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添昌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武平 364300)
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口碑和影响、具有特定质量水准与文化底蕴及识别符号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当前,硬件建设只是学校建设的一个方面,而学校品牌则越来越聚焦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目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差异。在学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就是办学效益的符号,就是学校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感觉”。因此,品牌建设的优劣是学校的生命是否旺盛的关键,是学校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是,纵观我国众多的学校管理,学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即管理者运用决议、决定、指令、纪律、规章制度和标准、监督、检查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的模式。它是校长负责制下,规范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学校有效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在这“规定动作”、“齐步走”的模式下暴露出不少弊端:当前在国际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看到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缺乏活力,缺乏创新,缺少学校品牌建设的后驱力。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我不由得感悟到:学校管理必须渗透经营理念、运用经营机制,提升品牌管理境界,着力办好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的产品是服务,学校始终是为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服务的。学校为全部学生和所有教师的发展提供的服务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段力佩先生在《对改革中学管理体制的一些想法》一文中,指出了学校管理的实质:管理即服务。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以服务为宗旨,追求精细服务,追求零缺陷服务,以最大的诚意做最优质的服务。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管理理念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本教育的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反之,若没有服务意识,学校的发展定位就会出现偏离,也就会出现“学校义务办学”、“孩子被接受教育”的低效被动办学模式。以这样的模式来办学,就难以做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就难以真正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培育新时代创新型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只有加大“服务”的投入才能有较高的“收益”。
品牌一旦确立,就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一种共识,就会展现出品牌的魅力。当前,同类学校办学条件趋于同质化,而学校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差异。因此,作为校长,我们必须创设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认可的品牌学校,这和教育主管部门营造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并行不悖。我们必须明白学校品牌的创立需要长期经营,既需要校长有品牌意识,也需要校长有品牌设计能力,因为一所品牌学校所依赖的支撑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既依赖科学的办学理念,也依赖于良好的办学质量。当然,这里的办学质量不是单纯指的升学率或学生的文化成绩,更应该是指办学目标所追求的效果和学生的素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生具备获取未来人生幸福的能力。总之,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教育品牌的灵魂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设现代化的品牌学校要有超前的办学理念,要有超强的品牌意识。因此,要提升现代学校品牌的管理境界,必须要求校长和全体教职工要着眼长远规划,要有创新的经营品牌的意识,要既立足实际,更要有创新、要有特色,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原则,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独特的办学特色提升“品牌”管理的境界。
学校人才经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最活跃的因素。有学者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可见,光有完善先进的学校设施是绝不能成为名校的。“名师兴校”,教师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人才经营是经营学校的重点,只有经营好了“人”这一资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才能纲举目张。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经营学校成本的“内核”。因此,作为校长,要合理使用、科学调配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内耗”,在投入和产出上获得最佳的平衡点,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
首先,经营人才要发起向科研要人才、要质量的攻坚战,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使科研型、学者型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应该在理念上创新,改变过去向教师压“升学率”的传统做法为向教师压科研任务,把教师“逼”向科研,使教师由经验型、苦干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通俗地说就是精通、精明、精湛,就是要把每一个教师培养成为当之无愧的灵魂工程师。其次,学校人才经营要特别重视“人心所向”。我们在“经营”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因势利导,知人善任,在人尽其才中使更多的教师有工作上的归属感。一所学校拥有那么多教师,他们不可能每人都成为名师,但我们尽可能让不同岗位不同角色上的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并由此产生职业幸福感。在“经营”中我们深刻懂得:一个人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享受的层面,关键是在人生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超越自我,在平凡的事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此,我们在人才的经营上要关注教师的身心状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科学引导教师经营生活,享受生活,追求事业,从而提升人格魅力,丰富职业内涵,努力在学校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孕育无限的创造力。第三,要加大对环境建设的投入,设法给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条件,让老师们身心愉悦地做好本职工作,营造一种相对宽松、和谐、民主的人文经营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人格的尊重、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快乐,从而调动老师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要考虑投入成本和效益产出,办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把学校当作一种“企业”来经营。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提高经费投资效益,以求在师资开发、学生质量和资源输出等方面获得最大回报。教育投入对学校而言,分为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硬件是指静态固定的辅助教学任务的设施设备。软件是指教学手段、管理手段、制度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等。校长要研究硬件(校舍、课桌椅、电教器材、计算机网络、体音美器材、科技、图书、办公设备等)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教育软件(师资、管理、质量、文化建设)与之配套的投资。这些配套的内部比例要协调,并与实力相称。特别警惕发生两钟情况:一是硬软件比例不恰当,有些学校热衷于搞校舍,兴土木,而设备落后,房子漂亮,内部邋遢。没有器材、没有图书、内部管理滞后;二是片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以此为借口,超前大投入,校长适度超前是必要的,但必须受到两个制约:自身实力的制约和经费来源的制约。企业经营经验告诉我们:超前投入一旦达到30%的比例就有危机,一旦这个企业负载率超过50%这个企业就面临破产。这些都是我们经营学校过程中应该借鉴的经念。只有我们正确把好教育投入经营关,学校才能轻装上阵实现自己的品牌梦。
总之,作为校长要树立竞争机制,要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端正服务的理念,树立经营管理的品牌意识,强化队伍管理的经营意识,提高教育投入的经营素质,把“市场的控制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的学校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