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悟·得

2014-09-01 06:09徐爱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笔者学生

徐爱枝

一所略显陈旧的学校,一群热爱教育的教师,一群快乐成长的孩子。

这是一幅以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为原型的“简笔画”。

不过,走进学校,才发现“别有洞天”:经典诵读、英语口语、绘画等,学生活动百花齐放;师徒结对、自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教师教研活动精彩纷呈……二小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用自己的智慧挥洒出一幅美丽的教育画卷。

时下,小学里很盛行诵读古诗文经典,几乎校校都开展,但是,诵读后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难有提升。究其原因,与教育者追求背诵数量,不求甚解有关联。那么,怎样诵读才有效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有效的古诗文经典诵读。

真切感悟诵读的快乐

古诗文经典的语言美,或凝练含蓄,或自然明快,或耐人寻味,讲求对仗和韵律,富于音乐性,可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带领学生根据平仄规律依字行腔对诵、轮诵、独诵、齐诵、配乐诵等,诵出诗文的意境。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古诗文描绘的画面呈现给学生看,把入情入境的诵读播放给学生听,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加强体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增添诵读的情趣。如诵读了一系列写景诗后,笔者出示相应的图片,配上古典音乐,开展看图吟诗比赛:出示“西湖荷花图”,生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小池荷叶图”,生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示“庐山瀑布图”,生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透过学生明亮兴奋的眼睛,透过学生有板有眼的诵读,分明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由衷赞美,感受到诵读给学生带来的无限乐趣。

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为了让学生感悟经典的内涵,理解、信服和接纳经典中的积极思想,笔者挑选一些诗词名句和有相关寓意的故事,让学生比较阅读,读中发现故事与经典所闪烁的思想。

如“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告诫我们好事无论大小,都应该去做,对于坏事就算是最小的也不要去做。笔者给学生介绍了“破窗理论”实例:刚扫干净的大街,因为有了第一口痰,随即有了第二口痰,有了其他的垃圾;美丽的风景区,因为有人刻了一个“到此一游”,几个月后便成为信手涂鸦的“乐园”。不良细节及小事对人有明显的暗示效果,一旦有了第一次,有可能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喜爱故事,故事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动情之中就强化了对经典所阐释的做人道理的认同感、信服感、追随感,进而内化吸收,从而成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催化剂,这样就超越读背的层面,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唤醒学生生活的体验

真实的生活情景,亲历的生活体验,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经典,把学习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建构新的价值观。因此,要善于寻找古诗文经典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实践出真知,对于学生的习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写植物,就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要写第一次家务劳动,就鼓励学生亲自在家里炒鸡蛋、洗衣服、拖地……亲自参加了、动手了,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古诗文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教师要善于把哲理、诗情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对接起来,在体验中帮助学生提炼、升华、转换,引导学生借助诵读去感悟哲理,去体验情感,去品味生命。

总之,诵读的策略得当,学生方能日有所诵、日有所悟、日有所得,方能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习得语言,构筑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

猜你喜欢
古诗文笔者学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学生写话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