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素丽
8月4日,很多市民在北京广播“市民和一把手”对话中,向小汤山医院院长平昭提出了疑问和希望。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小汤山医院在康复领域大有可为。
现在小汤山医院可以和很多大医院双向转诊,在其他服务方面也有新进展。
小汤山医院是友谊医院联盟的成员,两家医院有患者转诊协议。目前也正在与安贞医院接洽,因为小汤山的心肺康复科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安贞的转诊还在筹建当中。
医院正在积极探索“三级康复网络”建设。现在昌平区已经建成了康复医联体,小汤山医院是医联体的中心医院,并且在6月与医联体内部的昌平区南口铁路医院进行签约。现在已经开始商谈实施的具体细节,包括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床位上可以互通。
未来,小汤山医院将与多家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平台,来分流大医院患者。今后随着双向转诊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处于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将可从大医院转至小汤山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大医院还将派专家参与会诊治疗方案,病人病情若加重,还可再转回大医院。
北京市康复护理体系薄弱
据报道,2012年北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 ,达到262.9万人,占总人口的20.3%,相当于每4个人“抬”一个老人。而老年人是患病高发人群,尤其容易患高致残的心脑血管疾病,极需大量的康复护理服务。
北京市的“十二五”卫生规划中指出,北京市每千人口要达到0.5张康复或者护理床位,但北京市全部的康复床位不足2000张。按照2000万人口算的话,北京最少要有一万张康复或者护理床位,缺口大,需求旺盛。
用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的话说,老龄化社会让老人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最需要的是建康复医疗机构,在未来8万亿健康服务产业的大盘子中,老龄事业和康复事业将会占据很大比重。
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经过转型之后,成为北京市医管局直属唯一的三级康复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整个功能定位和收治范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级综合医院是以治疗急性病、疑难重症为主的。市民有疾病了、病情严重了去综合医院,治小病去社区。
国家应该具备完整的医疗体系:三级综合医院、区级医疗中心为最上一级,中间结构是康复院和护理院,最底层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欠缺的就是中间机构,是康复医院和护理医院。北京市作为我国医疗的中心,还没有自己的大型康复医院。政府、临床医生与患者康复意识淡薄,康复医学的科研与教学与国外相比严重落后。
美国是康复医学建立最早的国家,康复医学已形成较为巩固的基础。美国、加拿大的康复医学不仅建立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一些私人诊所,甚至连一些偏僻的农村小镇也建立了康复点。康复医学工作不仅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去完成,而且贯穿在临床的防治工作中。一个临床医师不懂得康复,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医师。近年来欧美国家由于疾病结构的转化,精力不再集中在急性病、流行病、传染病的处理,而把慢性病、老年病提到重要位置。
美国、加拿大由于老年问题日益突出,老年看护院( Nursing Home)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种看护院形式多种多样,少数由政府经办,大部分由教会、慈善团体资助。为了解决老年人行动困难,有的老人院与附近医院挂钩,定期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到老人院为他们检查与治疗,还有些由老人院派车定时护送伤残老人到就近医院治疗。
在日本综合性医院设有康复医学部或康复医学科,从患者发病早期开始介入的康复治疗直到出院,康复治疗的费用均纳入国民健康保险范围。多种商业保险的补充使得国民有能力接受比较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日本康复机构的体制多种多样,以财团法人举办的最多,患者非常乐意选择专门的康复医院。
另外,中国还存在一个对康复认识的严重误区,普遍轻视功能性活动的康复训练,缺乏主动康复意识和全社会参与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小汤山康复医院的医疗目标也应由疾病的治疗转变为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以及延缓衰老、延长生命等。全面康复的含义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不仅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在生活上自立,还要使其重返社会,回到工作岗位,在经济上自立,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
康复医疗的匮乏造成
大医院病号长期“压床”
北京市大型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病房里都住着一些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老病号”,像脑血管意外、脑瘤术后、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等。他们要么在大医院等待恢复,造成“压床”;要么在急性期过了就回家了,留下很多遗留症,对生活质量和重新回归社会影响很大。
调查显示,长期以来疾病社会负担的68.7%来自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这个比例正以18%的年增长率上升。有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后不做康复,只有6%的人能恢复生活自理;如果经过康复治疗,60%的人不但能自理、回归家庭,而且能够回到工作岗位、回归社会。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8000多万,还未包括各种慢性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而其中真正得到康复服务的尚不足10%。实际上经过系统康复治疗,有70%~80%的病人是可以康复的。
很大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健康管理只是针对普通人群(健康或亚健康人群)进行的定期体检。而实际上不论是健康或患病,健康管理都意味着对人一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系统的监督、保养、维护、调整和改善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体检。医院以健康体检为龙头,将临床医学与预防保健、医疗与非医疗手段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预警、检后追踪监测、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康复医学则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语言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患病伤残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具有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患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不难看出,康复医学和健康管理服务对象重叠,手段不同但目的一致,长期以来各自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健康风险评估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是健康风险评估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疾病风险评估作为健康风险评估的一个主要类型,起着健康管理分流器的作用。通过疾病风险评估可以对人群进行分类,对处于不同类型和等级的个人或人群,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实现有效的全人群健康管理。
小汤山康复管理模式
经过近几年科学的康复疗养实践,小汤山医院探索出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小汤山康复管理模式”。“小汤山康复管理模式”是将小汤山的特色温泉水疗、药膳、有氧运动馆、环湖千米健身步道、健康风险评估、中医体质评估、功能医学检查等多项特色内容,合理安排,让康复对象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康复内涵。对慢性病患者康复治疗中,康复治疗手段结合非药物干预手段,融合作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多种健康管理手段,全方位促进患者康复,使康复治疗效应最大化,防治或延缓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病情复发或恶化,帮助康复对象培养起健康生活方式,让患者正确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了先进的康复治疗体系:以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为基础,借助先进的机械与数字技术,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客观型训练转变,建立数字化的康复治疗管理模式,健康管理与康复治疗紧密结合,功能医学、个体化医学与康复治疗紧密结合。康复临床上应用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传统康复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治疗技术,着重为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或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临床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
小汤山医院探索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康复评定体系,利用智能数字化评定系统,以患者为中心,康复前期、中期、后期分别给予康复评价。康复医师、评定师、治疗师三者共同参与康复评价,及时为患者制定或调整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保证为每名患者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康复治疗。这种形式对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健康风险评估和康复评定是小汤山康复医院开展治疗和干预的前提和基础,两者侧重点不同。医院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疾病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治疗和干预,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环境干预、生物钟调整、营养调控、有氧运动和心理治疗……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后,康复医师不再只是对患者进行单纯的身体上的康复治疗,而会为患者制定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肢体康复、心理保健和饮食调节,并制定24小时作息时间,在身心全面康复的基础上,帮助患者搭建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入能够客观量化一些主观评价,使康复评定和康复目标更加科学可行。比如对水疗或器械运动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等生理治疗进行记录、分析,避免过去治疗后“感觉舒服”等主观评价,客观地反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下一步康复目标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由于患者住院期间与医师长时间相处,信任度和依从性都比较高,能够确保康复管理计划的实施。同时,由于在健康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强调医患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患者出院后,医师会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体检结果,并结合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分析评价,对健康管理计划进行调整,使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得以有效运转。健康管理的干预手段和康复治疗技术的结合,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方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可以有效预防现有疾病的加重或复发,使康复治疗的效应最大化,并且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将康复医学与健康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更快更好地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