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2014-09-01 10:40魏燕
山东青年 2014年7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师发展

魏燕

摘 要:本文以新世纪医学教育实现专业认证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分析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医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分析了目前医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及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顺应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师发展

作为医学教育质量的外部审核机制,医学教育认证对保证教育质量、促进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逐渐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推广。2011年,教育部要求:“截止到2020年,国内127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必须通过专业认证,否则直接影响该专业的生存。”医学专业认证决定了医学院校的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同时专业认证也对教师发展提出新的的挑战,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提升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全面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医学专业认证是指由专门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或培训项目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判是否达到基本的教育水准;另一方面是鼓励教育机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质量发展\+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就业难三重背景下,有效地协调规模扩张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保证我国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②。2002年,我国教育部召开了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国际医学教育标准,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经过试点认证之后,该标准于2008年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正式颁布,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的指导标准\+③。2009年,《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规定“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医学教育认证,以认证结果作为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依据,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因此,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将成为教育部评价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医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二、临床医学认证工作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日千里,瞬息万变。因此,作为一名医学院的教师,应当继承、传承、挖掘、整理、提高专业知

识\+④。但仅此远远不够,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掌握和专业认证相关的文件精神和认证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1、 医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教师依然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视教师为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为信息的吸收者。《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2、医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医学教师多为医学院校毕业,所接受的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学习比较少。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教学设计方面,许多教师沿用传统的初高中教学设计方案,使本来丰富多彩的医学教育黯然失色;二是在教学反思方面,许多教师缺乏对每次课得失的总结,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三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大部分医学院校依然是终结性评价占主导,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形成性评价。

3、医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

区别于普通义务教育的教师,许多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为兼职教师,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更兼有科研的重担。这一情况使广大医学教师普遍工作压力感增大,工作力不从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客观上繁重的工作压力带来的,同时,也有来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上的原因。教师对职业认同感不高,就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在规范办学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生命质量。从而,提高医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学教学的质量。

三、医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需要必要的经费投入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1、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教师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的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教的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进一步深化以教学方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纵向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加强基础与临床的交叉渗透,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开展以PBL为代表的评价方法,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完善质量评价机制,实施全过程评价体系。将教育评价覆盖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状况的检测;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如网上评教、网上评学等。

2、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提升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中,以下几种方法收效显著:

一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定期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学,通过对先进教学理论、方法、政策法规的学习,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二是开展“课例会诊制”。所谓“课例会诊”,是指通过大量的听课,讨论,专家点评来提升所有会诊参与者的教学水平的研究性讨论。通过实践、会诊、再实践、再会诊,以形成最佳的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解剖与学习讨论,使其获得感悟。三是实行导师制。以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以中老年带青年,以经验充足带经验匮乏,以沉稳老练带心浮气躁,促进教师团队的新老更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幸福指数。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指数。主要途径有:一是实行轮岗制,促进医教分离,减轻医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其专注于本职工作。二是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如学校领导情感上对教师的倾听、交流,不搞教师间的恶性竞争,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等等。三是实施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开展教学名师评选、举办青年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研修班、实施教学休假制度等,激活教师潜能,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文化。四是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让我们的老师在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和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下开心幸福的工作、生活,履行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诺言。

[注释]

①Kade H.Global standards and accredit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a view from the WFME[J].Acad Med,2006,81(12Suppl):43-48.

②赵琼.谈医学院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37-38.

③曹德品,赵光,赵士斌,等.医学教育全球认证试点性评估的认识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9.

④舒涛,房庆元,毛柏青.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技能模拟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41-243.

⑤《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442000)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