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责任、耐心——高校青年教师之班主任初体验

2014-09-01 04:01吴茵茵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2期
关键词:体会青年教师班主任

摘要:高校班主任不同于中学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全方位管理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管理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初涉班主任一职,虽然诚惶诚恐,但也应尽心尽力。本文分享了笔者对于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青年教师;班主任;体会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30-02

班主任工作是目前广大高校各专业青年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工作。然而,除了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职责以外,笔者以为,这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样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笔者从以学生身份离开高校到以教师身份回归高校,再到开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间,对于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些初步体会。笔者以为,说不上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高校班主任,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秉持着热情、责任与耐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一新生的心理调整和自我新定位

高中与大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初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在其心理调整和自我重新定位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保证他们能顺利从高考结束后的放松心态平稳过渡到大学生学习生涯的重新出发状态,并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观,便成为了这一敏感时期的首要工作。除此以外,笔者所带的班级,是个由35名来自全国各地,包括甘肃、四川、河北、湖南、云南、浙江、河南、江苏、新疆等多个省市地区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人数虽少,但来自天南海北。因此,各地学生在饮食、语言、思维等方面,甚至是民族和宗教信仰也有所不同。这些也均是开展班级与学生工作时需注意的地方。在这方面,入学第一年引入班级助理,以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借鉴价值。班级助理,简称班助,主要由同专业的高年级学长学姐担任,每个班一般配3名左右的班助,在第一学年全程参与和引导班级建设工作。因此,班助既像是新船的掌舵者,也像是新生与新班主任之间的粘合剂。而好的班助对于一个新班级的茁壮成长便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意义,好的班助既能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会是新生们的贴心学姐学长。因此,对于青年班主任而言,初接手新生班级,必须尽快熟悉全部学生信息,同时借助班助的力量,顺利、平稳地完成新生心理调整和自我新定位,使得一个由完全不认识的新生群体变成一个互相熟悉、具有一定凝聚力的班集体。在这里,要依靠班助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依赖。

二、与学生的情感与信任纽带的建立

在班集体概念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在帮助每名学生完成心理过渡与自我重新定位后,如何加深与每个学生的关系便成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这里,笔者和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1.积极组织参与班会和班集体活动。各类班会和班集体活动历来是增进感情、加深了解的最好方式。因此,尽管身为专业教师,除了学生管理工作外还有很繁杂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但笔者的个人体会是,还是应尽量抽空尽可能多参加些班会和班集体活动,尤其是在第一年还有班助辅助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情况下。唯有如此,才不会错失和学生建立亲密感、增进信任的黄金时期。

2.积极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班集体大赛。笔者所在学院每学年都会组织各个专业不同班级进行班级风采大赛,这个大赛的本来目的是展示班级风采,而根本目的是为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增进班级凝聚力。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类似的班集体大赛挖掘本班学生的多方面才艺和能力,通过鼓励其表现,增加学生个人自信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为了慢慢地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3.走访寝室。如果说参加班集体活动和班集体大赛是从整体上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寝室的走访则是缩小到一定范围的学生交流。而且由于寝室的人数一般在4~6人,因此相较于班集体活动交流,这一类型和层次的访谈和交流更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沟通。此外,班集体活动和班集体大赛等由于对时间、场地等的需求,限制了其开展频率,而寝室的走访则完全没有这类限制。因此,相较于班集体活动和班集体大赛,更具有灵活机动性,也更便于开展。

4.一对一交流。在有了班集体和寝室层面的交流方式后,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尽管身处集体的包围中,但每个学生仍然是有个性的个体存在。尽管我们不一定能完全实现孔子老人家所提出的因材施教,但是我们还是应尽量关注不同个体的不同情感与心理需求及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困难与困惑。从而针对每个个体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而能实现这点的,笔者觉得相较之前的几种形式,一对一的交流模式更为合适。笔者通过实际的交流也发现,这种一对一的方式也的确更有助于学生放下顾忌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建立

高校班主任对于大学生的管理,除了一开始的稳定心理与重新定位,帮助每位同学融入新集体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其脱离高中生阶段的被管模式逐渐转变为大学阶段的自我管理模式。如果说中学阶段的班主任更像是在扮演母亲的角色,那么高校班主任可能更多地是在扮演朋友的角色。高校班主任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不应是管理者而应是指引者。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完全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班委选举、组建和换届便成为了实践这一模式的绝好形式。此外,除了班委这一班级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外,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其开展自我管理的地方,例如如何帮助学习后进者。以笔者所在班级的解决方法为例,我们是这样做的:主要以寝室为单位,由同寝室的学习较好的同学与学习存在困难的同学结为对子,通过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解答学习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来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设立学习进步奖,以对子的共同进步程度为评价依据,选出进步最大的对子,对两人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对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与引导

在增进了彼此感情与信任,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接下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大学生与高中生另一个很大的区别点就在于,大学生除了基本素质培养外更需重点培养的就是其专业素养,这也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键区别点。因此,对于大学生专业意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点上,笔者所在专业是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导航教育和专业教授座谈会实现的。此外,还通过举办如专业意义探讨的征文活动,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了解本专业历史,思考其意义,从而实现培养其专业意识的目的。除此以外,为了更好地分工以促使工作效率的提升,我们还尝试了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的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模式。所谓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模式主要是综合考虑了班主任、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三方优势,以利于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如杨通宇提出的,班主任应发挥在学生专业意识的引领、专业素养的打造、专业知识的提高等方面的专长;导师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及就业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而辅导员应针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专项辅导。由此,这三方各司其职,同时又能形成合力,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打造。当然,对于这三方的职责划分,目前还存在认识不一致的地方。不过笔者也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必将形成一套实际可行的职责分工和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实际就是引领大学生完善自我、发展专业素养。而这项工作需要的不光光是热情,更多地是责任与耐心。此外,不同年级与阶段的大学生发展需要的是不同侧重点的指引,而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这一群体。同时,必须联合导师和辅导员开展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方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我们的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邱淑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杨通宇.浅谈以导师为纽带的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作者简介:吴茵茵(1982-),女,浙江杭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流行病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会青年教师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夸夸我的班主任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班主任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