仿佛看到虹被大气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诗人把梦比作彩虹,可见作者之梦是多么绚丽多彩,多么地神圣美妙,也表明作者的梦是不断变幻的,是复杂交织的。“虹梦”,这也许是梦的最高境界,即便有时会破裂破碎,但经过时空的沉淀,会更永久、更华丽、更玄奥。到此作者由对景物的传神描写转到主要的思想情感的抒发上。
“寻梦”?笔者不禁反问,我们有没有梦。“梦”作为一种生理现象,是睡眠时由于大脑皮层的一部分没有完全停止活动或受其他刺激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梦境有美妙如意的,也有惊诧凶恶的,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都与人的思想有关,是人的思想意识在睡眠状态下的表象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梦想是指一个人在清醒状态下追求的理想,到梦里也能表现和实现,是谓“梦寐以求”。一个人从诞生下来伴随着感性和理性的发展会有成长成才梦、家庭美满梦、事业成功梦、生活幸福梦、健康高寿梦,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有文明富强梦、繁荣振兴梦,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团体、不同的人士都有自己不同的梦想,徐志摩当年也有自己的梦想,当然要勇敢地去探寻,“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表明作者不断地往更高的境界去寻找,且最后有很大的收获,“满载一船星辉”,这一船星辉就是那一个又一个的梦焕发出来的,有这些丰富的收获,该是多么自豪和高兴。所以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寻梦之后的收获,那梦想一个一个地实现,就像夜空里闪闪发光的明星,是那样的壮观,那样的精彩,寻梦情结结出了一个个硕果,特别是想着自己学业有成,收获丰硕,不禁想要高声放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达到最高潮,豪情满怀,淋漓尽致。
“但我不能放歌”,念头又陡然一转,因为就要离开康桥,要告别了,“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恭敬不打扰这里的美景,不去损坏每一个梦想,这种“沉默是金”的无言告别仪式,连夏虫也来主持,“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内敛的沉默情结,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最隆重的告别礼。达到声息、神灵上的相通,人、物、景相合为一,默契而通达,作者对康桥的敬爱之情表达到了极致。
最后,“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和开头相照应,诗人洒脱、利索、干净的举止,再次展示了他的君子之态,表达了一个异国赤子对康桥的极大尊重和爱戴,圆了君子之梦,达到了人生之梦,的至高境界。
总之,整篇诗歌以追梦、寻梦为主旨,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绘寄托,展现了人的梦幻情结,达到情景相融,人物相通的境界,难能可贵,不愧是经典的别离之作。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宛西中专(47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