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领域不断延伸,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高校辅导员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各种角色之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表现以及形成因素入手分析,在角色认知、角色期待以及角色规划方面提出高校辅导员面对角色冲突时的自我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自我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30-03
Role Conflict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and Self-Regulation
Zhang Lu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higher education,the work area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have been extending continuously and the roles the counselor play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 actually work,the university counselor plays many different roles,such as,educator,administrator,server,coordinator and researcher,etc. Inevitably,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t role conflicts between the roles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 play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s and formative factors of role conflicts and come up with the self-coping strategies based on role cognition,role expectation and role planning.
Keywords:University counselors;Role conflict;Self-Regulation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辅导员与学生、教育内容及各种教育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并扮演不同的角色。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领域不断延伸,角色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变,已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为集教育、领导、管理、服务等为一体。随着高校辅导角色身份的增多,在诸多不同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下,不可避免面临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扮演角色过多、期望混乱、认知不清等方面的困扰与压力。因此,研究辅导员角色定位,正确应对角色冲突,妥善解决角色冲突的问题对于高校辅导员个人发展和学生工作非常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表现
角色冲突,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在扮演同一角色或者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由同一角色内或者不同角色间的不同要求产生的矛盾冲突。高校辅导员扮演的角色不断丰富和增加,不同几个角色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越来越高,很多时候这种角色冲突不可避免,在当今高校教育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冲突也更为典型和突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
1.辅导员角色间冲突。同一角色集内多个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称为角色间冲突。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现实决定了辅导员要扮演诸多角色。这些角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行为规范管理者、学生日常生活关心者和指导者、教学与科研承担者、学校学院基层事务执行者、学生团队领导者、学生维稳工作一线负责者、心理健康维护者,等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基层事务执行者,高校辅导员既是德育教师,又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显而易见的矛盾必然导致角色间的冲突,使得高校辅导员时间不足、精力不够,自然没有能力潜心从事德育工作,更无法进行相关研究。现实中,行为规范管理者与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者、日常生活关心者之间的角色冲突也十分突出。同一个辅导员扮演不同角色,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困惑,觉得辅导员性格具有两面性,有虚伪之嫌。失去尊重、信任及依赖,辅导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关心指导学生日常行为就很可能成为空谈。
2.辅导员角色内冲突。辅导员角色内冲突是人们对辅导员这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或辅导员个体受角色本身局限而对角色期望模糊不清等引起的角色冲突。当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等不同角色对辅导员提出不同的角色行为要求,高校辅导员也常常面对这些角色期望不可兼顾从而引起角色冲突。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如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也是辅导员最为关心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成才、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的职责与作用,使得他们有较高的期待,期望得到较好的工资待遇、较多的晋升机会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在现有体制下,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没有带来学识能力的显著提高,反而逐渐迷失在每天重复的工作中。辅导员身兼多重角色,面临多方面的角色期望,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数由年轻人担任,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角色转化还不到位,与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还有些差距。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形成因素
1.辅导员角色冲突的社会因素。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科学定向的关键时期,也是健康成长和走向成功的基础时期。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相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宽泛。在现有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组织框架下,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和业务上泛化和外延十分突出。一方面,不同的角色期望引发辅导员角色冲突。高校与辅导员相关的各部门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相对不同,造成辅导员成为各种角色期望的焦点,使得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应接不暇。学工部通常被认为是辅导员主要的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学工部布置给辅导员并进行考核的内容就相当烦杂,单单完成学工部的角色期望就十分困难。学校学院团委需要辅导员配合团委搞好团的组织建设和学生团员团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素质培养工作;教务部门希望辅导员能积极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做好学习工作并建立良好的学风;保卫部门期望辅导员协助做好维稳工作,参与校园治安工作,促进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财务处要求辅导员做好学生缴费工作和协调;任课老师希望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宿管科要求辅导员经常检查学生宿舍,让学生保持安全卫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越来越多的角色使得辅导员成为各个部门期望的焦点,辅导员开始对各种工作任务和目标应接不暇,这些期望使得各角色之间的冲突在高校辅导员中不断产生,并日益加重。另外一方面,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多变引发角色冲突。社会大环境下,现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空前复杂的问题和无助。当今大学生在思想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多元的媒介使得他们选择接受多元的思潮。在这种社会因素影响下,辅导员必然面对各种挑战,在角色上需要及时有效转变。由此,高校辅导员的职能也相应变得丰富,对学生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成长成才服务等工作。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涵盖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国防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引导。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辅导员角色定位更加多变,角色冲突加剧和频繁。
2.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制度因素。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制度因素,主要集中在辅导队伍制度的不完善,高校对辅导员的归口管理不明确以及高校本身给辅导员的工作和职责宽泛和弥散。在很多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地位低下,缺乏吸引力。相对于这种表象,高校辅导员这种状况是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在现今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下,辅导员队伍没有明确的培养体系和畅通的专业化发展平台,使得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难以实现,面对空前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思想多变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辅导员面对各种角色的认知和定位时,思维滞后,缺乏经验,专业性差等。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组织和教育者,辅导员本职工作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学生日常管理、评奖评优、成才指引、心理咨询等。除了这些本职工作之外,辅导员还要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更多散乱性其他工作,众多的角色期望和要求产生了角色冲突。另外,许多高校还存在辅导员岗位严重缺编的情况,造成一个辅导员要带太多学生,学校和社会对辅导员工作不重视导致了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模糊以及对待角色冲突的消极应对。
3.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自身因素。从社会以及制度因素层面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繁杂,角色多样多变,如果自我不能建立角色认同感,做好角色定位和有效的转变角色,高校辅导员自身因素也会引发和导致角色冲突。辅导员职业方向的模糊,专业素质不高,使得辅导员面对角色冲突显得力不从心。相比很多西方国家,我国的高校辅导员还没有能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方向,辅导员自身对个人的职业前途充满疑惑和迷茫。辅导员一直居于学生工作一线,身兼数职,扮演不同角色,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队伍结构也相对年轻,造成了辅导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
三、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自我应对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辅导员与学生、教育内容及各种教育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不同的行为,并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冲突虽然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是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和调适,不仅会让辅导员走入困境,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将产生负面影响。近些年来,社会和高校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减少辅导员在角色中的冲突。然而,辅导员作为角色冲突的主体,在冲突的调适和应对方面是最重要的环节。辅导员在个人认知水平、评价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生活,影响其人生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1.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适应角色,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正确的角色认知,对于高校辅导员调整心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效应对角色冲突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一线基层的地位难以发生改变,因此,辅导员客观认识自己,强化角色意识,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归纳,积极适应角色。理解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合理解决冲突中的各种矛盾,把压力和矛盾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高校辅导员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学校各部门同事友好互助,对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自身责任感,讲究教育方法,建立互信关系,加强自身修养,博学多才,为辅导员工作减少矛盾、减轻阻力。增进对父母、配偶、子女和朋友的感情培养,积极乐观向上。辅导员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乐趣,体验自信和成就感,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角色冲突。
2.树立好合理的角色期待,强化敬业意识和职业信念。作为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必须正确合理树立角色期待。辅导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形成与辅导员角色相契合的健康人格,并外化为行为,发挥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坚定职业信念,以较高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品质,细致深入开展学生工作。充分认清本职工作的光荣性和艰巨性,肯定自我价值,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追求,积极热情地投身于辅导员事业,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高校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3.做好角色规划,培养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辅导员要深刻了解职业发展目标和内容等,实现人生发展和人生价值。辅导员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自己树立较高的工作定位,对自己有较高的角色期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追求进步,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专家型辅导员。要在工作中边做边学,不断积累相关知识,领悟相关规律,并且勇于创新,尝试摸索新的工作方法。转变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新颖的思维面对学生;以更具针对性的业务能力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辅导员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提升工作水平。
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角色的准确定位与否以及角色冲突的调适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效果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角色定位和冲突的主体,辅导员的自我适应和调适对非常关键。因此,辅导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增强角色适应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追求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对角色的驾驭技能,以较强的适应能力减少和消除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素权.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6):105-107.
[2]尹秀云.高校辅导员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调适[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35-37.
[3]曾准,陈廷根.浅谈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社会调适[J].社会科学家,2008,(7):133-135.
[4]朱炜.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郁军态.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李芳.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D].南昌大学,2012.
[7]孙书平.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8]段丽丹.高校辅导员角色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张璐(1985-),女,重庆人,助教职称,就职于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