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输出假设”理论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2014-08-30 08:26吴文妹
关键词:英美课件学习者

吴文妹

(海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58)

基于“ 输出假设”理论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吴文妹

(海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58)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满堂灌已成为高校文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根据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的三大功能,探讨注意、假设检验和反省功能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构建基于“输出假设”理论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为解决长期以来重输入、轻输出的文学教学问题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输出假设;二语习得;英美文学教学

加拿大著名二语习得学者Merrill Swain在1995年提出“输出假设”理论的三种功能:“引发注意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和输出反省功能。当学习者试图输出目标语时,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写出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即引发学习者注意或意识到自己的语言问题。学习者试着用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或形式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修改自己的表达,同时从反馈中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假设。输出的反省功能指的是用语言来反省他人或自己输出的语言,从而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1]“输出”理论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更重要的是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注意、检验和反思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众多文学作品时,能使他们注意到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利用英语来讲述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加深理解英语民族思维方式、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基于“输出假设”理论为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课效果并不是很好。现行很多英美文学教材都以时间为轴编写,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晦涩难懂的古英语,加上时代变迁导致历史、文化的复杂,无疑给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带来障碍,挫败其积极性。而且以教师为中心传授有关文学的基本常识和理论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通过聆听和记录来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这种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课后阅读不积极,缺失英美文化的内化,从而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如英语词汇曲解、文本阅读分析失败、英美文学欣赏受阻、文化冲突以及跨文化语用失误等。[2]

另外一个不良现状是近年来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边缘化。针对这个问题,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让文学回归原有的核心位置。[3][4]学者们在肯定文学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多样性教学模式,例如:王守仁和赵文书在2003年提出建设网络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推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5]梁钫在2011年阐述电影应用于文学课堂的原则并例举了电影在讲授小说、戏剧、诗歌和文学理论时的应用方法,[6]但是这些研究还是注重语言的输入,如网络课程、电影、教材的应用。有些学者也注意到“输出假设”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强调在语言教学中输入与输出应该并重,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7][8]也有学者研究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意义[9],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10]其实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输入无疑很重要,但是输出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篇文章主要根据“输出假设”理论的三大功能,拟创建以“输出”为主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或许能为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二、以“输出”为主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课程在高等院校的开设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的要求。针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笔者介绍“输入假设”的三大功能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一)引发注意功能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应用

1.任务描述。教师在学期第一周做好任务描述工作。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内容的选材包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阅读兴趣,按照主题来编排的近现代英美短篇小说、通俗易懂的英美散文以及通过电影耳熟能详的名著选篇。其次是描述PPT制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师要制作PPT辅助教学,学生也要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每个小组分配一部作品的任务,根据制作要求,阅读作品和相关的网络资源,共同完成PPT的制作。然后描述陈述(presentation)的要求。由学生制作的PPT不仅可以辅助他们的课堂陈述活动,而且能成为他们课后的学习辅助资源。根据PPT的几大组成部分,分别分配几个学生来负责陈述;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中,他们可以灵活应答。最后描述测试与评估的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除了包括传统的英美文学知识点的终结性评价,还添加了师生共评的形成性评价,它包括教师对小组的课件制作和课堂陈述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同学表现的评价,引发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2.教师陈述示范。教师通过PPT展示、讲授主要内容:作品简介、历史背景、作家介绍、作品赏析、讨论问题、小测验、 电影片段。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声情并茂的教学技能,而且要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示范者。教师演示如何从相关书籍或者互联网查阅诸如作品介绍、历史背景、作家介绍的陈述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赏析作品,发展学生的程序性知识,例如:从历史的意义去评价,从叙事的方式去评价,从人物的特点去评价,从故事情节的安排去评价,从修辞、措辞的角度去评价等等。

另外,教师的PPT制作示范也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教师的文学多媒体课件也是学生模仿课件制作的范本,不仅要突出重点内容,图文并茂,也要将文本、音频和视频有机结合,达到生动易懂的效果。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能运用一些软件制作课件,所以教师需要指导的是模板的选择,文字的排版和颜色的搭配,插图、音频和视频的比例分配等等。如背景模板不能太花俏,不能掩盖文字,恰当搭配令视觉舒适的蓝、红、黑、白等颜色,插图尺寸适中,根据主题、时间分配剪辑音频和视频。

通过教师介绍相关的文学网站,学生能有效地避免搜索信息的盲目性和非权威性,而且可以保存搜索到的资料、图片和视频,汇成同学们课堂和课外的宝贵资源。例如:(1)免费阅读名著文本,可以登录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该网站收录二百五十多位名家,三千多本书,四千多部短篇小说和诗歌,而且还附有作家生平介绍,相关文章链接,作品小测验和论坛讨论;(2)了解作家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登录http://www.bibliomania.com,该网站对一些经典名著还配有学习指导;(3)查阅文学经典名句,可以登录http://www.litquotes.com。除了这些专业网站,教师还可以介绍搜索引擎给学生,如谷歌,雅虎,百度等,演示如何使用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搜索到的网络信息制作出来的课件不仅促使他们反复阅读文本,巩固加深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越发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3.阅读、讨论作品。以“输出”为导向的阅读作品势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处于大脑思维活跃的状态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思考以下问题:我该从哪方面来评论这部作品?我要设计什么样的讨论问题才能让同学产生共鸣,有话可讲? 带着这些问题和答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最后选出可取的内容制作课件,辅助课堂陈述。Swain 一直认为让学生互相讨论彼此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学生常常很难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谈论和评价,但是互相讨论总是能促使他们找到更清楚的表达方式,同时思路会更清晰。

(二)假设检验功能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应用

假设检验功能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试着用恰当的英语说出或写出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评价。

1.制作课件。每组学生负责一个主题的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作品简介、历史背景、作家介绍、作品赏析、讨论问题、小测验、 电影片段(如有)。每个成员通过阅读作品,查找网络相关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享阅读体会,讨论作品的主题、角色、情节等特点,设置课堂讨论问题和小测验,整合讲演的内容,共同完成课件的制作。这个任务的设置不仅给学生提供“说”目标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发展了学生通过选择、概括能力“写”出对作品的理解。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制作课件中常出现以下问题:直接复制找到的网络信息,没有批判性地使用;语言表达不规范,拼写错误;喜欢用花俏的背景,以至于文字都看不清楚;字号过小,内容过多,显示不清楚;插图尺寸过大或过小;展示的内容超出讲演预定的时间等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演前查看学生的课件,指导反复修改,确保思路正确,无重大语言错误。实践证明,通过几个主题的指导,学生的课件明显接近制作要求,而且课件内容详实,排版设计美观,深深地吸引同学们的关注。

2.陈述活动(presentation)。很多教师常常反馈学生课前不阅读作品,被提问起来就说“Sorry”。针对该现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课堂上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而且要有话可说。引导学生顺利地转换角色,以教师的角色进行陈述,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和节奏,熟悉自己所讲的内容,鼓励形式多样的讲解方式,如角色扮演、朗诵、讨论等等。此外,学生在准备陈述和陈述过程中常常使用到“个人独语”和“言语化”这两项认知工具。为了能像老师一样流利地介绍文学作品,学生会找一些没人的地方偷偷操练或背诵讲述内容,这种“个人独语”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其功能就是使“言语化”逐渐变得自动化,也是内化语言输入的过程。而且,台上老师流利的陈述表现常常让台下的学生感到钦佩,激起他们奋进的情绪,争取自己在台上也能表现优秀。贯穿陈述活动的始终还有“意义协商”这项认知工具,具体体现在“合作式对话”过程中。合作式对话不仅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仅出现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出现在课堂的陈述活动中。学习者从对话者反馈中对自己中介语法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进行检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准确性。不过,如果学生经常使用母语进行合作对话,未能使假设检验功能发挥充分的作用,那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当给提示,而且小组中需设一位监督员(monitor), 敦促同学们用英语表达。常常听说中国大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不愿意表现,其实根据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欣赏这种教学方式,纷纷表示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他们寻找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上台讲课的胆识,提供讲英语的机会,巩固加强感官认知,快捷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输入反省功能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应用

1.教师的反馈。在中国,教师享有权威的地位,于是教师的语言反馈直接影响学生的输出语言,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英语表达习惯。在学生制作课件和陈述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反馈信息,如果学生做得好就给予表扬,刺激他们的外在学习动机;如果存在一些语言错误,教师则应该立即纠正,使学生的假设得到检验。倘若没有及时地反馈,学生就会误以为自己对目标语的假设是正确的,进而形成习惯,阻碍学生二语能力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比较学生和自己的课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输入内化。在讨论文学作品时,教师常常发现学生“说”的时候会犯一些低级的语言错误,如人称代词“he”和“she”混淆使用,省略动词第三人称形式,系动词随时用等等,而当他们“写”的时候,这些语言错误则较少出现。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虽然受母语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学习者对外语的内化过程。“写”的时候,他们有时间进行思考,修改,不断检验他们的语言表达,而“说”是即时瞬间的输出,学习者可能在说出来的同时都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或者说出来不是自己心里所想的,但是随着反复输出,这类的问题会越来越少,说明学习者在逐渐地内化这种外语表达习惯。而且,有学生反馈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路会愈加清晰,考虑的问题会更全面,思想也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表达。

3.拓展输出。Swain认为“好的课堂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在讨论后能输出语言,如完成一项写作任务”。那么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输出活动,例如:撰写文学评论,改写故事的结局,将故事改写为剧本并排练演出,口头评论作品的叙述特点、人物特点、社会意义、语言特点等等。这样的拓展输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有必要提供大量相关的阅读材料,并且给予及时的书面和口头反馈。学习者在书写或口头描述对文学作品理解的过程中,势必反复阅读作品,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完成他们的输出作业。

综上所述,“输入假设”功能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下图可概括其流程。

三、结语

以输出为导向的文学课程模式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注意、表达语言和反省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语言输出上,学习者能发现目标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发现自己语言输出的不足之处。这种注意导致对自己中介语进行检验,包括个人即时检验和他人的言语检验,通过反复地重组信息而进一步强化中介语。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外语习得的过程。

我国英语文学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这些突出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源于我们在外语研究、教学和测试中普遍重输入轻输出。有鉴于此,我们应改变观念,重视输出,多做实证研究,探索重视输出作用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以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适应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合格外语人才的需求。

[1] Merrill Swain,杨鲁新. Output Hypothesis: Its History and Its Future[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45-51.

[2] 李向武.英美文化缺失在大学生二语习得(ESL)中的负面影响[J].黑河学刊,2011(11):123-124.

[3] 吴谨谨,丁兆国. 网络环境下的美国文学教学——走出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对策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9(5):53-57.

[4]许庆红,戚涛. 让文学回归其原有的位置——文学本体性与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反思[J].山东外语教学,2012(4):62-66,96.

[5] 王守仁,赵文书. 网络环境下的英国文学教学[J]. 国外外语教学,2003(1):27-29.

[6] 梁钫.论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由、原则和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11(3):63-76,76.

[7] 尤其达. 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6):40-43.

[8] 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4-37.

[9] 赵平.Swain的输入假设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意义 [J].山东外语教学,2000(3):80-83.

[10] 邓颖玲,郭燕.输入和输出假设理论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109-111.

(责任编辑:李莉)

AnAnalysisoftheModelofTeaching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Basedonthe“OutputHypothesis”Theory

WU Wen-m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The teach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 simplified and boring manner marked by the cramming i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s has become a prominent issue in the i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at college. Based on the three functions of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s of attention, hypothesis testing and introspe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to set up the teaching model for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output hypothesis” theory so as to propos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literature teaching long afflicted with excessive input and insufficient output.

output hypothes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iterature teaching

海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立项项目“英美文学在海南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价值研究”(编号:QJI12531 )

2014-08-11

吴文妹(1978-),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影视教学。

G642

A

1674-5310(2014)-11-0137-04

猜你喜欢
英美课件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