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作为南方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木质好、富含松脂等特点。通过对位于上海黄浦江上游的湿地松林圃地调查,经各项数据比较,分析其在上海的生长规律,总结育苗技术,以期对今后的育苗造林工作和湿地松在上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湿地松;胸径;解析木;密度;上海
中图分类号:S791.2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湿地松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国外松,为常绿大乔木,原产地在美国东南部,与火炬松、长叶松、晚松等一起统称为南方松[1]。它既抗旱又耐涝、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因此在世界上的分布极其广泛,中国山东以南的大片国土皆适宜栽植;它还是很好的经济树种。湿地松通常高30~36 m,胸径约90 cm,早期生长快,适应性强,喜光,对气温的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干形圆满通直,木材质量好,可用作制浆、造纸、建筑、家具、装修等,松脂产量高、质量好,加工后产生的松香、松节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精细加工产品多达90余种和400余种,相关工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除木材以外的又一主要经济收益来源。此外,松针还可用作饲料等。1930年,我国于广东引进种植,随后各省各县相继引种,生长普遍良好,现已成为沿海防护林重要树种之一[2]。
1 调查研究概况
1.1 调查研究区域
2009年,上海怡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引进一批湿地松小苗,高20~30 cm,种植在黄浦江上游区域苗圃内,至2010年秋,平均胸径2.5 cm,树高1.8 m,最大株高已达2.5 m,时至今日,湿地松生长良好,充分反映出它对上海土壤环境、气候特点的适应性,是上海地区极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之一。2013年9月6日,对湿地松苗木的生长量等各项指标进行了调查,主要进行了苗木分级、苗木质量的分析和圃地产量的推算,分析了苗木的生长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湿地松苗木的经营管理和在上海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标准地法,在不同的地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标准地。选取标准为不能跨越林分、河流、道路,地块边缘离林缘至少20 m,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本次调查标准地边界大小为:10 m×10 m(100 m2),闭合差不超过1:200,四角要埋设界桩,逐一将界外的树干打上彩色记号,以使整个样地的边界明确。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每木检尺:用胸径尺测定标准地内每株树木的地径或胸径,用塔尺测量树高,记录于每木调查表上。
(2)苗木分级:通过地径标准差的计算,按地径制定苗木的分级标准,对苗木进行分级,分析圃地苗木的质量,推算圃地苗木的产量。
(3)土壤养分测定:使用pH计、EC计和TFW系列土壤分析仪,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含盐量和N,P,K的含量,了解圃地的养分和pH值的变化,提出具体的改良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地径调查
在研究区圃地中共设立了9块标准地,对其中的标准地号F、B、C进行了地径调查,计算标准地中的树木的D(地径)、H(苗高)和Sd(地径标准差)、Sh(苗高标准差)及立地指数。表1为标准地地径调查的基本统计数据,其中D均各标准地调查样本地径D的平均值,苗高H均为标准地内样本苗高H的平均值。显然,调查样地的地径均值为7.62 cm,苗高平均为3.8 m,立地指数处于中等水平,为4.9。F样地的D均、H均、Sd、Sh及立地指数均是最高的,即F样地苗木的生长状况最好,其次为C样地,最差的为B样地。
按地径标准差制定了苗木分级标准,对圃地苗木进行了分级(表2)。可见,401株苗木中,有17株为特级苗,比例为4.24%;有233株为一级苗,比例为58.1%,是各苗木等级中比例最大的;比例最小的为三级苗,仅占3.99%。这表明研究圃地基本为二级苗以上的优良苗种,比例达96.01%,其中一级苗以上占62.34%,是主体。横向比较F、B和C样地,可发现F样地的特级苗最多,C样地的三级苗最多,而B样地的3级苗最多。
2.2 解析木
在标准地中选取了具有平均胸径与平均树高的树木作为标准木,从不同高度截取圆盘,如图1所示。
测量相关林木参数生长量数据(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以及材积生长量),进行解析木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
2.2.1 解析木胸径生长量
由表3和图2可知,林木在前两年的树高未达1.3 m,故无法测定林木胸径,在第3年后胸径才有明显生长,总生长量每年稳定上升,增幅最大,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基本持平,无明显变化,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稍快于平均生长量。
2.2.2 解析木树高生长量
由表4和图3可知,树高总生长量在幼年生长较慢,第3年开始每年迅速增加,增幅远大于连年和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在第4年时达到高峰,比平均生长量达高峰要早,两者欲在第5~6年相交于1.0 m,说明树高生长速度减缓。
2.2.3 解析木材积生长量
由表5和图4可知,材积总生长量在幼年生长较慢,第3年开始每年迅速增加,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亦在幼年上升缓慢,之后较快,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较快,两者没有相交趋势,说明林分数量尚未达到成熟。
2.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对采集的9块标准地的土壤pH值及N、P、K营养成分进行了化验。该地区属黄浦江上游,地下水位高,从表6的土壤分析中可以看出,除标准地A1外,大部分地块的PH值在6.0~6.5,土壤偏弱酸性,说明湿地松对土壤有酸化作用,使原来土壤的pH值从7.2下降到现在的水平。从EC值来看,整体数值偏低,说明土壤养分不足,尤其氮肥与磷肥,数值太低,正常数值应在700 mg/L以上,需要在秋冬季节加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佳,以利翌年生长[4] [5]。
2.4 圃地产量推算
该苗圃地总面积253 460 m2,标准地F、B、C面积共计300 m2,合计株数401株,推算圃地湿地松共计约338 792株,总蓄积为20.2768 m3。特级苗占4.24%,14 365株;一级苗占58.1%,196 838株;二级苗占33.67%,114 071株;三级苗占3.99%,13 518株,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
3 讨论与分析
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幼龄阶段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早于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连年生长量值相等,这时的年龄称成熟年龄,在森林经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后,连年生长量恒小于平均生长量。
从以上各项调查数据显示,各块标准地整体情况一致,但也存在个别差异,如标准地A2的土壤化验显示P和N含量较低,仅为均值一半,K含量较高,其树木平均地径为10.84 cm,平均树高为3.57 m,可以看出该块标准地种植密度较大,致使树高生长量偏小,尖削度增大。通过解析木与标准地推算出圃地共计树木约338 792株,总蓄积为
20.2 768 m3,特级苗占4.24%,一级苗占58.1%,二级苗占33.67%,三级苗占3.99%,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按照国家苗木标准规定,三级苗不准出圃。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林分中下层过密,调查人员不易进入测量,因为湿地松是针叶树种,其下枝枯黄后并不会自然整枝,需人工剪除,湿地松幼龄期(10年前)修枝强度以修至树高的1/3为适宜,间隔3~5 a后进行第2次修枝,强度为树高的1/2。修枝后的林分胸高形数、形率均优于原来的林分,提高了树干圆满度,促进林木材积生长。在培育大径级建筑用材时,可推广这一技术[6,7]。
根据湿地松解析木的胸径与树高的生长量分析,林分树木的胸径与树高生长已呈下降趋势,说明林分密度过大和林地营养不足所致,要对林分进行改良,林业上常采用间伐措施,第1次间伐强度应不低于25%,但不超过30%,基本上砍去了不合格木,在一个轮伐期内可进行2~3次,培育大径级材最终保留600~680株/hm2。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之间[7]。公司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抽稀,代替间伐,但要注意保留树木的间距与林地土壤的保护。
4 小结与建议
湿地松为我国南方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尤其在营造沿海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分布于北纬28~35°地带,上海位于北纬31°14′,地理位置属东部北亚热带,适合湿地松的生长[8]。
根据次此的调查结果显示湿地松平均胸径5.8 cm,平均高4.8 m,作为速生树种林木生长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不合理,应该再适当稀疏,建议苗地的合理密度:300~600株/667m2,株行距1 m×1 m~1 m×2 m。
据相关资料显示,舟山湿地松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相交于0.92 m,低于本次调查的解析木值,说明上海本地培育的湿地松树高成熟值较高,长势较好,在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未相交之前应加强抚育管理及土壤改良,提高林分蓄积。
湿地松生态适应性强,但是在造林时,土壤水分是影响其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立地条件优越,土壤质地良好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如条件允许,可施基肥改善林地土壤营养状况。造林后,1~5年生是幼树生长的旺盛阶段,及时松土除草抚育,除去杂灌竞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幼树正常生长。湿地松能耐土壤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立地条件越好,其生长量就越高。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影响显著,这是由于气候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等条件,土壤类型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土壤肥力,两者均通过影响林木生长的快慢来影响木材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6]。因此在营造湿地松林时应选择适合湿地松生长的造林地,且壮苗造林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基础。
湿地松是高大乔木,强阳性树种,高可达36 m,密度过大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及树高和直径的生长,以至降低树木产量,这就需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适当的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无需对林地进行清理和烧荒,保持了林地有机物积累,对改良土壤和改善立地条件具有重要意义[5];抚育间伐目的是提高林分生长量,由于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消除了被压木和病死木,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在这点上,圃地管理者应加强枯枝的修剪工作。并适当砍伐一些树木以稀疏林分。
参考文献
[1]蒋妙定,高智慧,等. 亚热带沿海基岩海岸湿地松营造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1996, 16(3):1-6.
[2]潘志刚, 游应天. 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引种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66-67.
[3]郭怀让, 彭庆光,等.(GB/T 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S].
[4]潘寅辉,盛方清.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6,11:6.
[5]胡理芬,刘海仓.国外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初步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4):77-78.
[6]王水英,陈少杰,林秀芳,等.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5:3-5.
[7]邵锦锋,魏柏松.湿地松林抚育间伐与修枝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0.
[8]翟建中,潘其云,卢新隆.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9.
(责任编辑:赵中正)
2.4 圃地产量推算
该苗圃地总面积253 460 m2,标准地F、B、C面积共计300 m2,合计株数401株,推算圃地湿地松共计约338 792株,总蓄积为20.2768 m3。特级苗占4.24%,14 365株;一级苗占58.1%,196 838株;二级苗占33.67%,114 071株;三级苗占3.99%,13 518株,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
3 讨论与分析
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幼龄阶段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早于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连年生长量值相等,这时的年龄称成熟年龄,在森林经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后,连年生长量恒小于平均生长量。
从以上各项调查数据显示,各块标准地整体情况一致,但也存在个别差异,如标准地A2的土壤化验显示P和N含量较低,仅为均值一半,K含量较高,其树木平均地径为10.84 cm,平均树高为3.57 m,可以看出该块标准地种植密度较大,致使树高生长量偏小,尖削度增大。通过解析木与标准地推算出圃地共计树木约338 792株,总蓄积为
20.2 768 m3,特级苗占4.24%,一级苗占58.1%,二级苗占33.67%,三级苗占3.99%,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按照国家苗木标准规定,三级苗不准出圃。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林分中下层过密,调查人员不易进入测量,因为湿地松是针叶树种,其下枝枯黄后并不会自然整枝,需人工剪除,湿地松幼龄期(10年前)修枝强度以修至树高的1/3为适宜,间隔3~5 a后进行第2次修枝,强度为树高的1/2。修枝后的林分胸高形数、形率均优于原来的林分,提高了树干圆满度,促进林木材积生长。在培育大径级建筑用材时,可推广这一技术[6,7]。
根据湿地松解析木的胸径与树高的生长量分析,林分树木的胸径与树高生长已呈下降趋势,说明林分密度过大和林地营养不足所致,要对林分进行改良,林业上常采用间伐措施,第1次间伐强度应不低于25%,但不超过30%,基本上砍去了不合格木,在一个轮伐期内可进行2~3次,培育大径级材最终保留600~680株/hm2。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之间[7]。公司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抽稀,代替间伐,但要注意保留树木的间距与林地土壤的保护。
4 小结与建议
湿地松为我国南方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尤其在营造沿海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分布于北纬28~35°地带,上海位于北纬31°14′,地理位置属东部北亚热带,适合湿地松的生长[8]。
根据次此的调查结果显示湿地松平均胸径5.8 cm,平均高4.8 m,作为速生树种林木生长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不合理,应该再适当稀疏,建议苗地的合理密度:300~600株/667m2,株行距1 m×1 m~1 m×2 m。
据相关资料显示,舟山湿地松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相交于0.92 m,低于本次调查的解析木值,说明上海本地培育的湿地松树高成熟值较高,长势较好,在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未相交之前应加强抚育管理及土壤改良,提高林分蓄积。
湿地松生态适应性强,但是在造林时,土壤水分是影响其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立地条件优越,土壤质地良好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如条件允许,可施基肥改善林地土壤营养状况。造林后,1~5年生是幼树生长的旺盛阶段,及时松土除草抚育,除去杂灌竞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幼树正常生长。湿地松能耐土壤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立地条件越好,其生长量就越高。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影响显著,这是由于气候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等条件,土壤类型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土壤肥力,两者均通过影响林木生长的快慢来影响木材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6]。因此在营造湿地松林时应选择适合湿地松生长的造林地,且壮苗造林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基础。
湿地松是高大乔木,强阳性树种,高可达36 m,密度过大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及树高和直径的生长,以至降低树木产量,这就需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适当的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无需对林地进行清理和烧荒,保持了林地有机物积累,对改良土壤和改善立地条件具有重要意义[5];抚育间伐目的是提高林分生长量,由于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消除了被压木和病死木,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在这点上,圃地管理者应加强枯枝的修剪工作。并适当砍伐一些树木以稀疏林分。
参考文献
[1]蒋妙定,高智慧,等. 亚热带沿海基岩海岸湿地松营造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1996, 16(3):1-6.
[2]潘志刚, 游应天. 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引种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66-67.
[3]郭怀让, 彭庆光,等.(GB/T 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S].
[4]潘寅辉,盛方清.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6,11:6.
[5]胡理芬,刘海仓.国外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初步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4):77-78.
[6]王水英,陈少杰,林秀芳,等.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5:3-5.
[7]邵锦锋,魏柏松.湿地松林抚育间伐与修枝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0.
[8]翟建中,潘其云,卢新隆.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9.
(责任编辑:赵中正)
2.4 圃地产量推算
该苗圃地总面积253 460 m2,标准地F、B、C面积共计300 m2,合计株数401株,推算圃地湿地松共计约338 792株,总蓄积为20.2768 m3。特级苗占4.24%,14 365株;一级苗占58.1%,196 838株;二级苗占33.67%,114 071株;三级苗占3.99%,13 518株,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
3 讨论与分析
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幼龄阶段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早于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连年生长量值相等,这时的年龄称成熟年龄,在森林经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后,连年生长量恒小于平均生长量。
从以上各项调查数据显示,各块标准地整体情况一致,但也存在个别差异,如标准地A2的土壤化验显示P和N含量较低,仅为均值一半,K含量较高,其树木平均地径为10.84 cm,平均树高为3.57 m,可以看出该块标准地种植密度较大,致使树高生长量偏小,尖削度增大。通过解析木与标准地推算出圃地共计树木约338 792株,总蓄积为
20.2 768 m3,特级苗占4.24%,一级苗占58.1%,二级苗占33.67%,三级苗占3.99%,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按照国家苗木标准规定,三级苗不准出圃。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林分中下层过密,调查人员不易进入测量,因为湿地松是针叶树种,其下枝枯黄后并不会自然整枝,需人工剪除,湿地松幼龄期(10年前)修枝强度以修至树高的1/3为适宜,间隔3~5 a后进行第2次修枝,强度为树高的1/2。修枝后的林分胸高形数、形率均优于原来的林分,提高了树干圆满度,促进林木材积生长。在培育大径级建筑用材时,可推广这一技术[6,7]。
根据湿地松解析木的胸径与树高的生长量分析,林分树木的胸径与树高生长已呈下降趋势,说明林分密度过大和林地营养不足所致,要对林分进行改良,林业上常采用间伐措施,第1次间伐强度应不低于25%,但不超过30%,基本上砍去了不合格木,在一个轮伐期内可进行2~3次,培育大径级材最终保留600~680株/hm2。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之间[7]。公司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抽稀,代替间伐,但要注意保留树木的间距与林地土壤的保护。
4 小结与建议
湿地松为我国南方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尤其在营造沿海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分布于北纬28~35°地带,上海位于北纬31°14′,地理位置属东部北亚热带,适合湿地松的生长[8]。
根据次此的调查结果显示湿地松平均胸径5.8 cm,平均高4.8 m,作为速生树种林木生长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不合理,应该再适当稀疏,建议苗地的合理密度:300~600株/667m2,株行距1 m×1 m~1 m×2 m。
据相关资料显示,舟山湿地松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相交于0.92 m,低于本次调查的解析木值,说明上海本地培育的湿地松树高成熟值较高,长势较好,在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未相交之前应加强抚育管理及土壤改良,提高林分蓄积。
湿地松生态适应性强,但是在造林时,土壤水分是影响其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立地条件优越,土壤质地良好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如条件允许,可施基肥改善林地土壤营养状况。造林后,1~5年生是幼树生长的旺盛阶段,及时松土除草抚育,除去杂灌竞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幼树正常生长。湿地松能耐土壤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立地条件越好,其生长量就越高。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影响显著,这是由于气候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等条件,土壤类型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土壤肥力,两者均通过影响林木生长的快慢来影响木材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6]。因此在营造湿地松林时应选择适合湿地松生长的造林地,且壮苗造林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基础。
湿地松是高大乔木,强阳性树种,高可达36 m,密度过大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及树高和直径的生长,以至降低树木产量,这就需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适当的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无需对林地进行清理和烧荒,保持了林地有机物积累,对改良土壤和改善立地条件具有重要意义[5];抚育间伐目的是提高林分生长量,由于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消除了被压木和病死木,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在这点上,圃地管理者应加强枯枝的修剪工作。并适当砍伐一些树木以稀疏林分。
参考文献
[1]蒋妙定,高智慧,等. 亚热带沿海基岩海岸湿地松营造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1996, 16(3):1-6.
[2]潘志刚, 游应天. 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引种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66-67.
[3]郭怀让, 彭庆光,等.(GB/T 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S].
[4]潘寅辉,盛方清.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6,11:6.
[5]胡理芬,刘海仓.国外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初步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4):77-78.
[6]王水英,陈少杰,林秀芳,等.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5:3-5.
[7]邵锦锋,魏柏松.湿地松林抚育间伐与修枝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0.
[8]翟建中,潘其云,卢新隆.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