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行动遏制气候债务

2014-08-30 01:57夕月
绿色中国 2014年8期
关键词:温室气候变化气体

夕月

据了解,全球冰川在过去23年来一直在持续失去冰体。对地球气候“生命特征”的一番重新审视揭示了地球“健康水平下降”的一幅残酷画面。随着全球温度以及海平面的上升,大量热量被“困”在海洋表层。其间,伴随着高山冰川和北极海冰的消融,3种导致全球变暖的关键温室气体的浓度却在不断上升。为此,各大世界性媒体和机构陆续发布报告和相关文章盘点了2013年气候变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呼吁人们,全球正在变暖,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年度地球体检报告出炉

美国气象学会于2014年7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一份地球的年度“体检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气候延续着长期变暖趋势,打破了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在内的多项气候纪录。

这一题为《2013年气候状况》的报告由5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科学家共同完成。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公报》。其详细的同行评议分析基于采自陆地、海洋和冰体以及卫星及飞机传感器的环境监测数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气候数据中心主任汤姆·卡尔在电话记者会上说,这项报告评估了多项气候指标,可以把它看成对地球的年度体检。

数据说明一切。根据这份报告,我们发现气候正在以比历史记录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报告显示,2013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之一。由于采取的分析方法不同,每组科学家得出的结果略有不同,但2013年应该介于史上第六热至第二热之间。从国家来看,澳大利亚经历最热年,阿根廷经历第二热年,新西兰则经历第三热年。2013年,中国、日本和韩国也经历了它们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天。

与此同时,全球海平面于2013年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大约比1993年至2010年之间由人造卫星测量的平均值上升了约3.8厘米。总的来说,海平面正在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2013年,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同样在上升,其中北太平洋表面温度创造最高纪录。

汤姆·卡尔指出,连续23年来,高山冰川失去的冰体一直多于它们所获得的。他说:“这些冰川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正成为气候变化的一个明显标志。”

报告发现,2013年的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并创历史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8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达到395.3ppm。继2012年春季在北极首次观测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日均值超过400ppm后,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也在2013年5月9日首次观测到这一浓度值超过400ppm。

报告说,2013年是北极自20世纪初有气温记录以来的第七热年,其中阿拉斯加20米深的永冻土观测站记录到历史最高温度值。北极海冰自1979年开始卫星记录,结果显示,过去7年也是其海冰面积最低的7年,其中2013年是第六低。

而在南极,主要由南极大陆崩解到洋面的海冰面积则连续第二年创新高,2013年10月1日达1950万平方公里,超出2012年的最高值0.7%。当年年底,南极还观测到自1957年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凯瑟琳·沙利文说:“这些发现强化了科学家过去几十年的认知,即我们的地球成了一个越来越热的地方。”

无法避免的潜在气候风险

在《2013年气候状况》发布后不久,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紧接着就发布一份“气候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地图。新地图显示,如果碳排放持续增加,那么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会波及整个地球。

这份由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编制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地图显示了一系列潜在影响:整个欧洲、亚洲和北美的部分地区全年最高气温升高6℃或更高;亚洲70%的地区面临洪水的风险增加;南美、澳大利亚和南非部分地区的干旱天数增加20%以上;中美洲玉米产量下降12%;世界部分地区的海水温度升高4℃;海平面上升导致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几百万人口遭受洪水侵害。

这份地图说明了因贸易而产生关联的地区会受到粮食产量变化、干旱、洪水和高温的影响,鉴于此,气候变化如何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图还显示出,世界上许多已经饱受缺水困扰的地区将面临着干旱发生频率增多、持续期延长的风险,同时也说明这些地区面临着农业用水需求增加,以及日益增长的人口消费量增加的风险。

“我们使用了最前沿的科学来评估气候的潜在变化对全球人类的影响。这份地图首次集中展示了这些信息。尽管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但风险还是大大超过了潜在的机会。”英国气象局首席科学家斯林戈称。

英国政府认为,气候变化给我们未来的繁荣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除减少国内碳排放外,英国还与多个国家密切合作以开展有效的全球行动,旨在将气候变化的范围控制在2℃之内。外交及联邦事务部运用其遍布全球的大使馆和最高专员公署网络支持这一努力。英国外交部官员马克·西蒙兹表示:“这份地图显示,气候变化对于世界某一区域的影响将会如何影响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特别是以全球食品贸易的方式。这强调了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幸免。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减少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共同繁荣和安全所带来的威胁。”

控制全球变暖任重道远

科学家指出,二氧化碳、甲烷、氢氟碳化物这3种关键温室气体水平的增加很可能是最近全球变暖的根源。

2013年5月10日,气候变暖的首要元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首次超过400ppm。上一次温室气体达到如此高的浓度还是在几百万年前,那时北极还不是冰雪世界,撒哈拉大沙漠还是草原,海平面则比现在高40米。

这个历史性的浓度提醒人们,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增无减。人们也更加肯定,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遭砍伐正在打破帮助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稳定的气候。

2013年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报告明确了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报告的作者表示,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和持续的”减排措施,各国政府设定的温度升幅控制在2度之内的目标将无法达成,从而导致热浪、干旱以及更多极端天气的发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就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达成一个新的全球协议。“全球正在变暖,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他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由数百名全球气候专家编写,是IPCC时隔五年来的第一份气候变化报告。报告还指出,到2100年,海平面预计将上升26厘米82厘米,海洋酸度也将增加。一份10月份的报告显示,海洋正以300万年来最快的速度酸化,物种的大灭绝几乎不可避免。

报告说,要达到2摄氏度的控制目标,至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比2010年低40%至70%;至2100年,温室气体排放应接近于零。负责这份报告的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联席主席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说,2摄氏度的目标可以通过不同路径实现,每条路都需要大量投入,但行动迟疑会让减缓气候变化付出更高成本。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减缓效果取决于能源供应、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等不同领域的共同努力。2000年至2010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中,47%来自能源供应领域,30%来自工业,11%来自交通运输。

报告认为,过去10年,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能源需求增加以及全球燃料结构中煤炭比重的上升。为控制全球变暖,全球能源供应系统应大规模改变,增加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低碳和零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比例,淘汰没有应用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的化石能源发电形式。全球能源供应领域2040年至2070年应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水平低90%,并最终实现零排放。

在工业领域,可以借助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并通过材料和产品的回收及再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另外,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合作,共享设施、信息、资源也有助于整个工业领域的减排。

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源使用效率;推广氢能、生物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车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高速铁路网,降低短程飞行需求;借助城市规划,鼓励自行车、步行及公共交通出行。

在建筑领域,可以建设低能耗的新式建筑,并对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改变也有助于降低能源需求。

在土地使用领域,植树造林、可持续的森林管理以及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农业生产中的耕地、牧场管理以及有机土壤恢复也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城市规划领域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协调规划居住区与就业区,投资公共交通,多样化土地管理等。

“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任务是割断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和人口增长之间的联系,”第三工作组另一位联席主席尤巴·索科纳说,“通过降低当地空气污染及提供(清洁)能源,很多减缓措施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13年5月,一项对1991年2011年间发表的数千篇科研论文进行的研究显示,97%以上的文章赞同人为因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专家对于全球变暖的原因达成了进一步的共识。

更频繁的炎热与干旱以及更不稳定的降水,这些都对所有有人类居住的大陆的淡水供给和粮食生产构成了威胁,特别对于那些处于干旱地区和热带的国家而言尤为如此。在陆地和海洋中,随着植物和珊瑚礁的死亡,生物多样性将呈下降趋势,物种将无法适应迁徙,甚至走向灭绝。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威胁。种种迹象和数据表示,如果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持续上升,全球变暖将在21世纪给未来的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和财富带来风险。全球人民应该团结合作,共同保卫地球家园。我们坚信,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有益于人类和地球共同的可持续

发展。

猜你喜欢
温室气候变化气体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2007:绿色企业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