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

2014-09-01 13:54冯文登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阅读教学

冯文登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的培养。个性化阅读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强调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在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谈一谈对个性化阅读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学习语文;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9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个性化阅读是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中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重要保证。

二、个性化阅读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自主、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三、联系生活阅读,体验文本

个性化阅读显然注重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就是说,读者需要进入文本的境界,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作品与作家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解读作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当读者置身于作品之中以自己的生命之躯去触摸、品味作品时,读者并不是一个毫无主见、没有思想的人,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接受。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 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

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列理由,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五、采取多元的阅读评价

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语文教育要想实现阅读个性化,必须关注评价。个性化阅读的评价应该是自主的、多元的、延时的、包容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往往显示出其难能可贵的阅读个性,欠缺包容与支持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个性阅读的积极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是对儿童的评价不仅仅评价其已有的,已达到的水平,还要评价其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现今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大都是采取静态评价,就是不管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理解的差异性等等,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忽视个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要变静态为动态,即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获得提高的阅读能力结合起来评价。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延时评价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语言、手势、神情、动作,包括适当的物质等,只要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都行。

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路才不过刚刚起步,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课外相结合,相信阅读的原野上一定会开满更多更美的个性的花蕾。

参考文献:

[1] 陈云莺《自主阅读与主体性发展研究》北大附中附小网校2002

[2] 谢学华.刍议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2(06)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