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气化厂转型升级稳中求进

2014-08-31 00:52:55张赞辉
河南化工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工生产

文/张赞辉

·企业聚焦·

义马气化厂转型升级稳中求进

文/张赞辉

夯基础 抓执行 强管理 优运行

2013年是义马气化厂发展历程中重大转折的一年。一年来,在省煤气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企业牢牢把握“持续提升,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转作风、调结构、增效益、保民生”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全力以赴组织项目建设,安全高效进行投料试车,顺利产出了合格的硝酸、硝酸铵产品;另一方面抓好安全生产经营,深挖内潜,降耗增效,在9月份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在四季度超额完成了“百日攻坚”赢利100万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

——营业收入方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亿 元, 利 润-3220.65万元 , 减亏2079.35万元。9月份开始扭亏为盈,四季度赢利142.44万元。

——产品产量:全年生产净煤气4.83亿方,完成年度计划的98.62%;全年生产城市煤气2.29亿方,完成年度计划的109.38%;全年生产天然气738万方;化工产品:全年生产粗甲醇13.13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1.04%;生产二甲醚21.79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1.41%;生产硝酸铵500吨;其它产品:全年生产化工副产品2.77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79.31%;全年发电量2.27 亿度,完成年度计划的119.5%。

——主要单耗:净煤气耗原料煤折标为0.98kg/Nm3;蒸汽耗煤折标为140.11kg/t;甲醇耗净煤气为2013m3/t;净煤气耗电为0.45k W·h/m3。全部完成了公司的考核指标。

——技术改造工作:全年投入2603万元,先后完成了八万吨甲醇合成增加缓冲罐改造、C系列空分装置扩能改造及系统优化、551W01换热器改型消漏、粉煤灰负压闭路循环式气力分选、全量型安全阀在锅炉推广使用等21个技改项目。

——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13.9亿元,产出合格产品天然气、合成氨和硝酸铵。

——安全环保工作:实现了轻伤及以上事故为零,三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为零,环境污染、人身中毒事件为零,重大未遂事故为零四个为零的安全目标。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验收。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欣慰的业绩,是与企业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积极主动,率先垂范作风转变取得实效

2013年初,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和经营压力,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企业把“转作风”作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常抓不懈,持续推进。一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坚持按照“做自己做到最好,做工作做到极致”的标准,遇事向前迈一步,树立正标杆,发挥正效应,传递正能量。坚持每天撰写工作日志,梳理经营思路,提升管理水平。以“我在现场”活动为抓手,带头深入现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硝铵项目试车的关键时期,坚持24小时值班跟班,全力以赴推进试车工作。二是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面对四、五月份经营效果急剧下滑的严峻形势,我们及时反对怨天怨地、牢骚满腹;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轻谈空谈、眼高手低等十种负面情绪,开展了“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克艰共建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立足自身求转变,切实凝聚起克难攻坚的强大力量。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针对部分工作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不高等状况,及时按照“简单执行”理念,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执行效率。通过开展作风督查、纪检监察、重点督办等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

预防为主,务实求效安全实现零目标

一是创新“双基”考核模式。按照“经营讲效益,生产抓安全,设备是基础”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机动“三位一体”的双基考核模式,抓现场,抓执行,抓落实,不断夯实安全基层和基础管理,实现了安全超前预控,完成了安全零目标。二是安全管理注重实效。以创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为载体,按照“讲实际,讲实用,讲实地,讲实效,讲实战”的原则,全年开展了2258人次安全培训,制定了三大系统安全防控预案,组织了15次消防演练,进行了14次隐患大排查和36次安全检查,发现和整改了979项问题,切实提高了全员风险辨识能力、安全措施落实水平和消防实战技能。三是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建立废水排放超限报警风险防控机制,第一时间处理超标排放现象。成立了烟气脱硫技术攻关小组,加快硫氨回收装置改造,大幅提升装置运转率,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量。实施废水、废气在线监控,实时指导工艺操作,实现了“三废”达标排放。四是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征文、安全文化歌编撰、全民消防员电视大赛等活动,宣扬“蚂蚁精神”,普及安全文化知识,使全民安全和消防意识深入人心。

夯实基础,优化运行,降耗增效成果显著。一是抓好设备基础管理。坚持“非计划停车就是事故”的理念,利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机动管理对标市场、设备点检系统和设备经济运行趋势分析,抓好备机管理、润滑管理和计划检修管理工作,降低了主装置切换频次。以日常维护消缺和提升设备优级率为抓手,加快“治漏”向“防漏”转变,设备优级率环比提高32%,现场漏点环比下降77%。二是严格工艺指标管理。创新利用飞信平台,当天通报、分析和调整不合格指标,全年合格率达到99.5%,优化了生产系统运行。三是加强单耗管控。抓好来煤、配煤结构调整,入炉煤综合成本同比下降了19.6%。平衡槐扒水、义马水厂、小水井用水结构,用水成本明显下降。加强峰谷用电调整,白班和小夜班自发自用,零点班多吸外电,保持了外购电量低于5%,降低了大量用电成本。加大自产与外购甲醇比例调整,降低二甲醚产品单位成本。四是加快技术改造。完成了原水计量仪表改造,净煤气耗水单耗指标由19.15kg/m3下降到15.59k g/ m3。加快空分C系列扩能改造,稳定了后续系统氮气用量。实施了透平冷凝液回收和原水温度保持措施,有效保证了冬季脱盐水供应。5项QC活动和92项科技创新,解决了化工操作中的98项技术难题。五是科学协调生产与检修。针对300#拆除、301#电气改造、甲醇更换催化剂、新老装置108处工艺管线碰头等,强化装置切换管理,减少切换过程物料消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市场运作,严格管控经营质量效益双提升

一是创新算账搞生产模式。坚持“算账搞生产、算账搞销售”原则,每周对生产经营进行测算,构建了各产品单位成本测算模型,及时指导生产模式调整。完善了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测算模型,加大自产甲醇量,全年实现利润2098万元。完成了空分装置大小套经济运行测算,每月节约费用133万元。锅炉适量返烧弛放气,多生产1吨甲醇提高经济效益60元。二是用活节支创收市场。以内部市场化为抓手,持续强化成本控制和对标管理,加大目标分解和考核,进一步激活生产经营要素。通过对内挖潜增效,节支降耗,全年实现效益5499万元。积极争取对外创收,完成效益1730万元。灰渣成功对外销售,实现收入75万元。深度整合大机修和大电仪检修技术优势,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实现检修与工艺无缝对接,节约外委检修费用100余万元,修旧利废节约202万元。内蒙煤试烧及国家财政奖励基金创收1231万元。对外技术培训创收221.5万元。这些成效都为2013年的扭亏为盈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严格物资管控。实行“三审核、三利库”管理,库存物资同比下降10%,减少占压资金520万元。四是加强管理创新。完成了《二甲醚负荷提升管理优化机制建设》等19项管理创新,进一步发挥创新在管理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五是实现了扭亏为盈。按时组织月度特色经济分析会,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化解生产经营诸多瓶颈。面对第二季度生产经营形势急剧下滑,迅速成立了甲醇/二甲醚产量提升、煤炭管控、经营管理、蒸汽平衡等十大生产经营攻关小组,分析解决生产经营难题,至9月份,经营效果明显好转,并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以我为主,全力以赴调结构抓项目双管齐下

去年,硝铵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大事不隔天,小事不过夜”的“零搁置”理念,严抓安全、进度和质量管理,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一是创新“十化”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施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注重施工过程管理,实现了安全零目标。二是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强力推行“日清日结”管理模式,奖优罚劣,加快工程进度,提升工程质量。成立土建和安装突击队,实行项目预控预警机制,果断突击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子项工程。三是全力推进试车工作。坚决贯彻“不安全不试车”理念,科学组织“三查四定”,每天召开项目试车协调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试车工作顺利推进。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11月24日产出合格稀硝酸,12月4日产出合格硝酸铵。11月20日停供城市煤气,11月22日非渗透气送入天然气管网。

创新体系,激发活力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一是有效进行了薪酬体系改革。在全厂推进实施了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改革,坚持工资分配向基层一线倾斜,在工资总额下降的情况下,在岗员工平均工资与去年基本持平,基层一线员工收入实现了稳中有增,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创新员工培训体系。按照“计划为主、两实为基、小专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以人力资源部为总负责,生产部、机动部、安环部、党群工作部负责分管系统,分厂或部室具体实施”的三级培训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水平。编制各岗位操作培训教材,加快新员工胜任岗位速度。围绕硝铵项目试车,抓好职工新工艺、新装置外出培训,提升职工操作新工艺的能力。三是以赛促训。充分利用河南省石化系统技能大赛、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全厂技术大比武、“两述法”比赛等平台,提高了职工实操技能,选拔出大批优秀技术人才。通过先进带后进、师带徒等方式,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榜样带动,凝聚力量激励团队不断进取

完善联合党支部机制,继续发挥“1+1﹥2”优势,服务生产一线,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 “我在现场”、“比较管理平台”和“身边的榜样”三个主要对标管理平台,奖勤罚懒,提升管理。积极推进“同呼吸共命运 携手克艰共建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凝聚全厂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开展了硝铵杯“我与企业共奋进”演讲比赛,感染、启发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开展“我为一线捐工装”活动、光盘行动和周三素餐日活动,增强了职工勤俭节约意识。

以人为本,加快发展有力保证民生改善

2013年,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共享”原则,对职代会职工代表提案中的35项提案进行立案,分专业组织落实,全力保障职工利益。通过厂领导接待日、民主生活会、信访、强企论坛、EAP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关注职工呼声,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开展互助金帮扶和患病职工慰问,扶危济困,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共帮扶职工23人,日常慰问职工87人次。组织“五一”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书法绘画摄影展等文体活动,陶冶了职工情操,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全年没有发生越级上访案件。

在接受访谈时,李雪平厂长谈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希望。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产品结构调整问题。硝铵项目投产后,打通全流程和达产达标任务艰巨。醋酸项目即将由基建期转入生产经营,将增加经营成本超过1亿元。二是安全环保问题。国家安全环保监管更加严格,安全环保投入资金大量增加。三是生产经营问题。生产系统庞大,操作难度高,可调范围窄,需要较高的生产组织能力。化工产品市场低迷,装置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四是职工培训问题。外送人才快,新进职工多,但素质不高,在职岗位培训难度大,应急处置能力缺乏,安全基础相对薄弱。存在的机遇有:一是国内经济形势回稳向好,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集团公司战略重组,为义马气化厂升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后劲更足。三是集团公司强力推动义马工业园区建设,化工管网互联互通,化工物料互补互用,化工板块规模化效益将会更加凸显。四是原煤供应更加便利,经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五是我们拥有一支善打硬仗、技术全面的职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和压力同在,希望大于压力。2014年是义马气化厂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一年,无论是顺应国家宏观大势,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还是破解内部发展难题,我们都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只有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百尺竿头更进步瑞雪骏程看马年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义马气化厂产品结构调整出成效的关键一年,更是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综合实力的一年,因此,需要全体员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在煤气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围绕“一个思路”---夯基础,抓执行,强管理,优运行;抓好“两条主线”---抓好项目达产达标,发挥装置规模效益;抓好生产节支降耗,促进经营提质增效;突出“一个重点”---重点在效益上做文章,全面实现义马气化厂转型升级发展的目标。

1.抓好作风建设,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一是作风要正。干部职工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我做起,从严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二是作风要实。干部职工要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干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作风要新。干部职工要破除安于现状、被动应付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争创一流的意识,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四是作风要硬。干部职工要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批评工作上的相互推诿责任、低标准要求等不良现象,树立文明、和谐、敬业、诚信的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团结奋斗的工作氛围。

2.抓好风险预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双基”考核模式。按照“系统抓,抓系统”的总要求,以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和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为载体,健全生产、机动、安全“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制,强化“五自”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二是做实隐患排查。针对隐患排查的问题,要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追根溯源,科学判断,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三是提高各类检查质量。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执行到位。四是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员工“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大环保投入。加快锅炉脱硝项目建设,尽快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加强与义马市联系,尽快实现污水外送至污水处理厂。提高环保设施运转率,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3.抓好生产组织,提高系统安稳长满优运行能力。

一是科学高效组织生产。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系统庞大,操作难度增大,全体员工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抓好各个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提升各个装置的运转率和负荷率,坚决杜绝非计划停车现象。二是坚持算账搞生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能高则高、能快则快”和“生产围绕销售转,销售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效益转”的原则组织生产,把生产目标倒推到生产管理全过程,强化过程控制和对标管理,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三是增强技术创新驱动。深入研究“两炉”入炉煤质、发热量与产气率关系,调整“两炉”用煤质量,严格控制灰渣残炭,切实降低“两煤”单耗。实施甲醇装置扩能改造,提高自产甲醇生产二甲醚比例。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主动研究节能降耗新途径、新方法、新工艺,不断优化煤化工生产工艺。四是挖掘生产系统潜能。按照基地化、园区化、一体化、规模化的要求,以义马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物料价值,发挥装置最大综合产能。五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鼓励职工学习技术、钻研技术和应用技术,提升紧急情况处置本领。

4.抓好设备基础管理,提高各个装置运转率。

一是稳定重要设备运行。利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深化设备劣化趋势分析,适时判断大型设备运行走势,科学安排计划检修任务,确保重要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二是保证检修物资供应。加强物资采购计划性,完善物资出入库制度,坚决杜绝因采购物资漏报、迟到或者不匹配而导致设备不安全状态的持续存在,甚至造成计划检修延期的现象。始终保持合理库存物资,既满足易损件需求,又要减少资金占压。三是深化零泄漏工厂创建。多在工艺指标控制上下功夫,多在设备日常维护上做文章,多在提前发现故障苗头的技能和方法上练内功,真正实现“消漏”向“防漏”的转变,彻底改善现场环境面貌。

5.抓好经营机制建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强考核体系建设。梳理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做到制度完善、规定齐全、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以业绩、效率和效益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系统优化各类考核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关键指标和短板指标考核,并与薪酬分配体系紧密挂钩,不断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激励性。二是持续做好经济运行测算。以生产原料使用和化工产品销售为两端,构建蒸汽、发电、天然气、甲醇、二甲醚、醋酸、合成氨、硝铵等产品的成本模型,确定用煤、用水、用电、用醇结构,为运行模式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最大发挥装置规模效益。三是运用好内部市场化。以“控成本、降费用、增效益、稳人心”为宗旨,优化各单位市场结算模式,制定物料消耗趋势图,逐步提高生产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四是鼓励技术型创收。进一步拓宽创收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劳务输出、煤炭试烧等技术性工作,提升对外创收效益。充分发挥整合后的大机修、大电仪技术力量优势,真正让技术走出“家门”,创造更大效益。加大灰渣外售、粉煤灰分级销售和烃渣分离销售,变废为宝,实现创收。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积极申报财政奖励资金,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

6.抓好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坚持市场导向,对标一流,全面深化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升级。以“学得快、掌握多、能力强、水平高”为导向,从加强定编定员管理、优化劳动组织、优化生产系统、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入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建立精干高效团队。以创建标准化队伍为抓手,坚持“建标准”与“树标杆”相结合,推动基层一线队伍提质达标。以“选拔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导向,构建覆盖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打造市场化、竞争性激励机制,对成绩优异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和职务职称优先晋升。坚持业绩和效率效益导向,构建工资总额工效挂钩机制,实现员工薪酬与企业效益内在联动、科学增长。持续优化分配结构,力保生产一线岗位员工的收入稳中有增。

7.抓好和谐企业创建,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一是增强文化引领作用。突出抓好理念宣传、标识启用、典型教育、文化践行等重点工作,增强职工攻坚克难的信心,凝聚各种改革创新的力量,着力打造“人企合一”的煤化工企业。二是增强员工幸福感。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好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社保、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努力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权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持续改善民生。加大职工宿舍和生活区资金投入,着力美化职工居住环境。加大职工食堂投入,加快班中餐供应的质量和速度,让在岗职工吃上顺心饭。积极与煤气集团公司协调,加快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年轻职工的购房难题。继续扎实开展扶危济困、应急救助、互助金支助等帮扶活动,推进困难帮扶体制建设,实现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努力采取更多方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员工。

新的一年承载新的希望,新的希望孕育新的辉煌。相信义马气化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职工生产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4:16
职工摄影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3:40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2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上海工运(2017年12期)2018-01-22 05:40:37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中国工人(2017年2期)2017-03-10 05:43:30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