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进
摘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可谓大了,语文教改的呼声浪潮可谓高了,可这并没有让语文教师和学生感到轻松和释然,相反让语文教师感到更加的茫然无措和战战兢兢:该怎样教才好?
关键词:语文;激情;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87-01
我认为语文是一门“灵性”的学科,要让语文课走出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境地,就得尊重语文学科的“个性”,给她松绑,让语文也回归自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本身就如滋润万物的细雨,教师就应该做那无声无形的微风,助那丝丝缕缕的雨儿飘洒进学生的心田。教师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趣”的问题和从关键上解决一个“效”的问题,就必须重视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功夫。
首先是一个“情”字。“情”即教和学的激情。语文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刻就应该向学生传递出热爱语文的信息,并用自己的声音、眼神、体态、动作感染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全身的投入,那种热爱语文的态度必将造成一种动人的氛围,深深吸引学生,而教师也能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教师要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首先做一个真正的语文爱好者。
其次是一个“读”宇。“读”实在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古文教学突出了读,虽然有过生吞活剥的笑话,但它对人习语言、领佰意蕴的功效却绵长深远!教师本人声情并茂的范读比任何媒体手段更能打动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寿镜吾先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少年鲁迅“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对其感染和熏陶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也应该是语文课堂中的主要环节。
再次是一个“境”字。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学生不只是用眼睛和大脑学习语文,而是用全身心去感受语文。学语文离不开环境,文学作品的欣赏更需要情境,教师如果能匠心独具地将语文课堂变成学习语言、体验情感的舞台,让学生置身其中,纵情地阅读、欣赏、表演,其效果是条分缕析的解说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是一个“广”即语文教师要广纳博取,开辟多种资源和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学生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机会:阅读名篇佳作,品评精品时文,观看戏剧演出,聆听演讲辩论,欣赏电视散文等等,只要是能激发学生体验语言、表达感情的活动,教师都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此外,在学生的身边——教室、校园、家里,不妨让学生办起“欣赏” “写作”之类的专刊,构建起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让学生时时处于语文的世界之中,那么语文教师的功绩是何等的丰伟。
注重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功能的发挥,也许是还语文教师以轻松愉快、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