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娟娟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青少年身上。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抓好青少年的德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呢?结合多年的电教实践,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电教与德育有机结合,不失为一条深化德育的有效途径。利用标准规范的录音、形象直观的投影、录像延时再现等电教手段,开展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形象逼真、方法多种多样的德育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心灵的琴弦,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克服枯燥、厌烦心理,取得良好效果。
一、在品德课上引入,增强形象性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出发,恰当地应用电教媒体,发挥电教优势,灵活引入课题,调整教学结构,能彻底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一课时,首先播放我们自己编辑的“雷锋参加劳动”和“掏粪工人时传详事迹”录像片断。以生动的画面、具体的情景、详实的材料,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教育,达到“情中明理,理中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接着投影本节课内容的两大框图及艰苦朴素对比数据,边讲边提问讨论,将录像和投影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教师讲的话,有说服力,学生听课有凝聚力,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勤劳是幸福的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左手,我们只有一手抓勤劳,一手抓俭朴,才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强大。
二、在各科教学中应用,增强实效性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应用投影电教手段,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能加深印象,强化德育。
例如,《黄继光》一课,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场上,与今天的距离很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把这课的录像片断播放出来,配上音乐,让形象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反复阅读课文,多次观看录像,使他们体会到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在暴风雨一般的子弹扫射下,英雄黄继光顽强战斗,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壮举。这样,英雄的形象会扎根在师生的心中。其他学科利用电教手段,也可随时渗透德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介入,增强自豪感
学生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疑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然而课外活动同样不容忽视,这恰好是同学们参与各项活动,落实深化德育的具体体现。校政教处、团委会和电教室共同配合,在课外活动中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特点且生动活泼的活动,给学生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和机会,使学校的每一块板报、每一次艺术活动、每一条标语、甚至一草一木,均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针对目前青少年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在校园里,滋长的实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历史影片和《雷锋》《赖宁》等现代录像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活生生的历史画面,生动具体的人物事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他们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
四、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中渗透,增强对比感
目前有部分学生,只偏重文化知识学习,重点瞄准考试,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讲话不礼貌,行为举止不规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被丢掉。利用电化教育,组织他们观看《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录像。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懂得什么叫“注重仪表”和“礼貌待人”。学生观看后立即明辨是非,印象非常深刻。同时采用对比手法,利用摄像机抓拍不良现象和文明现象,对应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后反响强烈。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谁也不愿意上这样的屏幕,充当不光彩的角色,谁也不愿意生活在这种不文明的环境中,从而正确认识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后的实践观察、检查监督,学生日常行为不良现象大为减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排列有序;室外干净整洁。无纸屑乱飞;校内楼前花坛草坪错落,路旁绿树成荫;墙壁上板报成片,标语相互映衬,呈现一派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体现出学校“艰苦朴素,环境育人”的德育特色。
实践证明,电化教育是学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传统的教育手段是从“晓之以理”出发,那么电教手段还能够“动之以情”,它能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引发思考,认识真理,集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德育提供了最佳方式。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