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亭
一、以“勤”为途径,读懂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经常跟班要做到“勤”,这样才能多观察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对自己的约束力基本为零。班主任要经常到班上走动,监督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除此,班主任还要去班上查查卫生,询问小孩最近或周末做了哪些事情。班主任会因为经常的走动,不经意会发现一些问题,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比较大的问题,这样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的扩大化。比如:在本学期初的一节活动课上,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发现雷同学愁眉苦脸地坐在教室里发愣。一追问才知道:他和同学发生了一些误会,那位同学伙同社会上的人扬言要将他的腿打断,并在医院里躺三个月。雷同学由于害怕,已经两天不敢回家吃饭了。我很吃惊,及时找来准备闹事的同学,说服教育、化解矛盾,避免了一场恶性的打架事件。
教师除了勤发现外,还要勤鼓励和表扬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自尊心,从而形成积极的上进心,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多多的表扬和鼓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亲近感。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优点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发现班上的葛同学等几个同学喜欢打篮球,我便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他们好像也很激动、自信。以后他们很重视这方面的发展,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体育等级测试。他们并没有因玩篮球而影响学习,相反,他们在班上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学习的主干力量,他们还喜欢找我谈心、交朋友。我想,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寒冬的一缕阳光,将给学生积极上进带来无穷的力量。
二、以“严”为基础,铺就学生的成长之路
从“严”管理,是根本的治班之道。这里的“严”不是一吓二唬三斥责,更不是体罚与变相体罚。要维护班级的稳定,就需要从严治班。我说的治班的“严”是指防患于未然,如果在一开始就细管理、严要求,在学生的不良行为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及时制止,那就会防止学生犯大错误,也就用不着老师横加斥责、横眉冷对了。治班要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自己要严,要求学生不迟到,老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老师要把丢弃在讲台上的粉笔头、纸片主动捡起来。另一方面,对纪律要严。班级管理中要有严明的纪律约束,才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文明礼仪,形成一个稳定的班级,进而得到发展。例如:吃零食这种习以为常的小毛病,先是乱花钱,就会钱不够花,便开始偷窃同学的钱物。如果一开始就禁止吃零食,那么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以后的偷窃事件了。再如:如果今天有同学逃操不加以制止的话,说不准明天他就要逃课,后天就要逃学。如此发展,那还了得?因此,没有规矩,哪有方圆?
三、以“导”为手段,唱响班级和谐音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他们学业负担的加重,学生会产生一些焦虑、狂躁等心理特征。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碰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责骂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应该常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对待困难和挫折,从而努力消除班内隐含的消极、低落的不和谐音符。
例如:我班的薛同学因家庭因素情绪低落,成绩下滑。我不了解情况就批评了他。之后,他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一落千丈,语文成绩由80、90分下降到30、40分。后来有几个同学向我反映了真实的情况。我对自己工作疏忽感到愧疚的同时,也暗自揣摩着使他成绩提高的良方。我好几次请他到办公室谈话,但他表情麻木,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对我的排斥心理非常严重。我并没有放弃,一直思考着别的方式:有时在随意的课间,我喊住他问几句紧要的话;有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和他相伴而行,且走且谈;有时和颜悦色地招呼他上黑板做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打开他紧闭的心扉,他的成绩又重新好了起来。
四、以“调”为依托,提高班级的竞争力
衡量一个班级是否优秀,不是个别学生的进步与提高,而是整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小学生大部分都对学习很重视,也能自觉地刻苦学习,并能遵守课堂内外的纪律。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过着昏昏然、悠悠然的日子。这些同学自习课无事可干,且打打闹闹,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各科作业经常还有抄袭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契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同时调动学习好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布置作业少而精,加强监督力度和抽查力度。长此以往,整个班级的竞争力自然就上来了。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东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