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临床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

2014-08-31 07:36叶海辉皮佑王君润袁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配型交叉血小板

叶海辉, 皮佑王君, 润袁敏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湖北 襄阳,441021)

血小板输注能有效治疗及预防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肿瘤放化疗患者及血液疾病患者的支持疗法[1]。但临床经验表明,输血次数、输注量、器官移植、妊娠等因素可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RPT)[2]。RPT是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不能引起机体出现反应,即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时间很短或血小板恢复率较低[3]。因此,在血小板输注前应对患者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能有效降低RPT发生率,提高输血效果。本文观察经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患者与未经交叉配血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患者RPT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本院的行血小板输注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① 累计输注血小板≥3次; ② 肝肾功能正常; ③ 无活动性出血、弥散性血管出血、脾肿大、发热等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疾病; ④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18~68岁,平均(35.98±4.12)岁。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慢性白血病8例。

采用试剂盒法测定患者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情况,将HPA抗体阳性患者分为经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组(配型组)及不经任何试验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组(未配型组)。血小板交叉配血实验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PA)测定[试剂盒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包括HPA及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HLA-I),可对血小板HPA及HLA-I抗体进行定性检测,可进行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进行。随机输注未找到配型相符的血小板,仅行ABO同型配型的随机供者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患者血小板计数<20×109/L或20×109/L~100×109/L, 但存在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

输注有效率: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以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 h PPR>20%,齿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得到改善或控制,未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即可认为血小板输注有效。血小板输注后1、12、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液5 mL,计算血小板增值(CCI)。CCI=输注后CCI×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记录2组输血患者输血时间、输血费用。

2 结 果

2.1 HPA阳性组与HPA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情况

68例患者中HPA阳性22例(32.35%), 与HPA阴性组相比,HPA阳性组RPT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PA阳性组与HPA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情况[n(%)]

2.2 配型组与未配型组CCI水平分析

22例HPA阳性患者行SPPA试验后进行配合性输血,成功配血14例,另7例患者未找到合适配型的血小板,采用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型组输血后1 h、12 h、24 h CCI水平显著高于未配型组,RPT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配型组与未配型组平均实验时间、费用分析

配型组患者平均实验时间、费用与未配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配型组与未配型组CCI水平分析 ×109/L

表3 配型组与未配型组平均实验时间、费用分析

3 讨 论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有: ① 血小板质量。血小板制备、保存、运输等过程受到损害或污染时可影响血小板质量,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4]; ② 非免疫性因素。一些非免疫性疾病如感染、发热、脾功能亢进、药物作用、弥散性出血等均可破坏血小板结构,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5]; ③ 免疫性因素。反复多次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容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6]。Bub等[7]研究指出,临床约44%的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失败的原因与免疫性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多次输注血小板体内抗体阳性率较高,且随着输血次数增多抗体阳性比例显著提高,两者呈正相关。胡锋兰等[8]认为,长期血小板支持性治疗的患者有26%~71%可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因此同种免疫仍然是临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与同种免疫的关系,输血前对输注血小板患者,尤其是输注次数>3次患者应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能有效预防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患者输血成功率。本研究对累计输注血小板≥3次患者行HPA抗体筛查发现,68例患者中HPA阳性22例(32.35%), 与HPA阴性组相比,HPA阳性组输注无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与文献报道[9]一致,提示医护人员对于长期依赖血小板支持治疗或反复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应重视其免疫抗体筛查,以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CCI是临床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客观指标,当患者连续≥2次输注足量的随机ABO同型血液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仍未见增加或增加数量达不到临床要求者被认为RPT[10]。解决免疫因素所致RPT的方法: ① 选择供、受者相同的HLA、HPA特异性抗原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输注[11]; ② 通过配合试验选择与受体相符合的血小板[12]。前者血液需建立HLA、HPA特异性抗原供者数据库,规模庞大,耗时长,花费巨大;而后者则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1] 周建月, 韦喜敢, 梁春峰, 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结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1, 40(34): 3503.

[2] 胡维, 何巍巍, 胡志坚, 等.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5): 427.

[3] Warkentin T E. Platelet Microparticle Generation Assay for Detection of HIT Antibodies: Advance, Retreat, or Too Soon to Tell[J]. Thromb Res, 2014, 5(7): 886

[4] 陈活强, 蔡葵, 容伯芬, 等.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4): 1704.

[5] Porcelijn L, Huiskes E, Comijs-van Osselen I, et al. A new bead-based human platelet antigen antibodies detection assay versus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s assay[J]. Transfusion, 2013, 5(7): 556.

[6] 朱奕, 伍昌林, 党鑫堂, 等.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9): 1130.

[7] Bub C B, Martinelli B M, Avelino T M, et al.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by flow cytometry: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valuate and give transfusional support in platelet refractoriness[J]. Rev Bras Hematol Hemoter. 2013, 35(4): 252.

[8] 胡锋兰, 张健华, 张然蓉, 等.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8): 1291.

[9] Skaik Y A. Platelet antibodies detection: A limitation for Indian population[J]. Asian J Transfus Sci, 2013, 7(1): 93.

[10] 古国荣, 朱伟峰, 周敏, 等.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 2013, 24(3): 388.

[11] 戴芳, 李建武, 党妮, 等.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研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1, 26(3): 123.

[12] 周雪丽, 阎石, 李强, 等. 一种新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的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 33(3): 200.

猜你喜欢
配型交叉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连数
连一连
基于分子管理的脱有机硫复配型溶剂的开发与应用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