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露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重视实践体验、联系生活来组织课堂教学,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77-01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热论的话题,高效率的教学要求教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同时教师也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然,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主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效率,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当大家在观看文艺表演时,观众大都兴致高涨,沉浸在兴奋、活跃的观看状态中,究其原因是因为导演所精心设计的观看氛围感染了观众。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情境设置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每次讲课都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堆习题,学生是否会感到厌倦和乏味?当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件的优势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不管是轻松的乐曲还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茶杯、罐装饮料、尖顶建筑物、沙堆、飞船、导弹等,在影像和音乐所构筑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紧紧牵引,每一位学生都仔细观察、细细思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普及和推广。因此教师要注意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以协助教学,以获得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主要是多给学生一些直观上的感受,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例如:进行“圆”的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比较难想象。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视觉感受。又如:进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容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正方体进行动画播放,在这个动画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正方体的每一个面,看到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合理加以利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类最初学习数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各种问题,而现在大多数学生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教师不要把时间都消耗在机械化的习题练习中,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小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每每数学能力测评都是优秀,但是真正让其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就会变得很困难,这也是经常困扰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知识变换一下角度,或者转了几个弯,我们的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了呢?究其原因,是学生虽然学会了知识,但并没有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平日里教师总是喜欢布置海量的习题,让学生翻来覆去地计算练习,却很少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所以教师要抛弃陈规旧俗,要勇于创新。我在设计数学作业时特别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在作业布置中设计实践型作业,以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4.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
四、挖掘教材生活化元素,促进教学活动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活动生活化就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畅游数学的海洋,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数学,唤醒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领悟数学概念的实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化教学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才能促进教学生活化,开展生活化教学呢?首先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拉近数学课堂与生活间的距离,利用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元素互通有无,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大胆突破,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推导过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对象自主探究,寻找直径与圆周率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成功地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化探究平台,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共同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玉凤.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D].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 秦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3] 徐素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