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2014-09-01 04:44杨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融会贯通语文教学

杨芳

摘要:“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会贯通;其他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19-01

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巧妙利用其他学科,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一、学科间融合的依据

1、从语文学科自身性质来看

语文是表达各个学科的工具,没有文字,没有语句,没有篇章,人们将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诉说事情,也就没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

2、从语文教材内容编排来看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这些文章让学生学到语文让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可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

3、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各种知识、技能之间往往发生相互的作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会产生某种影响,这就是所谓“学习的迁移”。心理学家郡瑞珍教授认为“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因为孤立的、彼止不影响学习的是不存在的”。

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把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教师利用那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对学生的德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慢慢浸润的,不是板着面孔说教,学生更易接受。在教学《谈骨气》一课时,引导学生保持中华民族气节;在学习《俭以养德》一文时,针对因生活条件富裕而奢侈浪费的不良现象,讲节俭的意义;讲解《望天门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总之,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进行了思想品质、道德情感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把音乐融入语文教学

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的声、韵、调串联在一起,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不要说唱,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把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首跟课文内容相符的曲子,以音乐导入,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以心感之。教师还可以在音乐中朗诵课文,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3、把美术融入语文教学

绘画对学生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则可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描述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在这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想象能力。汉字中的象形字就是一幅幅图画,已经同美术相近,更何况自古以来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高度的联结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即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4、把自然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如《纸的故事》一文,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课外查阅有关纸的一些知识,查阅纸的历史,纸的种类,用途和特点,这样既开拓了视野,也能使学生对纸有更深的了解,更快捷地掌握课外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学习了《蝙蝠与雷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开放题:“人们根据(),发明了()。”通过这道做不完的题目意在鼓励学生课外搜集仿生学知识。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视野得到了开拓,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5、把史地融入语文教学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和历史就是结合在一起的,《史记》就是这样的典范。文学中包含着历史,历史中显示着文学。在现代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写作时代、作家的生活道路,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乃至建筑、器皿等等,几乎无不涉及人类的历史。因而也就经常需要借助历史科的知识配合。

语文和地理也息息相关。语文教材中的人物、事件所处的地理空间,课文中所记叙和描写的山川草木,教材所涉及的资源和交通状况,无一不是地理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也就学习了地理知识。

三、学科间融会贯通的效果

1、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教师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才有大量跨学科的知识,使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学科间的融合,学生的能力再也不单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了。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培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如独立阅读书本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创造想象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知识全面。

课程融合将是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综合化的大背景下,倡导探索语文和各学科课程融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1] 陈丽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

[2] 徐琦.《浅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猜你喜欢
融会贯通语文教学
凝心聚力 融会贯通 北京联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Effect of trapezoidal collars as a scour countermeasure around wing-wall abutments
从“融会贯通”到“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