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面对高考的压力,讲授法仍是高中生物课堂的主要教法。怎样在传统的讲授课中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用好讨论法,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本文就是对讨论法在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讨论法;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04-01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来至科学家的观察、推理、实验和探究。但是面对高考的压力,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仍有太强的生命力,唯考纲是从。新课程课本中的“科学史话”“科学前沿”“资料分析”等特色栏目被无视,实验和探究性活动也还是通过相应的试题来“动手操作”。怎样在传统的讲授课中体现新课程呢?用好课堂中的讨论我们能获得很多。
首先,课堂中的讨论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某些内容并不一定能确保他们理解,对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却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对该主题的理解并加强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一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一句话:“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关于细胞核的功能课本也最终提炼为一句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这堂课将会变的十分的枯燥,时间长了,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就会消耗殆尽。其实新课程的课本上就提供了科学家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四个经典实验,虽然这些实验课堂中难以还原,但是如果能设置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充分的讨论,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更能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的能力。美西螈、变形虫、伞藻这一个个巧妙的实验动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它们将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生物世界。
其次,讨论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它给学生以公开的机会谈论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并且激发学生在课外进行交谈的动机。利用讨论既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再次,教师用讨论来帮助学生学习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交谈可以被称为思维的外化。例如:人教版必修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这一小结,怎样让学生理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呢?可以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4种地雀是怎样进化形成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可以借此发现学生在想什么,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事实上,学生可能一开始是难以用非常缜密的思维去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的。此时,教师可以将问题重新设置,将问题细化为四个小问:“如果这些地雀的有着共同的祖先,那么形成地理隔离的早期不同岛屿的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相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的突变情况是否相同?”“不同岛屿的环境是否相同,它们对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判断14种地雀为不同物种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会建立非常清晰的认识。最后还可以通过讨论“如果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华南虎和东北虎的成因,以及两者是否为不同的物种?”等问题进行思维的巩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思维历程。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知科学家当年的困惑和思维过程中智慧的火花,享受生物学的美。
其实,讨论在我们的教学中一直就存在,而且几乎每堂课都在使用。但是传统的讨论似乎多少有些“伪交流”,也就是传授式和背诵式的问题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通过表扬或纠正回答做出评价。传统的提问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厌烦,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新课程中应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讨论方式。
在开展讨论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课堂的临场应变很重要,但这必须依靠教师事先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实现。问题的设置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难度要适中,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简单的封闭性的问题尽量少问,合理的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和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性的问题。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节中,在讨论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优点时可以变问题“豌豆繁殖的特点是什么?”为“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点在做杂交实验时的优点是什么?”前一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而后一问题更值得学生去思考。进而在讨论杂交方法时可以变问题“豌豆杂交的步骤是什么?”为“为什么豌豆杂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道理也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设问可以让学生感知在生物实验设计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设置是多么的严谨、巧妙。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慢节奏,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讨论中获得收获。否则,所有问题都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消极的等待答案。同时教师必须仔细的聆听学生的意见,但不必对学生的所有意见都进行判断,可以试着给予引导性的疑问,开放真诚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以上就是本人对课堂讨论的一些愚见。不知是否合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让我们在讨论中分享生物学的美、教学的美。
参考文献:
[1] 《学会教学》(第六版)理查德•I•阿兰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刘恩山.汪忠.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张可柱.张祥沛.商务印书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