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09-01 12:15谢佳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

谢佳利

摘要: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如何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这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关键与有效方法。

关键词:体育;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57-0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示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有效疏导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理困扰,各中学学校都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等机构,以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提出的挑战。那么,体育是怎样促进心理健康的?本文将从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涵互动关系展开论述。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无疾病并不等于健康。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1988年,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诠释: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生理健康是人体机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以及其他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以生理健康为基础的,高于生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我国中学生中大多数心理健康,但也有15%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分别患有焦虑症,甚至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生往学校水井投毒案、中学生杀母案、自杀事件、学生之间报复杀人案等令人叹息心痛事件;还有很多学生的厌学逃学现象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中小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成长发展出轨有直接关系,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今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中学生心理问题重视不够。

三、让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认知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心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1、正常的认知能力

正常的认知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心理健康的人积极向上,情绪如愉快、乐观、满意、高兴、快乐占优势,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有达到目标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毅力能显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服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的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做到。

四、学校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泼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学者认为,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

(1)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2)能提高独立性;

(3)能解除紧张;(4)有助于形成友谊;(5)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

体育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1、正确自我认知

一个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体育活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活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个人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体育活动还可以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活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并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2、调整完善情绪

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用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心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中外学校健康教育比较[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14-16.

[2] 季浏.[澳]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7-11.

[3] 丁雪琴《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1998.5.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