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凤蕊+继宏
【摘要】根据调研对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以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 培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4-0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广西,与东盟的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而外贸的发展带动了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和区域性国际物流繁荣。但是,广西国际货代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货代企业的设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企业设立门槛降低,企业数量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加大。另一方面,从2013年8月1日起,广西交通运输业和全国同步开始推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绝大部分代收转付收费和代垫杂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需要全额纳税,极大地加重了货代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南宁海关从2013年7月1日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这对于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国际货代企业对报关及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对人才的要求,笔者随广西报关协会对广西北海、凭祥、柳州、南宁等口岸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走访。
一、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适用的职业岗位、近两年相关岗位需求量、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对毕业生的评价等问题进行。调研采用面对面交流、问卷形式。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问卷有效率为97%。企业对有关问题的回答整理如下:
(一)关于需求岗位。10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主要有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9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有报检员,8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有单证员、业务跟单员。
(二)数量需求。90%的调研企业近2年内有相关人才需求,数量为1~2名。目前广西6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包含办有高职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9所院校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年培养的毕业生不足1千人,另据统计有将近40%的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并且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流入珠三角地区。目前从数量来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毕业生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
(三)需求的毕业生学历层次。在博士、硕士、本科、专科4个学历层次中,用人单位对大专及本科的需求量最大,无人勾选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意味着广西高职人才学历方面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要求。
(四)企业对国际货代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情况。通过调研,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素养。首先,具有诚信、正直、责任心。一个诚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勤勤恳恳优质地完成工作,而敬业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诚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其次,具有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一个服务性企业,所以货代人才应该具备服务精神。另外,随着分工更加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协作才能完成的,所以团队协作精神也是货代人才应具备的。最后,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激烈的货代企业工作要求员工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对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一项进行调研时,几乎所有被调研企业都勾选了员工应具备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协作精神这几项。而在对毕业生的不足提出批评时,80%的被调研企业反映目前的毕业生较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缺少吃苦耐劳及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表现为跳槽频繁、稳定性差、以自我为中心。
2.职业能力。(1)积极正面人际沟通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是和进出口发货人、海关、检验检疫、船代、船公司等多方进行沟通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且是积极正面的沟通能力。(2)异常危机处理能力或应变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往往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考验个人的应变能力。所以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是不可或缺的。(3)持续学习能力。国际国内法规、物流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知识,满足工作的需求。比如,这几年与报关有关法规、海事法、国际航协规定一直在更新,如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报关员考试等。为了提高通关效率,通关也一直在改革,比如分类通关、无纸化通关。所以,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工作要求。
根据调研,几乎所有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大部分企业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一半以上的企业还要求员工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而在对毕业生的不足提出批评时,60%的企业反映目前的毕业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2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目前的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弱。
3.专业知识方面。调研发现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1)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国际货运代理业是接受进出口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为委托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和发展动态,还要具备物流营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与代理、报关、报检、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技能。(2)财务管理知识。物流企业是以物流为主体功能,但同时伴有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财务进行有效合理的经营管理,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节约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首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能熟练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处理业务工作。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也成为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本行业人才还应该对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行业人才是承接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运输等事宜的,所以应该具有较为熟练的英语特别是物流英语的应用能力,能进行英文函电处理、英文单证制作,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部分企业认为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个别企业反映学生英语能力有待提高,但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整体评价还可以。
二、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策略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报关与国际运代理企业的人才需求、目前毕业生的不足之处。多数被调研企业也对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理论和实践应进一步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
(一)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关注的要点,而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除增加及重视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人文教育贯彻在每一堂课的授课过程之中。其次,通过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的建设、人文讲座、开展职业心理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精神。通过课堂模拟训练、课堂分组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开展第二课堂及素质拓展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后,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把人文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全面的人才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演讲比赛、艺术竞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以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他们对人才评价体系中,就有对工作(学习)态度、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二)加强“双师”队伍与教材建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特别是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因此,教材建设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学校应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其次,从其他院校直接引进“双师型”教师,也可以重点引进行业、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技能人员等任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实践实训指导任务,最终建设一支与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材建设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以企业真实工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思路进行编写。另外,在编写上不仅要考虑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还要考虑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因此,可以邀请报关货代领域的企业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教材。为了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可以以企业真实案例、真实单证为原型来编写。
(三)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训教学在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广西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建立报关货代模拟实验室,设计报关、货代、船代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训室的具体建设上,可以以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虚拟、模拟及仿真是德国实训建设也是德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一些设施、设备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我们应借鉴德国的这种实训建设经验,加快虚拟模拟及仿真实训室建设,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作,解决部分企业实训难题。
另外,广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加强与区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为导向,建立校外实训的基地。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外顶岗实训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比如,如果学生愿意,可以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去顶岗,也可以比较灵活的小组为单元在学期中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顶岗,如小组成员共同负责一个工作岗位,轮流顶岗,有课的上课,没课的去企业顶岗。
在本次调研中,80%的被调研企业表示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见,不是企业不愿意和学校合作,只是还没找到比较好的合作方式。
(四)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但目前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没有制度和法律来制约双方的合作行为,学校一方积极参与,企业一方消极应付,致使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为继。因此,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是目前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法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的奖励机制,加大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的保护;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如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制订等,可适当地减免税收,以此来调动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以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德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多项法律法规,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的不少省区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而目前广西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除完善法律法规外,政府还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厦门为例,近年来厦门政府就出资委托厦门智源管理咨询公司举办厦门生源的高校学生暑期实践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博,廖穗.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
[2]范婵娟,孟娜.德国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
[3]孔繁正.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7)
[4]秦小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A类课题(2012JGA312);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B类课题(2013JGB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