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振
【摘要】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影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的因素作初步探析,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从管理机制、职业指导、奖助措施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就业帮扶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14-02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普及面逐渐加大,在不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保证教育工作的费用支出,高等院校的学费逐年升高,给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500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也有约230万人。高职学校因入学门槛较低、知识实用等,逐渐成为贫困生的优先选择。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人,有近百万的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需要就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在人才市场竞争中面临激烈竞争。学生顺利就业,不仅与其本人及家庭的利益有关,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现状
(一)自我心态及定位。一方面,因生活环境形成的心理负担,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将自己定位于弱势的状态,在大学生活中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就业时缺乏足够的自信,不能结合自己的优势及掌握的信息资源来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迫切需要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从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成本高,选择东部沿海城市多、国企多,而西部地区少、农村少、私企少的现象。
(二)综合条件偏低。大多数高职贫困生在乡镇或县份接受基础教育,由于地方基础建设和教学水平薄弱,在一些课程上没有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如计算机、外语、体育等课程。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父母也很少对他们进行社交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他们的伙食标准往往较低,这个阶段所需的营养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导致身体素质较差。综合素质较差是影响高职贫困生就业的本质原因。
(三)就业市场现状。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就业公平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家庭关系、社会资源对其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弱、个人素质不突出使贫困生输在起跑线上。另外,贫困生因自身和家庭所掌握与利用的信息资源有限,物质经济条件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所以在就业层次与质量上降低标准,故而使得该群体的签约率偏低。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家庭经济条件因素。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收人偏低的城镇下岗失业家庭或单亲家庭等。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费相对较高,甚至有些地区高职院校的学费是本科院校的2倍,这给高职贫困生更增加了经济的负担。经济的压力导致贫困学生的校园生活面窄小,在求职过程中难以获得好的岗位。一些贫困生毕业找工作时,无经济能力承担找工作的相关费用,如简历制作费、服装费、通信费、门票费等。贫困生择业期间,由于考虑求职成本,不得不只做简单的“就业包装”。高职贫困生在就业范围选择上也相应狭小,他们减少赶赴校外招聘会的次数,失去收集信息和实践的机会,缺乏竞争力。
(二)帮扶支持体系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上大多数是从经济上进行帮扶,通过“奖、助、贷、补、减、免”绿色通道等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但在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帮扶。高职贫困生特殊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三)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因素。高职贫困生个人及家庭对待专业选择问题比较保守,希望就读一个当前最稳定、收入较高的行业所对应的专业,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张导致专业设置失衡,加之贫困生不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供求状况,盲从热门专业,导致还未就业就已经失业,出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
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对贫困学生的奖助政策和就业帮扶体系,是促进贫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外”字为特色,培养外向型商务应用人才,打造“为繁荣广西商务经济、北部湾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的理念。学院自从2003年首届毕业生至2013年,连续10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历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以上,贫困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针对贫困生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和就业政策,有效保障贫困毕业生的高质高量就业。分析其经验对策,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解决贫困生就业工作开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一)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系,规范贫困生“助、奖、就”模式。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资助、就业工作院系二级化的管理体系,为贫困学生在“入学—在校—就业”过程中享受一体化的就业帮扶模式。针对困难新生进行“绿色通道”、学费减免、专项经费资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在帮扶模式中细化到由系部成立贫困生工作小组,在贫困生就读期间为其搭建“学院—系部—学生组织”三级学生资助工作网络。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标准,研发出一套用于管理日常就业工作的系统,系统具备标准的、统一的工作模版,实现贫困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建立优秀贫困生档案,结合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搭建一个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平台。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贫困生帮扶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专兼职指导团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共有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40多人,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部分兼职教师是企业里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他们以集中授课、讲座或沙龙等形式定期到学院为学生做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教学交流、社会调查、教改科研等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活动,形成“教学—科研—指导—服务”一条龙的就业指导体系。
2.配备专门工作场所。职业指导除常规的授课方式外,职业指导老师在平日工作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职业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及专业咨询师,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模式对贫困生进行职业指导,或是以网络QQ咨询等方式为学生解答职业就业问题。同时,学院还与人才市场、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单位强强联合,举办各类讲座或现场咨询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立交桥。
3.搭建心理辅导机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贫困生就业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构筑贫困生的精神帮扶机制,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塑造健全人格。首先,帮助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淡化自卑、焦虑、不满情绪,积极融入环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注意帮助贫困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综合能力,教育他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知识也同样需要学习。同时,建立健全贫困生的心理档案。从他们入学起的各种心理信息,如性格类型、心理问卷调查测试、参加心理培训状况等记录成档案,以便及时了解掌握贫困生心理历程。
4.开展具有特色的就业育人计划——“银雁计划”。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开展的以强技能、促就业为目的的“银雁计划”获得首届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品牌项目。该项目将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喻为银雁,通过“引导—孵化—高飞—反哺”一系列成长培训和提升,使银雁展翅高飞,最终反哺学校,受惠学生,感恩社会。全区仅有10个项目获此殊荣,在全区高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完善奖励政策,鼓励贫困生到城乡基层、西部就业。构建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和引导贫困生到城乡基层、西部地区工作。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向培养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到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服务年限达到6年者,建议由地方财政返还其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对于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好他们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实施个性化指导,关注特殊贫困学生群体。关注、关爱“双困生”和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对于“双困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一是经济支持,拨出专款给学生各种经济上的支持,建立“双困生”档案,为“双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二是对该类群体优先指导、帮扶和推荐,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三是思想辅导,每天安排咨询师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途径来接受学生的职业困惑咨询;四是与广西区人才市场、南宁市人才市场等单位开展“双困生”帮扶对接活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改变单位一贯男性优于女性的用人观念,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向更适合的第三产业就业,扶持贫困女大学生创业等措施,切实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谢清平,曾俊.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赣州市高校为例[J].成功(教育),2012(16)
[2]刘义.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前沿,2012(16)
[3]岑道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4]任达轩.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透视[J].北京教育,2009(Z1)
[5]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9)
(责编吴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