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方法,以便在未来工作中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进行施工成本分析,进行工程造价咨询。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38-02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第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山东省是我国建筑业大省,建筑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我校建筑类专业是服务济南地区,面向山东省龙头专业,《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建筑装饰等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技能课,课程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但传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环节偏弱。《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和应用,掌握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及竣工决算的编制理论及方法,使学生将来具有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及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但现有教材缺乏系统性,每章例题内容比较单一,前后章关联度较差。但建筑物是一个整体,每个构件是相互关联的,这就出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每章的知识都有效掌握,最后却在编制预算书环节中不知所措,学生的应用能力偏弱,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2.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关于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资料为基础的系列工作的能力。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是准确计量与计价的前提,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是施工知识和经验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3.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识图能力较弱。建设工程教学是以具体的工程图纸为素材来进行的,学生只有读懂图纸才能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及组价。然而,目前的《建筑制图》的教学课时少,教材偏老,识图知识偏少,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且缺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的识图,而只有传统的结构图表示方法,缺少现在常用的平面表示法。另外,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尤其面对较为复杂的完整工程,不能形成系统的工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4.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一堂课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讲课效率不高。即使有多媒体的辅助,有些内容还是不能十分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涉及施工工艺流程、结构构件内部配筋情况等。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革。
5.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教学不仅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来组织,而且对学习效果的考核更应该体现动手的能力。但是,目前我院仍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谁授课谁出题,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两个课时,主要内容为课程的理论知识。最后由任课教师批卷,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这种考核方式既体现不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的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实现我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1.根据具体岗位的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对学生就业的职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对其按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整合。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训练项目,融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以一项工程投标书的编制为载体,完成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4.坚持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内容。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和应用,掌握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及竣工决算的编制理论及方法,使学生将来具有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及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两套典型建筑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预算书为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建造施工过程,将该任务分解为7个具体的单体工作情景和1个集中实训情景进行完成(一套供讲课,一套供练习),这样可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一套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录像及实习参观增加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定额内容的理解,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政策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实践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时效性,为尽快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实现与国际接轨,规范建设工程计价行为,对课程内容本着以符合市场、符合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符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进行改革,由原来单纯的定额计价方法增加为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造价的软件应用三部分内容。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编制2套典型建筑工程的预算报价文件为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建造施工的顺序,将该任务分解为八个学习情境(如下图)。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
1.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相互结合,以考促教,按照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的考核方式和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要真正达到公正、全面的实际水平,不能把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考核孤立开来。为此,我们的改革是一个全过程监督、控制和考核的过程。旨在通过考核进一步督促、规范、监督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采用“教做合一”的方式,课程考核体现能力成果,强调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
3.考试改革的实施办法。《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总成绩按照“课程考试”、“成果考核”、“平时成绩”三大部分计入,如下表所示。
考试成绩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可以安排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同时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务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动手能力、熟练程度、速度和技巧,均可采用闭卷形式。成果考核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利用发给学生的练习图纸,要求学生边学边练,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独立编制出该工程的造价文件,教师对该成果进行审查,给予成果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到课率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各占10%。
作者简介:刘德军,1995年毕业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注册造价工程师,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主讲《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课程。
摘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方法,以便在未来工作中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进行施工成本分析,进行工程造价咨询。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38-02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第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山东省是我国建筑业大省,建筑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我校建筑类专业是服务济南地区,面向山东省龙头专业,《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建筑装饰等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技能课,课程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但传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环节偏弱。《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和应用,掌握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及竣工决算的编制理论及方法,使学生将来具有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及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但现有教材缺乏系统性,每章例题内容比较单一,前后章关联度较差。但建筑物是一个整体,每个构件是相互关联的,这就出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每章的知识都有效掌握,最后却在编制预算书环节中不知所措,学生的应用能力偏弱,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2.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关于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资料为基础的系列工作的能力。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是准确计量与计价的前提,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是施工知识和经验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3.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识图能力较弱。建设工程教学是以具体的工程图纸为素材来进行的,学生只有读懂图纸才能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及组价。然而,目前的《建筑制图》的教学课时少,教材偏老,识图知识偏少,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且缺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的识图,而只有传统的结构图表示方法,缺少现在常用的平面表示法。另外,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尤其面对较为复杂的完整工程,不能形成系统的工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4.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一堂课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讲课效率不高。即使有多媒体的辅助,有些内容还是不能十分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涉及施工工艺流程、结构构件内部配筋情况等。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革。
5.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教学不仅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来组织,而且对学习效果的考核更应该体现动手的能力。但是,目前我院仍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谁授课谁出题,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两个课时,主要内容为课程的理论知识。最后由任课教师批卷,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这种考核方式既体现不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的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实现我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1.根据具体岗位的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对学生就业的职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对其按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整合。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训练项目,融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以一项工程投标书的编制为载体,完成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4.坚持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内容。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和应用,掌握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及竣工决算的编制理论及方法,使学生将来具有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及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两套典型建筑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预算书为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建造施工过程,将该任务分解为7个具体的单体工作情景和1个集中实训情景进行完成(一套供讲课,一套供练习),这样可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一套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录像及实习参观增加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定额内容的理解,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政策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实践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时效性,为尽快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实现与国际接轨,规范建设工程计价行为,对课程内容本着以符合市场、符合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符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进行改革,由原来单纯的定额计价方法增加为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造价的软件应用三部分内容。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编制2套典型建筑工程的预算报价文件为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建造施工的顺序,将该任务分解为八个学习情境(如下图)。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
1.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相互结合,以考促教,按照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的考核方式和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要真正达到公正、全面的实际水平,不能把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考核孤立开来。为此,我们的改革是一个全过程监督、控制和考核的过程。旨在通过考核进一步督促、规范、监督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采用“教做合一”的方式,课程考核体现能力成果,强调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
3.考试改革的实施办法。《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总成绩按照“课程考试”、“成果考核”、“平时成绩”三大部分计入,如下表所示。
考试成绩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可以安排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同时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务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动手能力、熟练程度、速度和技巧,均可采用闭卷形式。成果考核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利用发给学生的练习图纸,要求学生边学边练,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独立编制出该工程的造价文件,教师对该成果进行审查,给予成果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到课率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各占10%。
作者简介:刘德军,1995年毕业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注册造价工程师,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主讲《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课程。
摘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方法,以便在未来工作中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进行施工成本分析,进行工程造价咨询。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38-02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第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山东省是我国建筑业大省,建筑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我校建筑类专业是服务济南地区,面向山东省龙头专业,《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建筑装饰等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技能课,课程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但传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环节偏弱。《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和应用,掌握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及竣工决算的编制理论及方法,使学生将来具有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及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但现有教材缺乏系统性,每章例题内容比较单一,前后章关联度较差。但建筑物是一个整体,每个构件是相互关联的,这就出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每章的知识都有效掌握,最后却在编制预算书环节中不知所措,学生的应用能力偏弱,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2.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关于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资料为基础的系列工作的能力。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是准确计量与计价的前提,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是施工知识和经验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3.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识图能力较弱。建设工程教学是以具体的工程图纸为素材来进行的,学生只有读懂图纸才能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及组价。然而,目前的《建筑制图》的教学课时少,教材偏老,识图知识偏少,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且缺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的识图,而只有传统的结构图表示方法,缺少现在常用的平面表示法。另外,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尤其面对较为复杂的完整工程,不能形成系统的工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4.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一堂课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讲课效率不高。即使有多媒体的辅助,有些内容还是不能十分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涉及施工工艺流程、结构构件内部配筋情况等。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革。
5.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教学不仅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来组织,而且对学习效果的考核更应该体现动手的能力。但是,目前我院仍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谁授课谁出题,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两个课时,主要内容为课程的理论知识。最后由任课教师批卷,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这种考核方式既体现不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的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实现我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1.根据具体岗位的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对学生就业的职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对其按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整合。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训练项目,融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以一项工程投标书的编制为载体,完成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4.坚持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内容。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和应用,掌握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及竣工决算的编制理论及方法,使学生将来具有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及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两套典型建筑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预算书为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建造施工过程,将该任务分解为7个具体的单体工作情景和1个集中实训情景进行完成(一套供讲课,一套供练习),这样可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一套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录像及实习参观增加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定额内容的理解,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政策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实践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时效性,为尽快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实现与国际接轨,规范建设工程计价行为,对课程内容本着以符合市场、符合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符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进行改革,由原来单纯的定额计价方法增加为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造价的软件应用三部分内容。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编制2套典型建筑工程的预算报价文件为工作任务,按照工程建造施工的顺序,将该任务分解为八个学习情境(如下图)。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
1.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相互结合,以考促教,按照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的考核方式和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要真正达到公正、全面的实际水平,不能把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考核孤立开来。为此,我们的改革是一个全过程监督、控制和考核的过程。旨在通过考核进一步督促、规范、监督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采用“教做合一”的方式,课程考核体现能力成果,强调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
3.考试改革的实施办法。《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总成绩按照“课程考试”、“成果考核”、“平时成绩”三大部分计入,如下表所示。
考试成绩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可以安排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同时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务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动手能力、熟练程度、速度和技巧,均可采用闭卷形式。成果考核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利用发给学生的练习图纸,要求学生边学边练,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独立编制出该工程的造价文件,教师对该成果进行审查,给予成果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到课率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各占10%。
作者简介:刘德军,1995年毕业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注册造价工程师,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主讲《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