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
【摘要】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设置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国学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拓展国学教育课外实践,营造国学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18-02
国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一门学问,国学精髓在弘扬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高职生构建心灵世界、提升自身品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开设有国学教育的选修课,本文就开展高职院校国学教育作初步思考。
一、国学教育是高职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有取之不尽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和源头。例如,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为贵”等人伦价值,“仁、义、礼、智、信”的人性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价值;道家文化中的“自然”等心性学理论,传统诗歌、音乐和绘画中蕴涵的丰富审美情趣等。以这些国学精华熏陶高职生,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成为品格健全的人。
高职教育是高校教育,同时又是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技能的培养由各专业课程承担,高素质则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国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涵养、生活品位、道德品质以及文化认同感等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比较单一,没有统一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设计以学生最大限度掌握专业技能为主,比较偏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国学教育仅设置选修课,讲授的内容由授课教师自定,授课内容由老师对国学的理解来决定,没有统一的规范,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设置课程的初衷。
(二)高职生忽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国学教育不是一门课程一个学期10多个课时就能学好,它是一种如春风化雨、滴水穿石般逐渐熏陶浸润的完整过程。同时,国学的学习不是立竿见影,它不像其他专业如理工医科类专业,没有直接地产生物质和经济效益。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多数高职学生把时间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取各类证书上,很少静下心来品味国学经典,树立健全品格。
三、对策
(一)设置合适的国学课程体系。国学有着博大精深的体系,一般而言,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文学、书画、戏剧、星相、医学、数术等。从儒释道法到诗词歌赋,从天文地理到琴棋书画,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很难完全学透,何况在校学习仅两年的高职生。所以在选取授课内容时,我们应有所取舍,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和学生特点,选择最能代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伦理和文化,易于健全高职生人格和品位的内容来进行授课,课程选择以通识教育为主,而不以专业学习为主,面向的是全院的学生。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其育人的方向是为基层、为农村、为社会输送医药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医护人员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更应该重视其人文修养的积淀。基于这个实际,学院对庞大的国学知识体系进行取舍,选择适合的经典内容进行重组,授课的内容有处世人生、传统礼仪,诗词歌赋、人伦至理、民俗、书画、太极拳等几大内容。处世人生主要以儒家文化中涉及人伦价值、实践价值、人性品格内容为主,以及道家文化中的心性学等能促进高职生修身养性的经典内容。民俗重点介绍广西的民俗,因为广西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病人有着不同的风俗,高职生了解这些知识,可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能面对不同的地方不同民族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沟通和服务。每个内容由若干个教师授课,组成面向全院学生的公选课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教育,帮助高职医学生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提升自身精神境界,领悟人生智慧,从而提高其就业素质、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职生对国学的学习是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以修身养性为目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只重课堂讲授的单一化弊端,可以汲取原生态教学法的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再现、仿写、角色对换等,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以视频、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使一些较难理解而口头介绍又很难达到效果的国学经典很好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新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与古典作品零距离接触,体验和感受作品原生态,消除心理隔膜感和陌生感。
(三)以主题讲座为主,创新授课形式。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国学课开设大多以公选课为主,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以主题形式,一次为一个主题。以《论语》为例,可分为《论语》处世篇、《论语》交友篇、古今观礼等,阐述经典的现代意义,使经典与现代结合。主题讲座形式使高职生每参加一次课就有新的收获,他们会比较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
(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国学师资队伍。授课教师的国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质量的国学师资队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国学教育质量。目前,高职院校中,部分担任国学教育的老师并非专业教师,对国学的教授凭个人的理解来传授,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对于国学基(下转第20页)(上接第18页)础薄弱者,学院应当积极提供相应进修条件,使他们多参加国学讲座、报告,或前往其他院校进修等,使其掌握系统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国学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五)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对国学课程的考核应多样化,不主张以试卷方式考核,而应以作品、论文、报告或实践为主,让高职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品味经典,反观自己的人生,健全自己的品格。
(六)拓展国学教育课外实践,营造国学氛围。课堂学习受学时的限制,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课外实践,将课堂向外扩展。一是成立国学社团,以社团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举办各种国学为主题的活动,这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二是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根据专家的研究特长,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以提升学生的国学知识层次。三是定期举办国学诵读大赛,为了在比赛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会背诵经典,互相交流,情景模拟等,在活动中理解和感受经典,达到国学知识入脑入心,营造浓厚的国学学习的氛围,使国学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人文涵养重在培养和建设,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国学教育的要求,建立合适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国学在高职院校能得到更好地普及,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高职生人格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令刚.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几个问题[J].时代教育,2012(6)
[2]马淋萍.高校大学生国学教育体系的设想与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
[3]陈韵.在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国学教育之探讨[J].福建论坛,2011(12)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